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水生植物尋良藥

字數:4787   加入書籤

A+A-


    第150章:水生植物尋良藥
    晨曦穿透薄霧,灑在蜿蜒的溪流上,泛起細碎的金光。軒轅跟著岐伯沿著溪邊行走,褲腳被露水打濕,帶著清冽的水汽。自從重返岐山,岐伯便帶著他係統研習各類藥材,今日的主題是水生植物——那些在水中或水邊生長的草木,往往藏著調節體內水濕的奧秘。
    “水生植物常年與水相伴,得水之性,”岐伯停下腳步,指著岸邊一叢叢生的綠色植物,“你看它們的形態,多是葉片寬大、根係發達,這是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紮根淤泥。而這份與水的親和,也讓它們的藥性多偏向利水滲濕。”
    軒轅蹲下身,仔細觀察著眼前的植物。葉片呈箭頭狀,翠綠鮮亮,葉柄長長的,深深紮進溪邊的軟泥裏。他伸手輕輕拔出一株,根部結著一串橢圓的塊莖,外皮褐黃,帶著細密的須根。“師父,這是……”
    “此為澤瀉。”岐伯接過他手中的塊莖,用指甲刮去一點外皮,露出裏麵潔白的肉質,“你聞聞。”
    軒轅湊近嗅了嗅,一股淡淡的土腥味中帶著些許清苦。“它的塊莖能入藥?”
    “正是。”岐伯將澤瀉放回他手中,“澤瀉的塊莖,性平,味甘淡,是利水消腫的良藥。若有人身腫、小便不利,用它煮水喝,能引體內多餘的水濕從小便排出,如同疏通河道,讓積水退去。”他頓了頓,又道,“不過你要記住,利水之藥多會傷陰,就像河水排得太急,岸邊的泥土會幹裂,所以不能久用,需中病即止。”
    軒轅點點頭,掏出竹簡和石筆,一邊畫澤瀉的形態,一邊記錄:“澤瀉,生水邊濕地,塊莖入藥,甘淡性平,利水消腫,慎久服。”筆尖劃過竹簡,發出沙沙的輕響,像是在為這株水草留下獨特的注腳。
    兩人繼續沿溪前行,溪水漸寬,水麵上漂浮著許多細小的綠色植物,圓圓的葉片貼著水麵,根須在水中輕輕晃動,像一群悠閑遊蕩的綠蝶。“那是浮萍。”岐伯指著它們,“看似渺小,作用卻不小。”
    軒轅伸手撈起一片浮萍,葉片薄如蟬翼,兩麵都是碧綠色,用手指撚了撚,質地柔嫩。“這也能入藥?”他有些驚訝,這般纖弱的植物,竟能有藥用之力。
    “你試試揉碎它,聞聞氣味。”岐伯笑道。
    軒轅依言將葉片揉碎,一股清新的草香立刻彌漫開來,帶著水汽的微涼,聞之令人精神一振。“好清爽的氣味。”
    “浮萍味辛,性寒,”岐伯解釋道,“辛能發散,寒能清熱,又因生於水中,還能利水。所以它既能發汗解表,治療風寒感冒初起,又能利水止癢,對付皮膚起疹發癢。就像這溪水,既能流動散熱,又能滋養萬物,一舉兩得。”
    他指著不遠處一個正在溪邊浣紗的婦人,那婦人手臂上有幾片紅疹,時不時抓撓幾下。“你看她,怕是受了風熱,又沾了水汽,正適合用浮萍。采些浮萍,曬幹後煎水外洗,再配著少量內服,紅疹很快就能消退。”
    軒轅望著那婦人,又看看手中的浮萍,忽然想起之前在神農部落治過的沼澤怪病。那時用的是燥濕解毒的草藥,而浮萍是利水止癢,看似都是治皮膚問題,機理卻大不相同。他在竹簡上又添了幾筆:“浮萍,浮生水麵,全草入藥,辛寒,發汗解表,利水止癢,內外皆可施。”
    往前走了一段,溪水變得平緩,岸邊出現一片淺灘,生長著一種高大的草本植物,葉片寬大如劍,頂端開著紫色的穗狀花序,隨風搖曳。“這是菖蒲。”岐伯走到近前,撥弄著葉片,“你看它的根莖,埋在水下淤泥裏,卻長得十分粗壯。”
    軒轅用力拔出一株,根莖果然肥厚,呈扁圓柱形,表麵有環狀的節,斷麵潔白,散發著一股濃烈的芳香。“這氣味好特別,比浮萍更厚重。”
    “菖蒲味辛、苦,性溫,”岐伯道,“它的芳香能化濕開胃,若是有人濕濁中阻,食欲不振,用它煮水喝,能喚醒脾胃。更妙的是,它還能開竅豁痰,治痰蒙心竅引起的神誌不清。就像這溪水邊的霧氣,它能像風一樣將其吹散,讓心神清明。”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不過菖蒲的品種有多種,生於水澤的石菖蒲藥效最佳,你要記準它的形態——葉片細長,根莖有節,氣味芳香濃烈,不可與其他類似的水草混淆。”
    軒轅一邊聽一邊記,忽然注意到石菖蒲的葉片上有幾隻小蟲在爬,靠近根部的地方還有幾隻小青蛙蹦跳。他心中一動:“師父,水生植物周圍常有蟲魚棲息,這些蟲魚會不會也和藥材有關?”
    岐伯讚許地看了他一眼:“你能想到這點,很好。比如這溪裏的田螺,殼能清熱利濕;還有水蛭,雖吸血,卻能破血逐瘀。不過今日我們先專注於植物,那些蟲魚藥材,日後再細講。”
    繼續前行,溪水轉彎處形成一個小小的深潭,潭邊岩石上附著著一種綠色的苔蘚狀植物,貼地生長,密密麻麻,像一塊綠色的絨毯。“這是水綿嗎?”軒轅問道,他曾在 stagnant 的水塘裏見過類似的植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非也,”岐伯搖頭,“這是水萍的一種,名為‘紫背浮萍’,你翻過來看看。”
    軒轅小心地掀起一片,果然見背麵是淡淡的紫色,與正麵的翠綠形成鮮明對比。“原來如此,那它的藥性與普通浮萍有別嗎?”
    “略有不同,”岐伯道,“紫背浮萍的發汗之力更勝,利水次之,若是感冒發熱無汗,用它更合適。這就像同一片溪水裏的石頭,有的圓潤,有的棱角分明,各有其用。”
    他讓軒轅采了些紫背浮萍,與之前的浮萍放在一起對比:“你看,普通浮萍葉片更圓,紫背浮萍略長,背麵帶紫,這些細微的差別,往往就是藥性差異的信號,辨藥時萬萬不可忽略。”
    軒轅將兩種浮萍的特征仔細畫在竹簡上,旁邊標注出藥性的側重,心中對“觀形辨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走到溪流的上遊,水流漸急,岸邊多是碎石,生長著一種低矮的草本植物,莖匍匐在地上,節上生根,葉片呈腎形,開著小小的白色花朵。“這是積雪草,”岐伯蹲下身,指著它,“你看它的葉片,像不像一個個小小的腎髒?”
    軒轅仔細一看,果然形似。“那它能補腎?”他想起之前學過的“以形補形”。
    “非也,”岐伯笑道,“它不入腎,而入肝、脾、腎經,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你看它生長在碎石間,水流湍急處也能紮根,說明它有很強的韌性,這份韌性體現在藥性上,就是能疏通經絡,治療濕熱引起的關節腫痛。”
    他采了幾片葉子,遞給軒轅:“你嚼一嚼,嚐嚐味道。”
    軒轅放進嘴裏,起初沒什麽味道,細細咀嚼後,一股淡淡的苦味和澀味慢慢散開,帶著一絲清涼。“苦能清熱,澀能收斂,難怪能解毒消腫。”
    “正是。”岐伯道,“前些日子,有個孩童被毒蛇咬傷,就是用積雪草搗爛外敷,再配合內服解毒藥,才保住性命。這不起眼的小草,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呢。”
    軒轅聽得心驚,連忙將積雪草的形態、味道、功效一一記下,尤其注明了“毒蛇咬傷可外用”。他看著這匍匐在碎石間的小草,忽然覺得,每一種植物都像一位沉默的醫者,默默積蓄著力量,等待著被發現、被運用,以自身之性,解眾生之苦。
    太陽升高了,溪邊的水汽漸漸散去,露出濕漉漉的鵝卵石。岐伯坐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看著軒轅整理竹簡,上麵已經記了澤瀉、浮萍、紫背浮萍、石菖蒲、積雪草五種水生植物,圖文並茂,頗為詳盡。
    “今日所見,隻是水生植物中的一小部分,”岐伯緩緩道,“還有生於水中的蓮藕,其根、莖、葉、花都可入藥——蓮子養心,蓮藕清熱,荷葉解暑,蓮須固精;還有茭白,能解熱毒、利二便;香蒲的花粉,能止血化瘀……”
    他每說一種,軒轅便在竹簡的空白處記下名稱,心中暗暗驚歎,原來這看似簡單的溪畔水澤,竟藏著如此多的良藥。
    “水生植物多利水,這是它們的共性,”岐伯總結道,“但具體到每種,又各有側重:有的偏於清熱,有的偏於發汗,有的偏於開竅,有的偏於解毒。這就像治理水患,有的需要疏浚,有的需要築堤,有的需要分流,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可一概而論。”
    軒轅合上竹簡,指尖因握筆太久而有些發酸,心裏卻一片明亮。他想起在聯盟籌建醫廬的計劃,這些水生植物的知識,無疑會讓醫廬的藥庫更加豐富,也能讓醫者們多幾分應對水濕病症的底氣。
    “師父,”他抬頭看向岐伯,眼中帶著感激,“若不是您帶我來此,我斷不會想到這溪水中竟有如此多的學問。”
    岐伯笑了,眼中帶著欣慰:“醫道本就源於自然,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皆可為師。你能用心觀察,用心體會,便是進益。”他站起身,“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去吧,明日帶你去看看水生的藻類藥材,又是另一番天地。”
    軒轅應著,小心翼翼地將竹簡收好,跟在岐伯身後往回走。溪水潺潺,像是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智慧;岸邊的草木隨風輕搖,仿佛在向他們致意。他低頭看了看手中的竹簡,又望了望遠方聯盟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力量——他要把這些知識帶回醫廬,讓更多人懂得,這天地間的一草一木,都與生命息息相關,都蘊含著守護健康的密碼。
    那麽,那些水生的藻類藥材又有何奇特之處?它們能治療哪些病症?軒轅在岐伯的指導下,還會學到哪些關於藥物的深刻道理?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