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文化隱喻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感謝辛奇馬尼0丹尼爾送的靈感膠囊+點個讚)
    於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雲頂苑的琴室裏,開始同時響起蒼涼悠遠的二胡聲與清雅婉轉的古箏聲。
    斯語的學習之旅正式開啟。
    他從最基礎的持琴、坐姿、空弦練習開始,在兩位風格迥異卻同樣深諳傳統精髓的老師傅指引下,一步步地,試圖叩開那扇通往古老音樂靈魂深處的大門。
    他知道,這將是一段緩慢而需要極大耐心的旅程,但他樂在其中。
    每一次指尖與琴弦的觸碰,每一次對音準和音色的細微調整,都讓他對腦海中的那些旋律,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文化根脈,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感知。
    冬日午後,斯語剛結束一節酣暢淋漓的二胡課,送走了依舊話不多但眼中已帶上幾分認可之色的胡炳權師傅。
    他習慣性地泡了杯熱茶,坐在書房的電腦前,準備瀏覽一下新聞,放鬆一下因專注練習而略顯疲憊的精神。
    然而,當他點開圍博圖標的那一刻,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他微微一怔。
    熱搜榜前列,赫然掛著好幾個後麵帶著鮮紅“爆”字的詞條,每一個都充滿了火藥味:
    萊斯特傲慢言論
    交響樂高級論
    大秦音樂低級論
    全網教萊斯特做人
    大秦網友罵戰輸出
    斯語皺了皺眉,點進了第一個詞條。
    很快,他便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事件的起因,是國際著名指揮家、以演繹德奧係交響樂聞名的奧斯頓·萊斯特,在帶領他的皇家愛樂樂團完成一場備受矚目的音樂會後,接受了本國一家權威音樂媒體的專訪。
    在談到音樂藝術的等級與普世價值時,這位向來以言辭犀利、甚至有些刻薄著稱的音樂大師,發表了如下一番高論:
    “……毫無疑問,交響樂,以其複雜的結構、豐富的和聲、宏大的編製以及對作曲家深邃思想的承載能力,站在了音樂藝術的頂峰。
    它是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終極表達形式之一。
    相比之下,某些地區流行的、結構簡單、旋律重複、僅僅依賴於原始節奏和簡單情感刺激的音樂形式,無疑處於較低的層次。
    遺憾的是,我注意到在東方,尤其是在大秦聯邦,似乎缺乏欣賞這種高級音樂的土壤和細胞。
    他們的民眾似乎更滿足於沉浸在那些……嗯,怎麽說呢,更直接、或許也更‘簡單’的聽覺愉悅中。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
    這篇專訪很快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外網的各大音樂論壇、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許多本就帶著西方文化優越感的媒體和樂評人紛紛附和,盛讚萊斯特“敢說真話”、“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一些極端分子和種族主義者更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開始狂歡。
    將萊斯特的“高級低級論”無限引申,肆意嘲諷大秦文化“缺乏深度”、“隻能生產快餐式音樂”,甚至上升到了人種和文明的優劣比較。
    這種充滿傲慢與偏見的言論,如同一點火星,瞬間點燃了積壓在大秦民眾心頭已久的民族情緒。
    當這些消息和評論被搬運回國內的網絡平台時,一場席卷全網的風暴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起初,是憤怒的聲討和理性的反駁。
    網友們引經據典,從大秦古老的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談到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民間器樂;
    從《精忠報國》的雄渾悲壯,談到《回馬槍》的創新融合;
    從問徵作品的文學性與音樂性結合,談到市場上眾多優秀音樂人的創作。
    他們試圖說明,音樂的種類本無高低之分,隻有風格與表達方式的差異,大秦擁有絲毫不遜色於任何文明的、深厚而獨特的音樂傳統。
    然而,這種理性的聲音,在對方蓄意的、帶有侮辱性的攻擊麵前,顯得有些無力。
    外網的那些嘲諷和謾罵更加變本加厲,甚至出現了許多不堪入目的種族歧視言論。
    於是,戰火升級了。
    大秦的網友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網民,徹底被激怒了。
    他們決定放棄無謂的爭論,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語言的藝術,來給予對方最淩厲的回擊。
    一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展現漢語博大精深與罵戰創造力的網絡奇觀,就此上演。
    大秦網友們並沒有使用粗俗直白的髒話,那會被對方抓住把柄反諷為“素質低下”。
    而是將陰陽怪氣、指桑罵槐、諧音梗、文化隱喻運用到了極致。
    有網友將萊斯特的照片p成了坐在井底的青蛙,配文:“井底之蛙呱呱呱,坐井觀天說天小。
    爾等交響雖宏大,不過吾皇禦膳房一勺。”
    暗諷對方眼界狹窄,傲慢無知,同時用“禦膳房一勺”貶低其引以為傲的宏大,可謂殺人誅心。)
    有精通外語的網友,直接將大秦的古詩詞“翻譯”成了外語回敬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比如,將“夏蟲不可語冰”巧妙地意譯成“dont discuss syp.”不要與沒有靈魂的音樂家討論交響樂)。
    氣得對方直跳腳卻又無法精準反駁其深層的蔑視。
    更有才子直接作起了打油詩和對聯。
    上聯:“萊斯特林中耍大刀,班門弄斧不知羞”
    下聯:“交響樂裏稱霸王,坐井觀天實可笑”
    橫批:“對牛彈琴”
    這幅對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發往外網,其中蘊含的幾個典故班門弄斧、坐井觀天、對牛彈琴)讓外國網友看得雲裏霧裏,需要查半天資料才能勉強理解其侮辱性之強烈,理解之後更是集體破防。
    有網友用美食做比喻:“爾等交響,如同夾生牛排,血淋淋看似生猛,實則難以下咽,缺乏我大秦美食文火慢燉之精髓與回味。”
    此條評論下,附上了九宮格的滿漢全席圖片,色香味俱全,引得無數外國吃貨留言表示“看餓了”、“求食譜”,無形中又瓦解了對方的攻擊陣線。
    最絕的是,有網友開始用音樂術語回敬,“貴國交響,和聲進行如此保守,還在死守功能圈,怕是還沒從巴洛克時期走出來吧?
    曲式結構千篇一律,奏鳴曲式用到老,缺乏我大秦音樂‘散慢中快散’的起承轉合之妙。
    建議多聽聽我國《梅花三弄》,學學什麽叫‘線性思維’和‘音腔變化’。”
    這番極其專業、直戳對方音樂體係“痛點”的評論,讓不少懂音樂的外國網友都啞口無言,甚至有人開始偷偷搜索《梅花三弄》是什麽。
    大秦網友們罵人不帶髒字,卻字字珠璣,句句紮心。
    作者能力上限為十章哈!感謝諸位,外賣有錢啦!)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