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苦中求變,奢願難全二)
字數:4126 加入書籤
朱有建卻仿若未聞,徑直將剩餘的一百萬兩銀票一股腦全拿了出來,雙手捧著,高高揚起,言辭懇切又激昂:
“朕如今有錢,你們盡管花銷,莫要顧慮,即便不夠,朕也能再想法子。
大明乃堂皇盛世之朝,皇家身為天下表率,如今卻這般寒酸模樣,如何能讓天下百姓對大明有信心?
皇家若失了體麵,隻會令百官萬民寒心,進而亂了心智。長此以往,大明離亡國之日,怕是不遠矣!”
這番道理,看似有理,實則牽強。
想當年隋文帝楊堅,雖因獨孤皇後管束,平日裏過得簡樸,衣食不奢,可大隋國威,何曾有半分減損?
那可是靠著兵強馬壯、開疆拓土打出的大一統江山,真正的威風赫赫。
再看如今這大明,哪裏是因災荒致使流民遍地、無可生計,亦非兵力疲弱、軍備不精。
純粹是崇禎登基之初,將天啟年間諸多行之有效的搞錢良策一概推翻,還把內庫裏的積蓄一股腦全挪到國庫,自身又能力有限,剛愎自用。
如此一來,天啟留給他的豐厚家底,盡數落入大臣腰包,流民之災無力解決,朝堂之上,政令朝夕改,用人全憑一時喜好,稍有不順,便將大臣下獄。
實則天啟年間留下的能臣幹將可不少,像那魏忠賢,雖有諸多弊病,卻堪稱弄錢好手;
孫承宗、孫傳庭、熊廷弼、袁崇煥、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黃道周、史可法、滿桂、曹變蛟、盧象升、趙率教等,哪個不是文武雙全的棟梁之才?
東林黨人,難道真就禍國殃民?
也不盡然,他們一心求施展抱負,渴望青史留名,可惜崇禎不給機會啊!
失望透頂之後,便是徹底絕望,人心離散,這才致使大明江山搖搖欲墜,眾人都盼著擁立新主,以求轉機。
哪怕是李自成揭竿而起,眾人起初也存了幾分期許,隻盼能在燈下黑的新朝施展拳腳,可誰曾想遇上個混不吝,抄家滅門,下場淒慘。
即便如此,東林黨人依舊賊心不死,妄圖在南直隸重振大明,奈何南方局勢混亂,張獻忠四處劫掠,各地起義不斷。
崇禎寄予厚望的左良玉又擁兵自重,不作為,即便有鄭芝龍家族忠心耿耿扶持南明,終究是無力回天。
被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這幫叛徒賣了個幹淨,拱手將江山相送。
雖說朱有建這道理歪得離譜,卻也歪打正著,沾上幾分理。
張後一時之間,竟也無言以對,嘴唇微張,欲言又止,眼神裏滿是糾結與思索,仿若陷入兩難抉擇的困境。
王承恩在旁瞧著,更是驚為天人,暗自思忖:
咱家主子所言極是,咱皇室都過得這般寒酸,豈不為天下人恥笑?
主子說得在理,就得吃好的、穿好的,給天下人做個表率,方能讓百姓重拾對大明的信心。
一個敢說,一個敢信,旁人又能所作何?
隻得照辦罷了。
朱有建說到底,不過是個平凡之人,麵對這既定的悲慘結局,沒那份逆天改命的決絕勇氣。
既如此,倒不如躺平,圖個痛快。手頭有錢,便吃好喝好,有了大錢,索性全麵改善生活品質。
真到了上路那一日,好歹也算闊過一場,沒虧待了自己。
也有人說:普通人之所以難成大事,就是歪理太多。
可如今,朱有建也顧不上這些閑言碎語了。
此刻,周後領著袁貴妃等人,已是淚水漣漣。
她們大多出身小門小戶,哪懂什麽家國大義,不過是順著崇禎的意思,苦熬日子,才落得如今這般淒慘境地,仿若被風雨摧殘的花朵。
張皇後雖說賢淑,又有天啟皇帝悉心教導,可畢竟也是小家碧玉出身,真正的治國理政之道,哪裏學得通透?
平日裏能規勸崇禎幾句,也不過是憑借自己的一知半解,真要讓她挑起治國大梁,怕是有心無力。
朱有建對宮中物價、貴婦花銷一概不知,尋思著就算問王承恩,估計也問不出個所以然。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從銀票裏抽出三萬兩,湊成五萬兩,遞給女人們,揮揮手道:
“你們且自己看著安排,朕也不懂這些,隻一點,三天之內,朕要見到你們個個華美貴氣,恢複皇家該有的風範。”
言罷,他俯身抱起最小的女兒,在那粉嫩臉頰上輕輕落下一吻,動作輕柔無比,仿若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柔聲道:
“女孩家,就得嬌美貴氣,小少年們,也得英氣逼人、富貴天成。”
放下小女孩,朱有建不敢多瞧女人們那淚眼汪汪的模樣,轉身快步離去,腳步略顯倉促,似在逃避那滿室的傷感,仿若不忍直麵悲傷的鴕鳥。
他自覺自己是個良善之人,心軟得很,瞧見路邊流浪貓狗,都忍不住投喂,眼神裏滿是憐憫。
在他心裏,自己就是那五講四美三熱愛的五好青年,沒半分壞心眼。
至於鼓搗出那個瘋狂計劃,實在是被形勢所逼,走投無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堂上那幫老狐狸,哪個不是富得流油?
可讓他們掏腰包,給將士們發軍餉,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他們心裏門兒清,大明亡了,換個皇帝,照樣能高官厚祿,根本沒把大明皇室當回事。
既然指望不上他們主動掏錢,那就得想法子讓他們為自己掏腰包,於是乎,那瘋狂計劃應運而生。
說實話,朱有建心裏那是一點兒底都沒有,仿若走在鋼絲上,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生怕這些守財奴貪生怕死,不願跟著他冒險。
沒成想,古人對土地的那份執念,竟濃烈得如同陳釀的美酒,一聞就醉。
一聽說有這等發財機會,還能拉皇帝入股,當下便頭腦發熱,仿若被金錢蒙了眼,以為萬無一失。
他們哪裏想得到,如今的大明,早已威嚴掃地,就像褪去了華服的落魄貴族,沒了幾分價值。
倘若知曉大明十日之後便要亡國,皇帝都得吊死煤山,他們還會這麽瘋狂嗎?肯定不會。
隻是大明往昔那些輝煌戰績,像閃耀的星辰,讓他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土木堡之變那般凶險,麵對窮凶極惡的瓦剌鐵騎,大明都能絕境逢生,仿若浴火重生的鳳凰;
多少次白蓮教起義,亦是安然度過,仿若乘風破浪的巨艦;
先前高迎祥鬧得那麽凶,不也照樣被撲滅,仿若燎原之火被一場大雨澆滅?
他們骨子裏就瞧不起農民起義軍,連帶武將都不放在眼裏,又怎會將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當回事?
所以才會為這計劃瘋狂,篤定這是潑天富貴,隻要皇帝入局,他們自有辦法扭轉乾坤,仿若手握必勝的底牌。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