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骨湯療傷,溫補之效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第16章:骨湯療傷,溫補之效
晨曦剛漫過西陲草原的地平線,帶著涼意的風卷著草香掠過帳篷,軒轅已經起身,正站在牧民的營地邊緣,望著遠處成群的牛羊在晨光裏緩緩移動。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一處篝火旁,那裏圍著幾個牧民,其中一人正低頭喝著什麽,動作間帶著明顯的不便——那是個年輕的牧民,前日在驅趕野狼時摔斷了腿,此刻正由同伴照料著。
“先生,要不要過去看看?”身後的弟子扶著行囊問道,眼神裏帶著幾分關切。軒轅點了點頭,邁步走了過去,腳踩在帶著露水的草地上,發出輕微的窸窣聲。追風跟在他腳邊,尾巴輕輕掃過草葉,鼻尖不時嗅著空氣中的氣味,像是在警惕,又像是在熟悉這片陌生的土地。
“是軒轅先生啊。”篝火旁的牧民見他走來,紛紛起身招呼,臉上帶著淳樸的笑意。那個斷腿的年輕牧民也抬起頭,臉上還留著些許痛苦的神色,但眼神裏並無怨懟,隻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動了動沒受傷的那條腿。
“恢複得如何?”軒轅在他身邊蹲下,目光落在他被羊毛和木棍固定好的腿上,昨日他已經看過,傷口處理得很是穩妥,此刻羊毛上還帶著淡淡的草藥味。
年輕牧民咧嘴笑了笑,聲音有些沙啞:“好多了,昨日還疼得睡不著,喝了大兄熬的骨湯,夜裏竟能眯一會兒了。”他說著,指了指身旁一個中年牧民手裏的陶罐,“就是這個,熬了整整一夜呢。”
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那陶罐裏盛著乳白的湯,表麵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花,熱氣騰騰的,散發出濃鬱的肉香和骨頭特有的醇厚氣味。中年牧民見他留意,連忙舀了一碗遞過來:“先生嚐嚐?這是用剛宰的羊骨熬的,加了點鹽和咱們草原上的香料,對養傷最好了。”
軒轅接過陶碗,指尖觸到溫熱的碗壁,暖意順著指尖蔓延開。他低頭聞了聞,那股香氣不似草藥那般清苦,反而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厚重感,仿佛能穿透鼻腔,直抵髒腑。他輕輕吹了吹,喝了一小口,湯汁滑入喉嚨,帶著恰到好處的鹹鮮,暖意從胃裏散開,漸漸流遍四肢百骸,連清晨的涼意都驅散了不少。
“這湯……確實不錯。”軒轅咂了咂嘴,細細感受著身體的變化,“喝下去,隻覺得渾身都暖起來了。”
中年牧民笑道:“可不是嘛!咱們草原上的人,不管是摔著、碰著,還是幹活累著了,都愛喝這個。老人們說,骨頭裏藏著筋骨的力氣,熬進湯裏,喝了就能長筋骨,傷好得快。”他說著,又給年輕牧民舀了一碗,“快再喝點,喝完了好養精神。”
年輕牧民接過碗,小口小口地喝著,臉上的痛苦之色似乎淡了些,連眼神都亮了幾分。軒轅看著他,又看了看陶罐裏的骨湯,眉頭微微蹙起,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在南疆時,見當地人多用苦寒的草藥治療濕熱之症,那些藥入口苦澀,卻能直擊病所;在東方海濱,漁人用寒涼的海產軟堅散結,味道腥鹹,功效卻很是獨到。而這西陲的骨湯,性溫熱,味道醇厚,與那些草木、海產截然不同,卻同樣能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
“為何骨湯能助療傷?”軒轅看向中年牧民,語氣裏帶著探究,“是因為其性溫熱嗎?”
中年牧民想了想,撓了撓頭:“具體說不上來,隻知道祖祖輩輩都是這麽做的。你看啊,這羊在草原上跑,筋骨多結實,用它們的骨頭熬湯,人喝了,自然也能像它們一樣有力氣。”他的話很樸素,卻透著幾分樸素的智慧。
軒轅點了點頭,沒再追問,而是將目光轉向那堆剛剔下來的羊骨。那些骨頭粗壯,斷麵處能看到細密的紋理,上麵還殘留著些許肉筋。他伸手拿起一塊,掂了掂,入手沉甸甸的,帶著新鮮的腥氣。“這些骨頭,是帶肉的好,還是剔幹淨的好?”他問道。
“帶點肉最好,”中年牧民指著骨頭說,“肉裏有血,骨頭裏有髓,熬出來的湯才夠味,養分也足。要是光有骨頭,湯就淡了,藥效也差些。”
軒轅讓弟子拿出隨身攜帶的紙筆——那是用獸皮鞣製而成的簡易紙張,帶著粗糙的質感,還有一小截燒黑的木炭。他一邊聽中年牧民說著熬湯的法子,一邊在紙上記錄:“羊骨,帶肉,加少量鹽、草原香料,慢火熬煮一夜,至湯乳白……”他寫得很認真,連火候的大小、熬煮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都一一記下,生怕遺漏了什麽。
“除了骨折,這湯還能治別的嗎?”軒轅又問,目光掃過周圍的牧民。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接話道:“我前陣子打獵時被風邪侵了體,渾身乏力,吃不下東西,我婆娘就天天給我熬骨湯,喝了不到五天,就又能騎馬了。”他拍了拍胸脯,聲音洪亮,“這湯啊,不光能長筋骨,還能補力氣。”
軒轅心中一動,他想起岐伯曾說過,“氣血乃生命之本”,氣血不足,則身體虛弱,易受外邪侵襲。這骨湯性溫熱,或許能補益氣血,從而增強體力,抵禦外邪。他又看向那個喝著湯的年輕牧民,見他喝完一碗後,呼吸似乎都平穩了些,臉色也紅潤了一點,便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草木之藥,多偏寒涼,能祛病邪,卻也易耗傷正氣,”軒轅對身邊的弟子說道,聲音不高,卻帶著思索的意味,“而這動物骨湯,性溫味甘,能補氣血,助正氣恢複。外傷初期,需祛瘀消腫,可用草藥;到了後期,傷口開始愈合,就需要溫補,此時骨湯便是良藥。”
弟子連忙點頭,在自己的筆記上記下:“外傷後期,需溫補,動物骨湯為良選。”他寫得很快,生怕跟不上軒轅的思路。
這時,又有幾個牧民圍了過來,聽說軒轅在研究骨湯的藥效,都七嘴八舌地說起自己的經曆。有人說,家裏的老人常年喝骨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還能跟著羊群走;有人說,小孩子喝了,長得比同齡孩子高大結實……軒轅靜靜地聽著,時不時點頭,偶爾提出一兩個問題,眼神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他忽然站起身,對中年牧民道:“能否再熬一鍋骨湯?我想仔細觀察一下熬製過程,以及不同時間段湯的變化。”
中年牧民爽快地答應了:“沒問題!正好今天要宰一頭羊,多留些骨頭就是。”
接下來的大半天,軒轅都守在篝火旁,看著牧民處理骨頭、加水、生火、控製火候。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舀出一點湯,聞其氣味,觀其色澤,甚至用舌尖舔嚐,感受其味道的細微變化。從最初的清澈,到漸漸變得渾濁,再到最後熬出乳白的濃湯,每一個階段,他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你看,這湯熬到一個時辰的時候,顏色開始變深,氣味也濃了些,”軒轅指著陶罐對弟子說,“這時候,骨頭裏的一些成分開始溶出來了。到了三個時辰,湯麵上浮起油花,味道也更醇厚了,這應該是骨髓裏的養分出來了。”他一邊說,一邊用木炭在紙上畫出湯的顏色變化,旁邊標注著時間和氣味、味道的描述。
弟子看得入了迷,他從未想過,一碗普通的骨湯裏,竟有這麽多學問。
傍晚時分,新熬的骨湯好了,比早上的那鍋更加濃鬱,香氣飄得很遠,連遠處的牛羊似乎都被吸引了,時不時朝這邊望過來。軒轅盛了一碗,慢慢喝著,感受著那股暖意從胃部擴散到全身,四肢百骸都覺得舒暢。他想起自己在周遊途中,見過太多因外傷而纏綿病榻的人,若是能推廣這骨湯療傷之法,或許能讓更多人更快地恢複健康。
“這骨湯之法,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順應自然的道理,”軒轅對圍坐的牧民和弟子們說道,“羊生於草原,食百草,其筋骨強健,順應了此地的氣候與環境。人食其骨湯,便是借動物之精氣,補自身之不足,這與‘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通的。”
牧民們雖然不完全懂他說的“天人合一”,但都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夕陽西下,將草原染成了一片金紅色。軒轅收拾好自己的筆記,那些紙上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和畫,記錄著骨湯的熬製方法、藥效、觀察所得。他站起身,望著遠處漸漸歸巢的牛羊,心中充滿了收獲的喜悅。
“今日之行,收獲不小,”軒轅對弟子說,“這骨湯溫補之效,值得納入醫典。日後遇到外傷後期、體虛乏力之人,除了用藥,不妨建議他們飲用骨湯,或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弟子用力點頭:“先生說得是,弟子記下了。”
追風蹭了蹭軒轅的褲腿,像是在為他高興。軒轅摸了摸追風的頭,目光再次投向那鍋還在冒著熱氣的骨湯,仿佛看到了無數傷者喝下湯後,漸漸康複的景象。
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