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儲存方法保藥效
字數:3809 加入書籤
第157章:儲存方法保藥效
初秋的風帶著山澗的涼意,拂過藥廬前的曬藥場。軒轅蹲在鋪開的竹席旁,指尖拂過晾曬的黃芩,葉片邊緣已微微發脆,帶著曬幹後的藥香。他身後,十幾個陶罐整齊地排列在石架上,罐口用麻布紮緊,罐身貼著用炭筆寫的標簽——“甘草”“當歸”“防風”,字跡工整,是他親手所書。
“先生,這薄荷曬了三日,該收了吧?”阿木抱著一捆新采的紫蘇走來,鼻尖沾著草屑。他是神農部落送來學醫的弟子,跟著軒轅已有半年,如今辨藥、曬藥已像模像樣。
軒轅拿起一片薄荷葉,輕輕一折,葉片應聲斷裂,斷麵幹爽無潮氣。“可以了。”他點頭,“記住,薄荷這類氣味芳香的草藥,最怕曬過頭,香氣散了,藥效就去了大半。”他一邊說,一邊示範著將薄荷葉收攏,放進鋪著幹燥艾草的陶甕裏,“用艾草墊底,既能防潮,又能防蟲,還能讓薄荷的香氣更持久。”
阿木湊近陶甕聞了聞,薄荷的清涼混著艾草的溫香,果然沁人心脾。“先生,為何有的藥要曬,有的藥要烘,還有的要埋在沙土裏?”他撓著頭問,手裏還捏著半片沒曬幹的紫蘇葉。
軒轅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草屑,指著曬藥場不同區域的藥材:“你看那片桔梗,根粗肉厚,需在烈日下暴曬七日,直到斷麵發白,才能徹底幹透;而旁邊的細辛,根係纖細,若暴曬易枯焦,隻能放在陰涼處陰幹;至於那些怕潮的礦石類藥材,比如石膏、滑石,就得埋在幹燥的沙土裏,隔絕水汽。”
他走到石架旁,拿起一個裝著茯苓的陶罐,打開麻布封口,一股淡淡的土腥混著木質的香氣飄出來。“茯苓是菌類,采回來時帶著濕氣,若不及時處理,三日內就會發黴。”他用手指撚起一塊茯苓,斷麵潔白,質地堅實,“我們先將它切成薄片,放在通風的屋簷下陰幹,再裝入陶罐,每隔十日打開通風一次,這樣能存上一年不壞。”
阿木跟著拿起一塊茯苓,放在鼻尖聞了聞:“那要是不小心受潮了,還能用嗎?”
軒轅的神色嚴肅起來,他走到角落裏一個破舊的陶罐前,裏麵裝著些發黑的藥渣。“你看這個,”他用樹枝撥了撥,“這是去年沒曬幹的蒼術,才過了一個雨季,就長了黴斑,斷麵發綠,氣味發酸,不僅沒藥效,吃了還會害人。”他頓了頓,語氣加重,“儲存藥材,就像守護火種,一絲疏忽,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釀成大禍。”
阿木看著那些黴爛的藥渣,想起曾有部落成員因誤食壞藥嘔吐不止,不由得縮了縮脖子。“那……不同的藥,儲存的時間也不一樣吧?”
“問得好。”軒轅讚許地看了他一眼,從石架上取下三個陶罐,依次打開,“你看這陳皮,是三年前曬的橘子皮,越陳越香,理氣的功效也越強;這金銀花,去年的新貨,顏色黃亮,若放超過兩年,顏色發暗,清熱之力就弱了;還有這麻黃,今年剛收的,莖稈粗壯,若存放過久,麻黃堿揮發,發汗解表的力道就差遠了。”
他將三個陶罐的藥材分別取出一點,放在竹席上對比:陳皮色澤深褐,質地柔韌;金銀花黃中帶綠,幹燥輕盈;麻黃莖稈黃綠,節間明顯。“所以,儲存藥材不僅要防潮防蟲,還要記清采收時間,定期檢查,該換新的就得及時換新,絕不能因為舍不得而用失效的藥。”
正說著,負責照看藥庫的阿石慌慌張張地跑過來,手裏拿著一個陶罐,臉色發白。“先生,不好了!您看這枸杞……”
軒轅接過陶罐,打開一看,裏麵的枸杞黏成一團,顏色發暗,還帶著一股黴味。他眉頭緊鎖,倒出一把枸杞,指尖捏碎一顆,裏麵潮乎乎的。“怎麽回事?枸杞是上個月才曬好的,怎麽會受潮?”
阿石低著頭,聲音發顫:“前幾天下雨,我……我沒注意藥庫屋頂有個小洞,雨水滲進來,打濕了裝枸杞的架子……”
軒轅歎了口氣,將發黴的枸杞倒進旁邊的廢料堆裏。“枸杞味甘,含糖量高,最容易吸潮,一旦受潮就會發黴變質,隻能扔了。”他看著阿石懊悔的樣子,沒有斥責,隻是說,“去把藥庫的屋頂補好,再檢查所有藥材,看看還有沒有受潮的。記住,藥庫要選地勢高、通風好的地方,地麵鋪木板防潮,牆角放石灰吸潮,雨季要每日檢查,絕不能再出這樣的錯。”
阿石連連點頭,轉身就往藥庫跑。阿木看著廢料堆裏的枸杞,心疼地說:“這得浪費多少功夫啊……”
“浪費功夫事小,誤了治病事大。”軒轅望著藥庫的方向,語氣沉重,“去年冬天,有個部落的孩子發燒,就是因為用了受潮失效的柴胡,沒能及時退熱,差點燒壞了腦子。後來還是用了加急送來的新柴胡,才救回來。”他轉過身,對阿木說,“去,把所有弟子都叫來,我再給你們講講儲存藥材的門道,尤其是那些容易出問題的品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多時,十幾個弟子都聚集在曬藥場,圍坐在軒轅身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他們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今天就從最容易壞的說起。”軒轅拿起一把新鮮的馬齒莧,“像這種多汁的草本植物,采回來要先在沸水裏焯一下,擠幹水分,再曬幹,才能存得久;若是直接曬,水分太多,容易捂爛。”
他又指向遠處掛在屋簷下的蛇蛻和蟬蛻:“這些蟲類藥材,曬幹後要放在紗袋裏,掛在高處,防止老鼠啃咬;礦物藥材,比如石膏、滑石,要用陶缸密封,避免沾染灰塵,影響純度。”
一個來自伏羲部落的弟子舉手問道:“先生,那炮製過的藥,比如酒炒的當歸、鹽炙的杜仲,儲存起來有什麽特別講究嗎?”
軒轅笑著點頭:“炮製過的藥,性質更穩定,但也要注意。酒炒的藥材容易引蟲,要多加些花椒防蟲;鹽炙的藥材容易吸潮,必須密封存放,放在最幹燥的地方。”他讓弟子們輪流翻看炮製後的藥材,“你們看這酒當歸,顏色暗紅,帶著酒氣,若儲存不當,酒氣散了,活血的功效就會打折扣。”
講著講著,太陽漸漸西斜,曬藥場的藥材都染上了一層金色。軒轅讓弟子們動手,將曬幹的藥材分類裝罐,貼上標簽和日期。阿木一邊裝薄荷,一邊哼起了軒轅教的《藥材儲存歌》:“燥藥陰幹濕藥曬,芳香密封防氣散,蟲類高懸礦物藏,勤查勤看保平安……”
歌聲裏,弟子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有的將蒼術放進陶罐,有的給陳皮封口,有的在標簽上寫字。軒轅站在石架前,看著整齊排列的陶罐,像看著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他知道,這些藥材不僅是治病的利器,更是醫者責任心的見證——從采集到炮製,再到儲存,每一步都不能有絲毫懈怠,因為背後連著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這時,阿石匆匆回來,臉上帶著歉意:“先生,屋頂補好了,其他藥材都檢查過了,隻有枸杞受了潮,已經處理幹淨了。”
軒轅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錯能改就好。記住,儲存藥材,存的不僅是藥,更是人心。患者把命交到我們手上,我們就得讓他們用上最好的藥。”
夕陽西下,曬藥場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弟子們收拾好東西,陸續離開,阿木最後一個走,臨走前還不忘回頭看了一眼那些陶罐,仿佛在確認它們都安然無恙。軒轅站在原地,望著藥庫的方向,心裏默默盤算著:該再編一本《藥材儲存要訣》了,把這些經驗都記下來,讓弟子們代代相傳,再也不能因為儲存不當而誤了大事。
晚風拂過,帶來藥草的清香,石架上的陶罐沉默矗立,像在無聲地應和著他的心意。軒轅知道,醫道之路漫長,而儲存好每一味藥,便是這漫漫長路上,最堅實的一步。
那麽,這本《藥材儲存要訣》會如何編寫?弟子們能否將這些經驗牢記於心?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