第105章 是“批判”還是“讚美”

字數:4000   加入書籤

A+A-


    感謝是小言哦送的大神認證)
    而在觀影的人群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顯得格外專注,甚至有些“忙碌”。
    他們就是受邀或在第一時間自費前來觀影的影評界人士、各大社交平台的知名影視博主和自媒體大v。
    他們或拿著小巧的筆記本,借著銀幕微弱的光快速記錄著關鍵詞;或直接在膝蓋上的筆記本電腦上,劈裏啪啦地敲打著初步的觀感和亮點分析。
    他們的心理活動異常活躍:
    “這開場絕了!《精忠報國》配得太到位了!必須作為重點分析!”
    “畫麵質感一流,陳遠舟導演的功力不減當年!”
    “嬴戰這個角色立得住,演員選得好,有那股子勁兒!”
    “這段朝堂戲的張力十足,台詞寫得漂亮!”
    “快,記下這個鏡頭語言,很有隱喻意味!”
    “戰爭場麵拍得真實殘酷,沒有刻意美化,好評!”
    “這段情感戲處理得怎麽樣?會不會拖節奏?得仔細看看……”
    影廳內,巨大的聲浪和震撼的畫麵衝擊著每一位觀眾的感官。
    當《精忠報國》那熟悉的副歌部分“何惜百死報家國!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在最為慘烈的守城戰役場景中轟然響起時。
    那種視聽與情感的極致共鳴,讓不少觀眾激動得渾身顫抖,甚至有人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濕潤。
    然而,在那些影評人和博主的心中,除了被電影本身感染之外,一種職業性的審慎甚至是一絲“惡意”的期待,也開始悄然滋生。
    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網名為“電影解毒室”的年輕影評人,趁著銀幕光線稍亮的間隙,飛快地在膝蓋的筆記本電腦上敲下了一行標題:
    《精忠報國》封神,但《烽火北疆》能否逃過“爛片出神曲”魔咒?
    他繼續在黑暗中奮筆疾書,已經寫下了小半段稿子:
    “毋庸置疑,問徵與林海合作的《精忠報國》已然封神,其與電影預告及開場的契合度堪稱完美,甚至單憑此曲就已值回票價。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影史上有太多‘主題曲比電影出名’、‘爛片出神曲’的先例。
    旋律的激昂能否掩蓋敘事的蒼白?歌詞的悲壯能否彌補角色的單薄?
    陳遠舟導演曾帶來《山河歲月》這樣的經典,但也曾失手於《刺王》。
    此刻,在《精忠報國》帶來的顱內高潮過後,我不禁要問:
    這部電影的成色,究竟能否配得上這首注定流傳的‘神曲’?
    是相輔相成,共創經典?還是曲高和寡,淪為襯托?
    讓我們剝開音樂的華麗外衣,審視影片的內核……”
    另一邊,一位以犀利吐槽著稱的影視博主“槽點集中營”,則已經在手機備忘錄裏打下了更為尖銳的開頭:
    “聽完《精忠報國》,熱血沸騰!看完前半小時《烽火北疆》,心涼半截!
    陳導,求求你了,別再讓問徵老師的心血成為你電影唯一的遮羞布了好嗎?
    這冗長的文戲,這刻意煽情的慢鏡頭,這似曾相識的家國情懷說教……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後麵一個半小時的套路。
    目前看來,電影唯一沒拉胯的,可能就是這首開場即王炸的主題曲了。
    但願後麵能打我臉,不然‘爛片出神曲’的名單上,恐怕要再添一員‘猛將’。”
    而一位風格相對溫和、注重鼓勵國產電影的自媒體人“光影漫步者”,則試圖在褒貶之間尋找平衡,他的平板電腦上顯示著已經構思好的段落:
    “《精忠報國》的響起,瞬間將《烽火北疆》的史詩感拉滿,這無疑是近年來電影與主題曲結合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
    陳遠舟導演在宏大場麵的調度和曆史氛圍的營造上,再次展現了大導演的風範。
    然而,在激動之餘,我們或許也需要冷靜思考。
    電影開篇節奏略感急促,部分人物動機尚需後續情節夯實。
    希望這隻是為了快速進入主線而做的取舍,而非敘事駕馭力不足的表現。
    無論如何,一首優秀的主題曲能為電影增色,但最終決定電影高度的,依然是其本身的故事、表演與思想內涵。
    期待《烽火北疆》後續能穩住,不負《精忠報國》之魂,真正成就一部配得上這首‘神曲’的史詩佳作。”
    這些隻完成了一半的稿子,如同懸在《烽火北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它們代表了市場最為現實和挑剔的目光。
    陳遠舟導演和他的團隊,能否憑借電影後續紮實的內容,打破“爛片出神曲”的質疑。
    將這些已經準備了一半的“批判”或“擔憂”轉化為由衷的讚美,此刻,都還懸而未決,等待著電影剩餘一個多小時的檢驗。
    他們的大腦飛速運轉,一邊沉浸在電影劇情中,一邊已經在構思著映後如何搶在第一時間發出影評,如何提煉最能吸引眼球的亮點,如何蹭上這部電影和《精忠報國》這首現象級主題曲的巨大熱度,為自己的賬號或平台贏得更多的流量和關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觀影享受,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爭奪話語權的“戰鬥”。
    影廳內,光影變幻,映照著一張張或沉醉、或激動、或冷靜分析的臉龐。
    這個夜晚,無論是古老的戲樓還是現代化的影院,都因文化與藝術的魅力,而顯得格外璀璨動人。
    隨著電影劇情層層推進,放映廳內的觀眾們早已忘卻了外界的一切,心神完全被銀幕上那個烽火連天的世界所攫取。
    他們的情緒如同坐上了過山車,緊跟著人物的命運起伏,不時發出壓抑的驚呼、沉重的歎息。
    鐵山城血戰前夕。
    嬴戰站在殘破的城牆上,望著城外如烏雲壓境般的蒼狼部大營,以及身邊疲憊不堪、傷痕累累卻眼神堅定的守軍和自發拿起武器的百姓。
    他沒有慷慨激昂的演說,隻是沉默地拿起一個粗陶碗,從僅存的水囊裏倒出渾濁的飲水,率先喝了一口,然後傳遞給身邊的士兵。
    士兵們依次沉默地傳遞著水碗,如同進行一場無聲的儀式。
    一位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年輕士兵,接過碗時手在微微顫抖,他喝了一口,抬起髒汙的臉,看向嬴戰,眼神由恐懼逐漸轉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堅毅。
    這一刻,無需言語,那種“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悲壯與決絕,已然彌漫整個影廳,讓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心中充滿了沉甸甸的感動。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