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澶州定基,魏州毒計

字數:4779   加入書籤

A+A-


    李燁站在澶州城南城門樓上。
    青灰色的霧靄如同流動的紗幔,將城樓的輪廓暈染得有些模糊。
    他扶著斑駁的垛口,望著樓下漸漸蘇醒的街巷,挑著菜擔的農婦踩著露水走過青石板路,貨郎搖著撥浪鼓穿過巷口,竹筐裏的糖人在晨光中泛著油亮的光澤。
    昨夜廝殺留下的血腥氣,已被早點攤飄出的胡餅香氣衝淡了許多。
    "使君,這是昨夜擬定的告示。" 羅隱捧著一卷桑皮紙文書上前,紙上的朱砂印記還帶著餘溫,墨跡邊緣微微發皺。
    李燁接過文書,目光掃過 "秋毫無犯"、"各安其業" 等字眼,提筆在末尾添了一句:"凡商戶照常營業者,三月內免征商稅。"
    狼毫筆在紙上劃過,留下遒勁的筆畫。他將文書遞給親衛:"用朱砂謄抄四份,貼到四門的鼓樓上去,讓識字的兵卒給百姓念三遍。"
    親衛領命而去,羅隱在一旁撫須笑道:"使君這一筆,可比千軍萬馬還管用。商戶們見有利可圖,自然爭相開門了。"
    果然,不到半日,澶州城便如春水解凍般活泛起來。
    南門外的黃河渡口,原本停在對岸的商船紛紛解纜靠岸,搬運工扛著江南來的綢緞、蜀地的茶葉穿梭往來,號子聲驚飛了蘆葦叢中的水鳥。
    西市的綢緞鋪老板親自站在門首,用竹竿挑起一匹湖藍色的綾羅招徠顧客;連平日裏躲在巷尾的胡商,也支起了擺滿香料與琉璃的攤子,用生硬的唐語吆喝著。
    午後,一輛裝飾考究的馬車停在臨時節度使府門前,車夫捧著燙金請柬上前。
    崔氏的老管家躬身道:"我家主人備下薄宴,懇請節帥移步。"
    李燁望著請柬上崔知溫三個字,指尖在封蠟上輕輕摩挲。
    崔氏是澶州望族,祖上曾在武宗年間做過宰相,族中子弟遍布州縣,若能得其相助,治理澶州便事半功倍。
    他對管家道:"回複崔老先生,李某隨後就到。"
    崔府的庭院裏,百年的國槐枝繁葉茂,樹下的石桌上擺著新摘的葡萄。
    崔知溫穿著素色錦袍,見到李燁便拱手笑道:"節帥年輕有為,老夫佩服。"
    賓主落座後,侍女奉上今年的新茶,茶湯清亮,帶著淡淡的蘭花香。
    "不知節帥打算如何治理澶州?" 崔知溫呷了口茶,目光落在李燁腰間的玉帶。
    李燁放下茶盞,指尖在桌麵輕輕點動:"李某有三願。一願百姓有飯吃、有衣穿,不必再受凍餓之苦;二願商戶能安心經營,不必再怕兵匪搶掠;三願學堂能教書育人,讓孩童們識文斷字。"
    他抬眼看向崔知溫,"澶州扼守黃河要衝,南來北往的商隊絡繹不絕,李某絕不會做竭澤而漁之事。老先生若信不過,可派人去濮州看看,那裏的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自有公論。"
    崔知溫眼中的疑慮漸漸散去,他撫著胡須道:"節帥有此胸襟,乃是澶州之福。崔氏在城中有三座糧倉,願捐出五千石粟米,助節帥安定民心。"
    李燁拱手致謝:"老先生大義,李某代澶州百姓謝過。"
    宴席結束後,李燁剛回到府中,羅隱便拿著賬冊匆匆趕來,臉上帶著難掩的喜色:"使君,澶州府庫的存貨遠超預期!"
    他展開賬冊,用手指點著條目,"糧食三萬石,其中粟米一萬五千石、小麥一萬石、稻穀五千石;布匹兩千匹,麻布居多,還有三百匹蜀錦;銅錢五萬貫,加上金銀器皿折合兩萬緡;鐵器五千斤,農具占了六成,鹽一千石、茶五百斤,還有不少藥材和皮革。"
    "看來這澶州果然是塊寶地。" 李燁笑道,"這些物資足夠支撐大軍半年之用了。"
    "張贇的三千人還沒定番號呢。" 羅隱提醒道。
    李燁沉吟片刻:"就叫奉義都吧,希望他們能恪守忠義之道。"
    次日清晨,校場上旌旗獵獵。
    張贇穿著嶄新的明光鎧,率領三千士兵列隊而立。
    這些昨日還是魏博軍的士兵,此刻已換上忠義軍的號衣,雖然隊列還不算整齊,但眼神中已沒有了往日的頹喪。
    李燁將一麵繡著奉義二字的大旗交給張贇,旗麵在風中展開,紅色的絲線繡成的字跡格外醒目。
    "望你等不負此名。"
    李燁的聲音透過甲胄傳來,帶著金屬般的質感。
    張贇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大旗,額頭抵在冰冷的地麵:"末將定當效死力!"
    起身時,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這麵旗幟既是榮耀,也是枷鎖。
    整編儀式結束後,張贇找到李燁,臉上帶著懇切的神情:"使君,澶州剛定,民心未穩,府庫中的物資能否留下三分之一?一來可安撫百姓,二來也能防備盜匪襲擾。"
    他低著頭,讓人看不清表情。
    李燁看著他,心中了然。
    張贇名為守城,實則是想為自己留下後路。
    但是澶州初定,張贇亦有大功。
    他沉吟片刻道:"準了。粟米五千石、布匹五百匹、銅錢一萬貫,還有那些農具,我會讓王虔裕率一千人留守澶州,協助你守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到王虔裕的名字,張贇臉上一絲陰霾閃過,隨即恢複了正常。
    他連忙拱手:"謝使君成全!"
    轉身離去時,他緊握的拳頭緩緩鬆開,有了這些物資,澶州便是他的根基。
    三日後,李燁率領陷陣都、銳士都和奉義都向魏州進發。
    隊伍綿延十裏,甲胄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奉義都的士兵扛著 奉義大旗走在中間,張贇騎馬走在旗旁,腰杆挺得筆直。
    沿途的百姓捧著水和食物站在路邊,眼神中充滿了敬畏。
    與此同時,魏州城內的節度使府中,羅弘信正站在大堂裏,腳下的青磚還殘留著未擦淨的血跡。
    昨夜,他下令將樂彥禎的餘黨全部處死,三十多顆首級整齊地擺放在廊下,其中就有樂彥禎的次子樂承訓。
    "將軍,樂承訓的人頭已用石灰醃好。" 親兵捧著一個木匣上前,匣蓋打開,露出一顆麵目猙獰的首級。
    羅弘信擺擺手:"送去給李可舉,就說魏州內亂已平,願與盧龍軍永結盟好。"
    親兵退下後,馬鬱輕聲道:"將軍這步棋怕是走不通。李可舉屯兵城下,擺明了是想吞並魏博。"
    這位謀士穿著青色長衫,手中拿著一把折扇,扇麵上畫著魏州城的地形圖。
    羅弘信走到地圖前,手指點著城外的盧龍軍大營:"那老匹夫仗著兵多將廣,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裏。馬先生有何良策?"
    馬鬱打開折扇,輕輕扇著:"李可舉雖強,卻有致命弱點。他的養子李全忠手握幽州突騎,內心桀驁不馴。咱們若許以重利,讓他除掉李可舉,盧龍軍必亂。"
    "李全忠會答應嗎?" 羅弘信皺眉道。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馬鬱笑道,"咱們可以許諾,隻要他殺了李可舉,魏博願永遠割讓貝州給他,還會為他給朝廷上表請求盧龍節度使之位。至於李燁......"
    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待盧龍軍亂後,咱們與李全忠聯手,未必沒有勝算。"
    羅弘信撫掌大笑:"好計!就依先生所言,立刻派人去見李全忠。"
    此時的盧龍軍大營中,李可舉正坐在中軍帳裏,看著樂承訓的首級冷笑。
    他將木匣踢到一旁,對身邊的將領道:"羅弘信想跟我結盟?真是癡心妄想!傳令下去,明日一早攻城,不破魏州誓不罷休!"
    帳外的風卷起沙塵,吹得旌旗獵獵作響。
    李可舉望著魏州城的方向,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隻要拿下這座城池,整個河北就再也沒有人能與他抗衡了。
    黃昏時分,李燁的大軍抵達魏州城外,與盧龍軍大營遙遙相對。
    喜歡踏平五代,我建最強帝國請大家收藏:()踏平五代,我建最強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