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製解藥防不測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第146章:自製解藥防不測
    晨露還掛在終南山的草木上時,軒轅已跟著岐伯鑽進了藥圃旁的那片次生林。空氣裏彌漫著腐葉與泥土混合的濕潤氣息,腳下的苔蘚軟得像踩在厚絨上。昨日誤采毒草的後怕還堵在軒轅心口,像吞了塊沒嚼爛的生肉,硌得他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你看這叢‘綠豆’,”岐伯忽然停在一叢矮生植物前,其葉片呈羽狀,頂端結著細小的綠莢,“它的種子能解百種草木之毒,是咱們采藥人的護身符。”他伸手摘下一個豆莢,剝開,裏麵是圓潤的綠色顆粒,“等它成熟了,收些曬幹,隨時帶在身上。”
    軒轅蹲下身,指尖輕輕碰了碰豆莢,冰涼的露水沾在指腹上。“師父,單靠綠豆就能解毒嗎?”他想起昨日那株毒草“獨活”,光是聞著那股腥氣就讓人頭暈,心裏實在沒底。
    岐伯笑了笑,眼角的皺紋在晨光裏像水波一樣漾開:“傻孩子,解毒哪能單靠一樣東西。你記著,綠豆性涼,能清熱利尿,讓毒素隨小便排出去,但它性子溫和,遇上烈毒就力不從心了。”他又指著不遠處一叢開著淡紫色花的植物,“那是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也能解草木毒,和綠豆搭配,效力就強多了。”
    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甘草的莖稈挺拔,葉片邊緣帶著細小的鋸齒,花朵像一串串小鈴鐺。他忽然想起自己之前處理外傷時,常常用甘草煮水清洗傷口,那時隻知它能消炎,竟不知還有解毒的功效。
    “還有生薑,”岐伯繼續說道,邁步往林子深處走,“性溫味辛,能溫中止嘔,對付那些寒性的毒素最管用。這三樣配在一起,就是咱們眼下能用的最好解藥了。”
    軒轅趕緊跟上,手裏的石筆在竹簡上飛快地劃著,豆大的汗珠從額角滾下來,滴在竹簡上,暈開一小片墨跡。他忽然想起自己行囊裏還有半塊沒吃完的生薑,是前幾日煮肉湯剩下的,當時隻覺得它能去腥,沒想到還有這層用處。
    “師父,這三樣怎麽配?煮多久才行?”他追問道,心裏已經在盤算回去後該如何準備。
    岐伯在一條小溪邊停下,溪水清澈見底,能看見水底圓潤的鵝卵石。“綠豆一把,甘草三五根,生薑兩三片,”他彎腰掬起一捧水,洗了洗手,“加水沒過藥材,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一刻鍾,直到綠豆開花、甘草出味就行。”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鄭重,“記住,這解藥隻能解輕微的草木之毒,若是遇上箭毒、蛇毒,或是像‘狼毒’那樣的烈性毒藥,還是得靠專門的解藥,萬萬不可大意。”
    軒轅重重地點頭,把這話刻在心裏。他蹲在溪邊,看著水裏自己的倒影,那張年輕的臉上還帶著未脫的稚氣,但眼神裏已經多了幾分凝重。昨日若不是師父及時製止,自己恐怕已經嚐了那毒草,後果不堪設想。
    回到藥廬,軒轅立刻動手準備。他從儲存的糧食裏找出一小袋綠豆,這些綠豆是去年秋收時留的種,顆粒飽滿,透著溫潤的光澤。又從晾幹的草藥堆裏翻出幾根甘草,根須粗壯,斷麵是黃白色的,聞著有股淡淡的甜味。生薑是現成的,他用石刀切成薄薄的片,薑的辛辣氣味立刻彌漫開來,嗆得他打了個噴嚏。
    岐伯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看著他忙碌,手裏拿著一根竹篾,慢悠悠地編織著什麽。“煮解藥的水要用活水,就是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或是溪裏的流水,”他忽然開口,“死水容易敗味,影響藥效。”
    軒轅趕緊停下手裏的活,跑去後院的井邊打水。井不深,用木軲轆搖幾下就能打上滿滿一桶,井水冰涼,帶著股清冽的甜味。他提著水桶回來,倒進陶釜裏,再把綠豆、甘草、生薑一股腦兒放進去。
    陶釜架在火塘上,柴火是幹透的鬆針和鬆木,燃燒起來劈啪作響,還帶著鬆脂的香味。軒轅蹲在火塘邊,用一根細木棍撥著火,看著火苗舔舐著陶釜的底部,心裏有種說不出的踏實。
    水漸漸熱了,先是冒起細小的氣泡,然後是咕嘟咕嘟的聲響,白色的水汽從陶釜口蒸騰而上,帶著綠豆的清香、甘草的甘甜和生薑的辛辣,三種味道混合在一起,竟意外地好聞。
    “差不多了,”岐伯放下手裏的竹篾,那是一個小巧的竹籃,“把火撤了,讓它燜一會兒。”
    軒轅小心翼翼地把陶釜從火塘上挪下來,放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上。他看著陶釜裏翻滾的綠豆,有的已經裂開了口,露出裏麵淡黃色的豆瓣,甘草的根須在水裏舒展著,像一條條遊動的小魚。
    等藥液稍微涼了些,軒轅舀出一碗,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溫熱的藥液滑過喉嚨,先是一陣生薑的辛辣,接著是甘草的甘甜,最後留下綠豆的清爽,三種味道在舌尖上層層遞進,讓人渾身一暖。
    “怎麽樣?”岐伯問道,臉上帶著笑意。
    “挺好喝的,”軒轅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解藥會像其他草藥一樣苦澀,“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岐伯站起身,走到他身邊,拿起那碗解藥聞了聞,點了點頭:“嗯,火候到了,藥性也出來了。你把它裝進陶罐裏,密封好,隨身攜帶。以後每次進山采藥前,喝上一小碗,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就算不小心沾了點小毒,也能抵擋一陣。”
    軒轅找來一個幹淨的陶罐,這陶罐是他剛學陶藝時做的,罐口不太圓,但密封性很好。他把放涼的解藥倒進罐裏,滿滿一罐,沉甸甸的。他把陶罐係在腰間,觸手冰涼,心裏卻覺得安穩了不少。
    接下來的幾日,軒轅每次進山采藥,都會先喝上一碗解藥。他跟著岐伯認識了更多草藥,也見識了更多有毒的植物。有一次,他不小心被一種叫“蕁麻”的植物碰到了手臂,頓時起了一片紅腫的疹子,又癢又痛。
    他趕緊拿出陶罐,喝了幾口解藥,又用剩下的藥液塗抹在患處。沒過多久,紅腫就消退了,癢痛也減輕了不少。“你看,”岐伯在一旁看著,“這解藥雖不能解所有的毒,但對付這種輕微的毒素,還是管用的。”
    軒轅看著自己手臂上漸漸消失的紅疹,心裏對這解藥的功效徹底信服了。他更加小心地儲存解藥,每次喝完都會及時補充,確保陶罐裏永遠有存貨。
    有一天,部落裏一個孩子誤食了幾顆不知名的野果,沒多久就開始嘔吐、腹痛,臉色蒼白。孩子的母親急得直哭,抱著孩子跑來找岐伯。
    岐伯檢查了孩子的情況,又問了野果的樣子,眉頭微蹙:“是‘苦楝子’,有毒,但不算太烈。”他對軒轅說,“快,把你的解藥拿來。”
    軒轅趕緊解下腰間的陶罐,倒出半碗解藥,用小勺一點點喂給孩子。孩子起初還抗拒,但喝了幾口後,似乎覺得味道不錯,竟主動張開了嘴。
    喂完藥,岐伯又用手指輕輕按揉孩子的腹部,順時針揉了幾十下。沒過多久,孩子的腹痛減輕了,也不吐了,眼皮開始打架,慢慢地睡著了。
    孩子的母親激動得跪在地上,給岐伯和軒轅磕了好幾個頭:“謝謝二位先生,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軒轅趕緊扶起她,心裏有種說不出的自豪。他看著陶罐裏剩下的解藥,忽然明白,這小小的陶罐裏裝著的不僅是藥液,更是生命的保障。
    從那以後,軒轅更加用心地研究解藥。他跟著岐伯認識了更多具有解毒功效的草藥,比如能解蛇毒的“半邊蓮”,能解蟲毒的“金銀花”,他把這些草藥的特征、用法都一一記在竹簡上,還嚐試著將它們加入到綠豆甘草生薑湯裏,希望能增強解藥的效力。
    岐伯看著他忙碌的身影,眼裏滿是欣慰。“學醫之道,既要知藥能治病,也要知藥能害人,更要知如何解其害,”他緩緩說道,“你能如此用心,說明你已經入門了。”
    軒轅抬起頭,看著師父,又看了看腰間的陶罐,陶罐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他知道,這解藥隻是入門的第一步,醫道之路還很長,還有很多未知的危險和挑戰在等著自己。但隻要有這份謹慎和用心,有師父的教誨,他就有信心走下去。
    他把新采的半邊蓮和金銀花晾在藥廬的屋簷下,看著它們在風中輕輕擺動,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學好醫術,不僅要能治病救人,更要能防患於未然,讓更多人免受毒物之害。
    這解藥在未來還會發揮怎樣的作用?軒轅又會遇到哪些需要解藥才能化解的危機?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