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七言古詩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顧磊看著自家老板這副渾然不在意的模樣,心中原本的些許擔憂也瞬間煙消雲散。
他跟隨斯語已久,深知當老板露出這種表情時,往往意味著有人要倒黴了——
當然,是以一種斯語式的、優雅而徹底的方式。
他不再多言,恭敬地退出了書房。
斯語繼續著他的創作。
《封神演義》的宏大敘事在穩步推進,十二金仙陸續登場,九曲黃河陣煞氣衝天,三霄娘娘手持混元金鬥,削去頂上三花,閉了胸中五氣……
情節愈發精彩,讀者追更熱情高漲,幾乎無人再去在意那場關於古詩的無聊爭議。
仿佛那真的隻是微不足道的“小道”。
然而,隻有斯語自己知道。
那幾句被質疑“無力成篇”的殘句,以及古詩協會那帶著輕蔑的“小道”評價,如同兩顆種子,已經悄然落在了他心田的某個角落。
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一個能讓這些種子,生長出足以讓所有質疑者瞠目結舌的、參天巨樹的時機。
現在,還不是時候。
他需要先將《封神》的天地鋪陳得更開,將“洪荒”的構想醞釀得更成熟。
文化的較量,從來不在口舌之間。
而在真正的作品裏。
他相信,當他下一次在古詩詞領域開口時,絕不會再是幾句“殘句”。
那將會是,足以定鼎乾坤的、完整的篇章。
而現在,外界的喧囂,不過是助他磨礪鋒芒的磨刀石罷了。
外界關於“古詩協會質疑斯語才盡”的議論,並未因當事人的沉默而平息,反而在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推波助瀾下,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然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斯語,卻依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自己的創作。
《封神演義》的連載已至萬仙陣破,通天教主欲重立地水火風,整個洪荒世界瀕臨崩潰的邊緣,情節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
《神雕俠侶》實體書的出版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張黎導演的影視改編團隊進入了緊張的選角階段。
仿佛那場關乎他個人古詩詞才華的爭論,與他毫無幹係。
直到這一日,大秦國家博物館聯合文物局,召開了一場高規格的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的主題是:“瀚海遺珠——絲綢之路新發現文物特展”暨《鬼吹燈》係列特展聯動開幕儀式。
這不僅是一場文物界的盛事,更因《鬼吹燈》巨大的ip影響力而備受公眾矚目。
發布會現場,媒體雲集。
在介紹了新發現的絲路文物,以及宣布將與言究堂合作,舉辦沉浸式《鬼吹燈》特展,還原精絕古城、龍嶺迷窟等經典場景後,發布會進入了尾聲。
按照流程,最後是由合作方代表,言究堂文化集團的ceo顧磊致辭。
顧磊西裝革履,沉穩地走上發言台。
他先是簡要回顧了言究堂與文博機構合作的初衷與成果,感謝了各方的支持。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將是一場標準的、商務式的致辭時,顧磊的話鋒卻悄然一轉。
“在此,我謹代表言究堂,也受斯語先生委托,借今天這個匯聚了曆史厚重與文化想象的特殊場合,向一直以來關注和支持他的朋友們,表達一份特別的謝意。”
台下微微有些騷動,記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他們感覺到似乎有不同尋常的事情要發生。
顧磊沒有看稿,目光平靜地掃過台下,繼續道:
“斯語先生近日也聽聞了一些關於他個人在古詩詞創作方麵的討論。他本人對此並未在意,始終認為,作品本身,遠比任何言辭都更有力量。”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一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鄭重:
“然而,考慮到今日場合的特殊性——我們站在曆史的回響與文明的交匯處。
斯語先生覺得,或許可以在此,與諸位分享他近日有感於絲路滄桑、文明交融,以及我大秦千年文脈之厚重,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以表達他對這片土地與文明最深沉的敬意,也算是對近期關注的一個回應。”
古詩!
還是七言古詩!
台下瞬間一片寂靜,所有記者都豎起了耳朵,鏡頭死死對準了顧磊。
連台上就座的博物館領導和文物局官員,都露出了驚訝和期待的神情。
顧磊清了清嗓子,用一種沉緩而富有韻味的語調,清晰地將那首詩吟誦出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顧磊並未念完全篇,但選取了足以震撼全場的核心段落。
當那熟悉的“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再次響起時,台下已然是一片倒吸涼氣之聲!
原來!
原來這幾句讓他們魂牽夢繞、絞盡腦汁也無法續寫的“殘句”,竟然出自一首如此恢弘、如此完整、如此意境深遠的長篇七言古詩!
而這僅僅隻是開始!
隨著“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這充滿哲學思辨的詩句如潮水般湧來,所有人都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美學體驗和宇宙意識所籠罩。
這不再是簡單的寫景抒情,而是將個體生命置於浩瀚宇宙與無盡時間維度下的深沉叩問!
其格局之宏大,意境之遼遠,語言之精妙,韻律之和諧,已然達到了一個令人仰望的高度!
顧磊的聲音落下。
現場陷入了長達十幾秒的落針可聞的寂靜。
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掌聲,不僅僅是為了這首詩的橫空出世,更是為了斯語這記無聲卻雷霆萬鈞的回應!
不需要任何辯解,不需要任何聲明。
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將所有的質疑、嘲諷和“才盡”的論調,碾碎成齏粉!
這不是“無力成篇”,這是不屑於在尋常時刻輕易示人!
這不是“才氣已盡”,這是將才氣蘊養成了吞吐日月的磅礴氣象!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