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辭別北地,歸途整理
字數:5556 加入書籤
第28章:辭別北地,歸途整理
車轍碾過結了薄冰的土地,發出細碎的咯吱聲,像是在為這場漫長的北地之行奏響尾聲。軒轅勒住韁繩,回頭望了一眼那片被皚皚白雪覆蓋的雪原,目光所及之處,天地一片蒼茫,唯有幾株耐寒的灌木頑強地探出枝椏,在寒風中瑟縮。他呼出的氣凝成白霧,很快又被呼嘯的北風卷散,就像這段北地歲月裏的點點滴滴,終將沉澱在記憶深處,卻又在不經意間縈繞心頭。
“先生,該啟程了。”身後傳來弟子蒼術的聲音,他正將最後一包草藥種子小心翼翼地放進車轅旁的木箱裏,動作輕柔得像是在嗬護初生的嬰孩。那木箱裏早已塞滿了東西,有北地醫者贈予的脈診圖譜,上麵用炭筆細細勾勒著不同脈象的形態,旁邊還標注著對應的病症;有收集來的各色礦石,其中一塊墨黑色的砭石被打磨得光滑圓潤,是北方部落裏最年長的醫者所贈,說此石性溫,用來溫熨穴位,驅寒效果尤佳;還有一疊厚厚的麻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那是這些日子裏記錄的醫案、偏方,甚至還有牧民們口耳相傳的防凍小竅門。
軒轅點點頭,轉回頭,輕輕拍了拍馬背。這匹馬是北地部落首領特意挑選贈予他的,通體烏黑,唯有四蹄雪白,在雪地裏奔跑時,宛如踏雪的精靈。這些日子,它載著他穿梭於各個部落之間,見過冰原上的日出,也闖過暴風雪中的迷途,此刻正不安地刨著蹄子,似乎也知曉即將踏上歸途。
車板上,追風蜷縮在一堆皮毛裏,隻露出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它早已不是當年那隻跟在軒轅身後亦步亦趨的幼狼,體型變得壯碩,毛色也從淺灰變成了深沉的墨色,唯有在陽光下,才能看出其中夾雜的些許銀毫。這些年跟著軒轅周遊四方,它見過大海的波瀾,闖過雨林的幽暗,也適應了草原的遼闊和北地的嚴寒,此刻正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尾巴有一下沒一下地掃著車板,像是在與這片土地告別。
“都準備好了?”軒轅問,目光掃過隨行的弟子們。除了蒼術,還有負責繪製圖譜的獨活,擅長記錄醫案的厚樸,以及年紀最小、卻最是細心的細辛。他們臉上都帶著一絲疲憊,卻又難掩歸鄉的期盼。這趟北地之行,比想象中更艱難,刺骨的寒風、稀缺的物資、時不時出現的野獸,還有那些因嚴寒而生的奇特病症,都讓他們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都好了,先生。”獨活應道,他手裏還攥著一卷剛畫好的圖紙,上麵是北地特有的一種耐寒植物,根莖粗壯,據說煮熟後食用,能抵禦徹骨的寒冷。他特意將其形態、生長環境都細致地畫了下來,生怕遺漏了任何一個細節。
軒轅微微頷首,一抖韁繩:“走吧。”
馬車緩緩啟動,車輪壓過雪地,留下兩道清晰的轍痕,很快又被風吹來的雪粒覆蓋。北地的部落首領帶著族人前來送行,他們穿著厚重的皮毛衣裳,臉上凍得通紅,卻依然執著地站在寒風中,揮手告別。為首的首領高聲喊道:“軒轅先生,一路保重!若有機會,定到中原看望您!”
軒轅勒住馬,回身拱手:“多謝首領與各位的照拂,這份情誼,軒轅銘記在心。北地的醫理智慧,我也定會帶回中原,讓更多人受益。”他頓了頓,又道:“冬春交替之際,需格外注意防寒,儲存的根莖食物要妥善保管,切莫受潮。若有疫病跡象,切記早做防範,隔離病患,焚燒艾草消毒。”
首領連連點頭:“記下了,先生放心!”
馬車再次前行,漸漸遠離了部落的聚居地,那片小小的村落在茫茫雪原中越來越小,最終縮成一個模糊的黑點,消失在視野裏。車廂裏,細辛忍不住歎了口氣:“終於要回去了,這北地的冬天,可真夠冷的。”她搓了搓凍得有些僵硬的手,往懷裏縮了縮。
蒼術從木箱裏翻出一塊幹薑,遞給她:“含著吧,能暖和些。這還是上次那位老醫者給的,說北地的幹薑,驅寒效果最好。”
細辛接過幹薑,放進嘴裏,辛辣的氣息瞬間從口腔蔓延到喉嚨,一股暖意緩緩散開,驅散了些許寒意。她咂咂嘴:“還真管用。說起來,那位老醫者可真厲害,就看一眼麵色,就能知道人得了什麽病。”
提到老醫者,眾人都沉默了片刻。那位老醫者已年近古稀,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溝壑,卻依然精神矍鑠。他最擅長的便是望麵色診病,曾有一個孩童持續高熱不退,部落裏的巫醫束手無策,老醫者看了一眼孩童的麵色,說其“麵赤如丹,唇燥起皮,是熱邪入裏”,隨即開了一味當地生長的苦寒草藥,煎湯服用後,孩童的熱很快就退了。當時,軒轅帶著弟子們在一旁仔細觀摩,老醫者毫無保留地講解:“麵色是氣血的鏡子,氣血充盈則麵色紅潤,氣血虧虛則麵色蒼白,氣血瘀滯則麵色青紫,熱邪亢盛則麵色赤紅……看麵色,就像看草原上的牛羊,毛色光亮,便是健康;毛色枯槁,定是有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何止是望麵色,”厚樸接口道,“他摸脈的功夫也神了。上次那個婦人,說腹痛難忍,老醫者摸了摸她的手腕,就說‘脈沉而緊,是寒凝血瘀’,用了艾葉煮水熏洗,再配上溫經的草藥,沒過幾日就好了。”他邊說邊拿起那份脈診圖譜,手指在上麵輕輕摩挲,“我到現在還沒完全弄明白,那脈動的快慢、強弱,怎麽就能反映出身體裏的毛病呢?”
軒轅靠在車壁上,閉目沉思,聞言緩緩睜開眼:“脈象是氣血運行的體現,就像河流的水流,水流湍急,可能是上遊下了暴雨;水流緩慢,或許是河道淤塞。人體的氣血在血管裏流動,有病邪侵擾,氣血運行就會失常,脈象自然會有變化。北地醫者能從脈象中看出端倪,是他們常年觀察、積累經驗的結果,我們回去後,還需反複實踐,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妙。”
“先生說得是。”蒼術點頭,“不過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們的‘冬病夏治’之法。夏天用溫熱的草藥敷在穴位上,竟然能預防冬天的咳喘,這可真是奇妙。”他想起那個常年咳喘的老者,往年冬天稍一受涼便咳得喘不過氣,今年夏天用了老醫者的法子,如今已是深冬,竟沒再犯病,這讓他對“天人相應”的道理有了更深的體會。
軒轅笑了笑:“天地之間,陰陽消長,夏季陽氣最盛,此時用溫熱之法,順應天時,助人體陽氣生發,驅散深藏於體內的寒邪,到了冬天,陽氣充足,自然就不容易被寒邪侵襲。這與岐伯先生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其實是一個道理啊。”他頓了頓,又道:“北地苦寒,人們更懂得順應自然,借助天力來調理身體,這種智慧,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馬車在雪原上顛簸前行,車外的風嗚嗚地刮著,像是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車廂裏,弟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北地的所見所聞,從防寒的食物到獨特的診法,從療傷的技巧到養生的理念,每一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軒轅聽著弟子們的討論,心中也在默默梳理著這段時間的收獲。北地之行,雖然艱苦,卻讓他眼界大開。他想起剛到北地時,看到牧民們用冰窟療傷,將扭傷的腳踝浸入冰水中,當時他還頗為不解,覺得冰水刺骨,隻會加重傷勢,可親眼見到效果後,才明白“寒熱相濟”的道理——熱脹冷縮,冰水能迅速收斂血管,減輕腫脹疼痛,與南方用溫熱療法治療寒症,看似相反,實則異曲同工,都是根據病症的性質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他還想起那些北地特有的食物,土豆、蘿卜、山藥,這些生長在地下的根莖,積蓄了大地的能量,性溫味甘,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抵禦嚴寒。而牧民們喜食的羊肉、羊奶,性溫熱,能補氣血,強筋骨,讓他們在嚴酷的環境中依然能保持強健的體魄。這讓他深刻體會到,飲食與地域、氣候息息相關,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治病養生,絕不能脫離這些因素。
“先生,”細辛忽然問道,“您說,我們收集了這麽多各地的醫法,回去之後,該怎麽把它們整合起來呢?東方的砭石、導引,南方的草藥,西方的動物藥,北方的望色、脈診,它們都不一樣,甚至有些看起來還互相矛盾呢。”
這個問題,其實軒轅也思考了很久。他望著車窗外飛逝的雪景,緩緩說道:“細辛問得好。各地的醫法看似不同,甚至矛盾,但仔細想想,它們的核心其實是相通的,那就是順應自然,調和陰陽。”
他伸出手指,一一列舉:“東方多濕,人們就用溫熱的砭石驅寒祛濕,用導引術調暢氣血,這是順應東方的氣候特點,調和體內的陰陽;南方多濕熱,人們就用苦寒的草藥清熱祛濕,這也是順應南方的環境,平衡陰陽;西方多外傷、多寒病,人們就用溫熱的動物藥補氣血、驅寒邪,同樣是調和陰陽;北方嚴寒,人們注重藏精保暖,用望色、脈診來體察體內陰陽的變化,還是離不開陰陽平衡的道理。”
弟子們聽得入了神,車廂裏安靜下來,隻有車輪碾過雪地的聲音。
軒轅繼續說道:“所以,我們不必強求將各地的醫法統一成一種形式,那樣反而會失去它們的精髓。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它們背後共通的醫理,以陰陽為綱,將這些方法融會貫通,根據不同的地域、氣候、病症,靈活運用。就像用兵打仗,需要根據敵情、地形來調整戰術,治病也是一樣,要因人而異,因地製宜。”
他拿起那份厚厚的醫案,翻到其中一頁:“你看,北地的老醫者用艾葉熏洗治療寒凝血瘀,我們回去後,遇到類似的病症,若是患者體質偏寒,就可以借鑒此法;若是患者體質偏熱,或許就需要調整,配合一些清熱的草藥,這就是靈活運用。”
蒼術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掌握醫理的根本,而不是拘泥於具體的方法?”
“正是。”軒轅讚許地點點頭,“醫理如樹根,具體的方法如枝葉,隻有樹根紮實,枝葉才能茂盛。我們收集各地的醫法,就像是收集不同的枝葉,最終要把它們嫁接到我們自己的根上,讓這棵醫學之樹長得更加茁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話間,馬車已經駛離了雪原,地勢漸漸平緩,路邊的積雪越來越少,偶爾能看到露出的褐色土地,甚至還有幾株冒出嫩芽的小草,預示著春天的臨近。
“快到中原了。”獨活掀開窗簾,望著遠處熟悉的山川輪廓,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軒轅也探出頭,望著那片生機勃勃的土地,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周遊四方的日子雖然漫長而艱辛,但每一步都充滿了收獲。東方的外治與導引,讓他明白了氣血暢通的重要性;南方的草藥世界,讓他見識了大自然的神奇療愈力;西方的遊牧智慧,讓他懂得了食補與強體的關聯;北方的診法與養生,讓他對陰陽變化有了更細致的體察。
這些收獲,就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如今正被他用“陰陽平衡”“天人相應”的絲線串聯起來,漸漸形成一條璀璨的項鏈。他知道,這還隻是開始,回去之後,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整理醫案,完善圖譜,驗證療法,培養弟子……醫道之路,永無止境。
馬車繼續前行,載著滿箱的智慧與期盼,朝著中原的方向駛去。車窗外,陽光穿透雲層,灑在大地上,暖洋洋的,驅散了最後一絲寒意。軒轅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清香,那是家鄉的味道。
他回頭看了一眼車廂裏的弟子們,他們正低頭整理著資料,臉上帶著專注的神情。追風似乎也感受到了歸鄉的喜悅,從皮毛堆裏站起身,走到軒轅身邊,用腦袋蹭了蹭他的手臂。
軒轅微微一笑,輕輕撫摸著追風的頭,心中默念:岐伯先生,弟子回來了。帶著四方的智慧,回來了。
想知道軒轅回到中原後,會如何整合這些醫學經驗?他又將迎來怎樣的新挑戰?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