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采收時辰有講究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第156章:采收時辰有講究
晨曦剛把岐山下的密林染成淡金色,軒轅已背著竹簍站在藥圃邊,指尖捏著一片帶露的薄荷葉。昨夜岐伯的話還在耳邊回響:“采藥如捕蟬,需趁其振翅之時;收藥似收禾,要待其飽滿之刻。時辰差一分,藥效便減三分。”今日,他要親身體驗這“時辰定藥效”的道理。
“軒轅,過來。”岐伯的聲音從藥圃深處傳來,他正蹲在一叢薄荷前,指尖輕撚葉片,露珠順著葉尖滾落,在晨光裏閃著碎銀般的光。“你聞此刻的薄荷。”
軒轅湊近,深吸一口氣,一股清冽的辛香直衝腦門,帶著露水的濕潤,竟讓昏沉的頭腦瞬間清明。“好濃的氣味!”他驚訝道,昨日午後采的薄荷,氣味雖也清新,卻遠沒有這般銳利。
岐伯站起身,衣襟上沾著草葉的露水:“葉片類草藥,最忌烈日暴曬。晨露未幹時,葉片細胞飽滿,含有的揮發油最足——你看這薄荷,其清利頭目、發散風熱的功效,全靠這股辛香之氣。若等日頭升高,露水蒸發,香氣散了大半,藥效自然打折扣。”他隨手摘了片葉子,“你再嚐嚐。”
軒轅將葉片含在口中,清涼的辛味從舌尖蔓延到咽喉,仿佛有股氣流順著喉嚨往上衝,連帶著鼻腔都通暢了許多。“比昨日的更烈。”他咂咂嘴,“難怪您說晨露時采最好。”
“不止薄荷,”岐伯領著他往藥圃深處走,腳下的泥土帶著濕潤的涼意,“像紫蘇、藿香這些靠氣味發揮功效的葉片藥,都得這時辰采。你記著,葉片要趁露水在,香氣足;花朵則要待將開未開,如菊花,半開時采摘,清熱之力最純,全開則氣散,未開則力弱。”
說話間,他們走到一叢黃芩前。這黃芩是去年種下的,根莖在土裏已長了一年,此刻葉片舒展,在晨光裏透著深綠。岐伯指著地麵:“這黃芩的根,今日午後再挖。”
“為何?”軒轅不解,“葉片要早,根莖反倒要等?”
岐伯蹲下身,用木鏟輕輕撥開根部的泥土,露出一小段黃白色的根莖:“你看,根莖是藏氣之所。白日裏,植物光合作用強,養分往根部聚;到了午後,陽氣最盛,根莖裏的有效成分也最飽滿。若清晨挖,夜間的濕氣還滯在根裏,不僅分量輕,那股苦寒清熱的藥性也會弱幾分。”他用手指敲了敲土塊,“再者,午後土壤偏幹,挖起來不易損傷根莖,你看這黃芩的根,需完整才能賣得上價,也才能更好地儲存。”
軒轅點點頭,蹲在一旁仔細看著。黃芩的根須在土裏盤錯,像一條條黃白色的絲線,他忽然想起上次處理黃芩時,岐伯特意強調要去淨泥土,曬幹後切片,那時還不明白為何如此講究,此刻才知,從采收的時辰起,每一步都連著藥效。
“走,再去看看桑葚。”岐伯拍了拍他的肩。
藥圃盡頭的桑樹下,紫黑色的桑葚掛滿枝頭,有的還帶著清晨的露水,沉甸甸地壓彎了枝條。幾個負責采摘的弟子正踮著腳,用竹籃小心地接著。
“桑葚要在日出後、日中前采。”岐伯指著那些紫得發亮的果實,“夜裏有露,果實水分多,甜味淡;日頭太足,果肉會曬得發蔫,還易落。這時候采,糖分足,果肉飽滿,滋陰補血的功效才最好。”他摘了一顆放進嘴裏,“你嚐嚐。”
軒轅也摘了一顆,入口即化,清甜的汁水帶著微酸,順著喉嚨流下去,竟覺得心裏都潤了許多。“比上次傍晚采的甜多了。”他笑道。
“那是自然。”岐伯看著弟子們采摘,忽然皺起眉,對一個正用力拉扯枝條的弟子道:“不可硬拽,要用剪刀剪蒂,不然傷了枝條,明年就少結果了。”他轉頭對軒轅說,“采收不僅要顧著當下的藥效,還要為來年留著生機,這才是長久之道。”
軒轅看著弟子們改用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從果蒂處剪下桑葚,心裏忽然一動:醫道講究“治未病”,采藥又何嚐不是?既要取其精華,又不能竭澤而漁,這其中的分寸,與用藥的劑量、配伍的君臣,竟有幾分相通。
日頭漸漸升高,晨露被蒸發成一層薄薄的水汽,懸浮在藥圃上空。岐伯看了看天色:“走,該挖黃芩了。”
他們回到黃芩叢旁,此時的陽光已有些灼人,泥土被曬得微幹,用木鏟一挖,便能輕鬆將根莖帶土翻出。岐伯示範著:“先鬆周圍的土,再順著根須的方向挖,盡量讓根完整出土。”他手裏的木鏟輕巧地遊走在泥土中,不一會兒,一條完整的黃芩根便被帶了出來,長約尺許,黃白相間,斷麵處隱隱透著光澤。
“你試試。”岐伯把木鏟遞給軒轅。
軒轅學著他的樣子,先在黃芩周圍挖了一圈淺溝,感受著泥土的硬度——比清晨時確實硬了些,但也更容易成型,不會一挖就散成泥塊。他屏住呼吸,順著根須的走向慢慢下鏟,忽然感覺到木鏟碰到了硬物,他連忙放慢動作,輕輕撥開泥土,原來是一條較粗的側根。他小心地將側根周圍的土挖鬆,終於將整株黃芩根完整地取了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錯。”岐伯接過他挖的黃芩根,掂量了一下,“比清晨挖的要重些,你聞聞斷麵。”
軒轅湊過去,一股清苦的氣味撲鼻而來,比上次他處理的黃芩根氣味更濃。“果然更苦。”他說。
“苦味越純,清熱燥濕的力道越足。”岐伯將黃芩根放在竹簍裏,“回去後切片曬幹,你對比一下清晨挖的和午後挖的,藥效差異一眼便能看出。”
午後的陽光越發熾烈,藥圃裏的溫度升高了不少。軒轅幫著弟子們將采收的草藥分類:薄荷、紫蘇等葉片類攤在竹席上,放在陰涼處陰幹,避免陽光直射;黃芩、甘草等根莖類則攤在向陽的石板上,讓陽光盡快將水分曬幹;桑葚則鋪在竹籃裏,放在通風處,準備製成桑葚幹。
“為何葉片要陰幹,根莖要曬幹?”一個年輕弟子問道,他額頭上滿是汗,手裏正翻著竹席上的薄荷葉。
軒轅想起岐伯的教導,解釋道:“葉片含揮發油多,暴曬會讓香氣散掉;根莖含水分多,若不曬幹,容易發黴,那點苦寒的藥性也會被濕氣浸得失效。”他拿起一片薄荷葉,“你看這葉子,若曬得太幹,一捏就碎,有效成分也跟著跑了;陰幹的葉子雖軟,香氣卻能留住。”
弟子們聽得連連點頭,手上的動作也更小心了。軒轅看著他們,忽然想起自己剛學采藥時,也曾因不知時辰,采回的草藥被岐伯歎著氣扔掉。那時隻覺得可惜,如今才明白,每一株草藥都有其生長的節律,順應這節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
傍晚時分,岐伯帶著軒轅回到藥廬,桌上擺著兩堆黃芩片:一堆是清晨挖的,顏色偏淺,斷麵有些發潮;另一堆是午後挖的,顏色黃亮,斷麵幹燥,散發著濃鬱的苦味。
“你來嚐嚐。”岐伯遞給他兩根。
軒轅先嚐了清晨挖的,苦味較淡,且帶著一絲土腥味;再嚐午後挖的,苦味銳利,從舌尖一直苦到舌根,卻苦得純粹,沒有雜味。“差別太大了。”他驚歎道。
“這就是時辰的力量。”岐伯將兩堆黃芩片分開存放,“用藥時,若需強效,則用午後所采;若患者體虛,需減其藥性,則可用清晨所采。這采收的時辰,實則是給了我們調整藥效的第一道門。”
他拿起一片午後采的黃芩,對著夕陽看:“你看這斷麵的光澤,這是藥性凝聚的樣子。醫者用藥,不僅要知其性味功效,更要知其來處——何時采,何地生,如何存,這些都與療效息息相關。就像帶兵打仗,不僅要知士兵勇猛,還要知其習性,方能運籌帷幄。”
軒轅默默點頭,拿起竹簡,將今日的所見所聞一一記下:
“薄荷、紫蘇、藿香等葉類藥,晨露未幹時采,氣味濃,藥效足。”
“黃芩、甘草、黨參等根莖類藥,午後陽光盛時采,成分足,易儲存。”
“桑葚、枸杞等果實類藥,日出後、日中前采,糖分足,藥性純。”
“葉片宜陰幹,根莖宜曬幹,果實需通風陰幹防黴變。”
筆尖劃過竹簡,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與藥圃裏草藥生長的聲音相和。他忽然明白,岐伯教他的不僅是采藥的時辰,更是一種“順應自然”的醫道思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草藥是自然的饋贈,疾病的發生與痊愈,也離不開自然的節律。懂得了這一點,才能真正讀懂每一株草藥,用好每一味藥材。
夜色漸濃,藥廬裏的油燈亮了起來,映著軒轅專注的側臉。窗外,晚風帶著草藥的清香吹進來,仿佛在訴說著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相依相存的秘密。而這采收時辰的講究,不過是這秘密中的一小段,卻足以讓軒轅在醫道的路上,又邁出紮實的一步。
那麽,這些按時辰采收的草藥,在實際配伍中會展現出怎樣的差異?軒轅又會如何運用這份認知來治療病患?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