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音樂敘事工程

字數:3707   加入書籤

A+A-


    嘉賓,一位亞洲文化研究專家試圖解釋:“這源於大秦深厚的‘家’文化和祖先崇拜,春節團圓是他們一年中最核心的儀式……”
    主持人打斷道:“我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恩節我們也會團聚。
    但如此執拗地、不計成本地、在固定時間點進行全國性的人口回流,這更像是一種……文化奇觀。
    他們的交通部門是怎麽做到的?這簡直比部署一個航母戰鬥群還要複雜!”
    另一位經濟評論員則帶著一絲酸溜溜的語氣:“不得不說,這種強大的內需和人口流動性,背後是可怕的經濟活力。
    想想看,這三十億人次帶來的交通、餐飲、禮品消費……是一個多麽巨大的市場。
    隻是……這種文化模式,我們恐怕永遠無法複製。”
    歐羅巴聯盟,某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段視頻:
    視頻剪輯了大秦春運中各種感人的瞬間:農民工兄弟扛著蛇皮袋在火車站奔跑;年輕情侶在站台緊緊相擁;
    白發蒼蒼的父母在村口翹首以盼;孩子撲向剛下車的父母……背景音樂恰好用的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片段。
    視頻下的評論充滿了各種語言的驚歎:
    “我的天,這太瘋狂了!但也……太美了。”
    “我哭了。雖然不理解為什麽一定要這時候回家,但他們的愛是真的。”
    “我們聖誕節也會回家,但規模……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這更像是一種全民性的朝聖。”
    “有點羨慕這種明確的、所有人都認同的‘回家’信號。在我們這,家庭關係好像鬆散很多。”
    “這就是古老文明的凝聚力嗎?可怕又迷人。”
    在這些議論中,不解、驚歎、甚至略帶批判的聲音固然存在,但一種微妙的、難以言喻的羨慕情緒,卻也如同暗流般湧動。
    他們羨慕的,或許並非是那人山人海本身的壯觀,而是這龐大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某種他們正在失去或從未擁有過的東西。
    那是一種根植於文化血脈中,對“根”的執著,對“團圓”近乎信仰般的堅守。
    是一種明知前路艱辛搶票難、路途累、花費高),卻依然義無反顧、雙向奔赴的強烈情感紐帶。
    是一種跨越千山萬水,被同一個文化密碼——“過年回家”,所召喚的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大秦的春運,像一麵鏡子,映照出其他國家社會中,可能正在逐漸淡化的緊密家庭聯係和地域歸屬感。
    當看到新聞畫麵中,那些提著大包小包、臉上寫滿疲憊卻眼神明亮的歸鄉客;
    當看到風雪中,交警為擁堵的高速公路車輛送去熱水和食物的場景;
    當看到火車站裏,誌願者幫助老人、引導人群的井然有序;
    當最終看到無數個家庭,在曆經奔波後團聚時那發自內心的、毫無保留的喜悅淚水與笑容時……
    那種撲麵而來的、濃鬱到化不開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讓許多隔著屏幕的外國觀眾,在感到文化衝擊的同時,心底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向往。
    他們或許無法理解這種行為的全部邏輯,但他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溫暖而強大的情感力量。
    《大秦新聞聯播》在報道的最後,總結道:
    “……春運,不僅僅是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更是大秦人家國情懷和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
    它承載著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對親情的眷戀、對故土的思念。
    一路平安,闔家團圓,就是這場遷徙最樸素、也最動人的主題。”
    這段總結,通過翻譯,傳遞到了世界各地。
    那些原本帶著疑惑和批判目光的國外觀察者們,在讀到這段文字,再回看那些擁擠卻充滿期盼的畫麵時,似乎也多了一層理解。
    他們依然覺得這很“瘋狂”,但開始意識到,這種“瘋狂”的背後,是一種他們或許無法體驗,但卻能隱約感知其珍貴的、名為“團圓”的執念。
    大秦的春運,以其震撼的數據和獨特的情感內核,再一次讓世界側目。
    而在這一片國際輿論的波瀾中,那首悄然觸動了許多遊子歸家心弦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以及它的創作者斯語,其影響力也隨著這股“春運”話題,在國際文化討論的層麵,泛起了小小的漣漪。
    畢竟,能用一個作品,參與並折射一個國家級文化現象,這本就說明了其不凡的力量。
    春節的喧囂與熱鬧,如同漸漸平息的海潮,最終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涓涓細流。
    《春節序曲》成為了各大商場、公共場所烘托節日氣氛的經典背景樂。
    《好運來》的魔性旋律依舊不時在街頭巷尾響起,證明著其長久的生命力。
    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所帶來的感動與遲歸的團圓故事,也沉澱為這個特定年份春節的獨特記憶。
    言究堂文化集團在顧磊的掌舵下,高效且平穩地運轉著。
    各項業務,無論是文學、音樂、影視還是新興的科技板塊,都在既定軌道上穩步推進。
    斯語將日常事務完全放手,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回他自己的節奏中。
    雲頂苑的書房再次成為他最主要的活動區域。
    窗外,帝都的春意漸濃,枝頭抽出新綠。
    斯語坐在書桌前,麵前攤開的並非樂譜,而是一份關於大秦聯邦及周邊國家古代神話傳說、民間誌怪的係統性研究資料匯編。
    這是顧磊根據他的要求,動用言究堂資源搜集整理的。
    他的指尖輕輕劃過紙麵上那些古老神隻、精怪、奇譚的名字與描述,眼神沉靜,帶著一種考古學家般的審視與思索。
    春節期間的“新交響”實踐,無論是《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重塑,還是《春節序曲》的熱烈鋪陳,都讓他更加確信民族音樂語匯的深厚潛力。
    但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古老的源頭,那片屬於神話與想象的混沌之地。
    他不僅僅是想創作一首帶有古風韻味的曲子。
    他在構思一個更為宏大的、立體的音樂敘事工程。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