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靜夜思緒,勇者弄潮二)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A+A-


    小太監宛如暗夜中的精靈,身姿輕盈,腳步悄無聲息,輕手輕腳地走進寢室。
    他的動作輕柔得如同微風拂過湖麵,生怕驚擾了屋內沉睡的皇帝。
    進了屋,他先是像個技藝精湛的舞者,踮著腳尖,小心翼翼地將寢室的燭光一盞盞熄滅,隻在簾後留下兩盞,那兩盞微弱的燭光,恰似夜空中閃爍的兩顆孤星,拚盡全力散發著黯淡的光芒,照亮這寂靜得有些陰森的夜。
    隨後,他靜靜地站在不遠處,身子挺得筆直,耳朵像警惕的兔子一樣高高豎起,全神貫注,隨時準備聽候皇帝的差遣。
    他心裏那股興奮勁兒,就像爐灶上燒開的熱水,“咕嚕咕嚕”不停地翻騰,激動得手心都微微沁出了汗珠,精神高度緊繃,值夜班的那點兒困意,早就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此刻的他,眼中隻有“伺候好皇帝”這一件事兒。
    朱有建迷迷糊糊間,半睜著睡眼,瞧著簾外小太監那如雕塑般佇立的身影,腦子卻像生鏽的齒輪,慢慢悠悠地轉了起來,心裏犯起了迷糊。
    他暗自思忖,這些太監拿著皇家的薪水,吃穿不愁,表麵上風光無限,可皇家的需求卻讓他們失去了作為男人最寶貴的東西,身體殘缺不全。
    雖說不一定人人都心懷怨恨,可想必也沒有幾個是心甘情願走上這條路的吧。
    他給太監設計尿片,雖說起初確實有自己的私心,實在受不了那股熏得人腦袋發昏的尿騷味,但多多少少,也是存了為他們著想的心。
    想著想著,困意再度襲來,他的眼皮又開始打架。
    然而,朱有建哪裏曉得,太監們因為身體的殘缺,在這世上受盡了旁人的冷眼與歧視,那目光猶如一把把利刃,一次次刺痛他們的心。
    哪怕隻是得到一星半點的尊重,他們都會像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拚命去守護。
    一旦手中握有權力,他們就會如同被壓抑許久的猛獸,驟然掙脫牢籠,瘋狂報複那些曾經看不起他們的權貴,隻因內心早已扭曲變形,滿是瘡痍。
    他們為皇家服務,圖的就是那點權力,好給自己那可憐的自尊撐起一片小小的天空,讓自己能在這冷漠的世間,尋得一絲慰藉。
    在他們眼裏,主子的一點好,那就是莫大的尊重,為了報答這份恩情,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他們心中,生命與尊嚴相較,輕如鴻毛,微不足道。
    宮女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大明皇宮內,宮女暴動可不是一回兩回,那是被壓迫得太狠了,連最基本的人權都被剝奪,尊嚴更是奢望,她們心中的憤懣如火山噴發,隻能以暴動來宣泄,發出自己微弱卻又不甘的呐喊。
    再瞧瞧大明的後宮,選後妃時偏愛小門小戶出身的女子,背後沒什麽權貴勢力撐腰,又有嚴禁後宮幹政的鐵律高懸,仿若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還有皇長子繼承大統的祖製,宛如堅固的堡壘。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宮鬥的火苗還沒燃起,就被無情地撲滅了,所以相較其他朝代,宮鬥的硝煙在大明後宮並不濃烈。
    而且說來也怪,這老朱家不知道咋回事,癡情種子一茬接一茬,好似中了什麽“情蠱”。
    就說朱元璋,那可是出了名的隻鍾情於馬皇後,這份愛純粹得不含一絲雜質,如同澄澈的清泉。
    與楊堅被獨孤皇後“拿捏”得死死的不一樣,和李淵、李世民的“妻管嚴”也不同。
    他對馬秀英那是打心底裏的尊重與敬愛,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攜手走過風雨。
    他們的婚姻,哪怕放在民間,也是人人稱羨的典範,尋常夫妻哪能企及。
    接著是朱棣的徐皇後,朱高熾的張皇後,朱瞻基的孫皇後,個個都是皇帝的賢內助,夫妻情深,同甘共苦,為帝王之家的愛情故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幾筆。
    可輪到朱祁鎮,這位被後世調侃為“大明戰神”的年輕皇帝,在治國理政、行軍打仗上一竅不通,簡直就是個愣頭青,就連愛情這門學問,也是個門外漢。
    等他幡然醒悟,發現自己錯失真愛時,一切都為時已晚,隻留下滿心懊悔。
    朱祁鈺比他哥哥強那麽一點兒,可惜他娘不太會做人,婆媳關係處理得一團糟。
    朱祁鈺夾在中間,兩頭受氣,隻能幹瞪眼,裝作啥都沒看見,結果引發皇儲危機,讓哥哥朱祁鎮重新奪回皇位,鬧得雞飛狗跳。
    若要論誰是千古第一癡情種子,朱見深大概率會高票當選。
    他對萬貞兒的癡情,那真是驚天地泣鬼神,超越了年齡的鴻溝,別說和他的祖先們比,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在他麵前,都得黯然失色。
    在那個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萬貞兒比他大十七歲,容貌也稱不上傾國傾城,頂多算是中人之姿,可朱見深就是愛得死心塌地,仿佛著了魔一般。
    後來萬貞兒年老離世,他悲痛欲絕,仿佛心被掏空,靈魂都沒了寄托,沒多久也追隨而去。
    那時的他,正值壯年,才四十歲啊,這段愛情故事,讓聞者落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見深的兒子朱佑樘有樣學樣,後宮佳麗三千,他獨寵一人,一生摯愛大明第二位張皇後。
    論癡情程度,雖說比不上他爹那般驚世駭俗,但論專一,在大明那可是獨占鼇頭,無人能及。
    可再看他的兒子朱厚照,妥妥的大明三大庸君之一另外兩位是朱允炆、朱由檢)。
    這朱厚照不走尋常路,對女人不感興趣,反倒癡迷於虎豹,整天與猛獸為伴,對治國理政嗤之以鼻,就愛瞎鬧,活脫脫一個紈絝子弟。
    結果朱允炆瞎折騰丟了皇位,斷了自家血脈,朱厚照也步其後塵,年紀輕輕就身死,一脈香火就此斷絕,朱由檢更慘,直接搞到身死國滅,令人唏噓不已。
    雖說大明朝這一路走下來,冒出了幾位不太靠譜的皇帝,行事荒唐得讓人直搖頭。
    但好在先前曆代君主都還算爭氣,勤勤懇懇地積攢下了頗為厚實的家底。
    靠著這份家底,大明的官僚製度就如同精心雕琢多年的美玉,發展得相當完善成熟。
    雖說不敢大言不慚地稱雄世界,拔得頭籌,但放在當時的國際大舞台上,那也是名列前茅,妥妥的第一梯隊成員,引得周邊不少國家暗中效仿。
    隻要皇帝稍微有點自知之明,別瞎折騰,哪怕昏庸點兒、犯犯懶,整天優哉遊哉地躺平,把朝堂大事都甩手交給內閣那幫大臣。
    嘿,您還別說,他們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製度的保障,也能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依舊能安居樂業。
    可這些個庸君們啊,偏不!
    各個都像是打了雞血似的,胸膛裏燃著熊熊烈火,滿懷著雄心壯誌,心心念念要做那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您瞧,漢武帝當年威風凜凜,夠霸氣吧?
    可即便如此,削藩的時候還得小心翼翼,跟走鋼絲似的,用個推恩令來個迂回戰術,曲線救國,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引發叛亂,把好不容易攢下的江山給攪和了。
    再瞅瞅咱大明的建文大帝,那膽子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初生牛犢不怕虎,直接對開國的親叔叔們動手削藩,全然不顧後果,結果呢?
    引發了靖難之役,皇位易主,自己落得個下落不明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朱厚照也不甘示弱,瞅見祖上能馬踏蒙元,威風八麵,建功立業,他心裏就直癢癢。
    覺得自己也行,骨子裏那股子衝勁上來,誰要是敢阻攔他效仿祖宗、馳騁沙場的腳步,不管是文臣在一旁苦口婆心勸諫。
    還是武將站出來據理力爭,他統統不放在眼裏,提著刀就上,臉紅脖子粗地揚言要砍死韃子,那模樣仿佛下一秒就能單槍匹馬踏平敵營,重振大明雄風。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