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五行食療,日常調護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A+A-


    第46章:五行食療,日常調護
    晨露還掛在醫廬前的藥圃葉片上時,軒轅已帶著弟子們在院中鋪開竹簡。案上擺著從各地搜羅來的食材:青色的芹菜沾著泥土,赤色的紅棗飽滿圓潤,黃色的小米在陶碗裏泛著光澤,白色的百合瓣晶瑩剔透,黑色的黑豆裝在竹籃中,顆顆飽滿。追風趴在一旁,不時用鼻子嗅嗅這些新奇玩意兒,尾巴輕輕掃著地麵,似也對這場特殊的“早課”充滿好奇。
    “昨日與師父論及五行配五髒,”軒轅拿起一根芹菜,指尖撫過其深綠的莖稈,“諸位可知,為何這些尋常吃食,能與醫理相通?”
    弟子雷公性子最急,撓了撓頭道:“先生,往日隻知餓了便吃,從未想過吃食還能治病。莫非這些菜蔬果穀,也有草藥般的性子?”
    軒轅含笑點頭,將芹菜舉高,讓眾人看清其形態:“你們瞧,這芹菜通體青綠,莖稈中空,隨風搖曳時舒展自如,恰似東方草木,屬木。而肝在五行中亦屬木,喜條達疏泄,最忌鬱結。肝火旺者,常易急躁、頭痛、目赤,就如草木被狂風所折,不得舒展。此時食芹菜,便能借其木性,助肝疏泄,平息火氣。”
    說著,他取過陶臼,放入洗淨的芹菜,讓弟子伯高搗汁。碧綠色的汁液順著臼壁流下,帶著清冽的氣息。“前日東邊部落的阿叔,因連日暴雨無法出海捕魚,悶在帳中三日,氣得頭痛欲裂,眼白都紅了。”軒轅一邊回憶,一邊用木勺舀起芹菜汁,“我讓他每日晨起飲一碗這汁,不過兩日,他便來說頭痛消了,也能靜下心來編漁網了。”
    少師蹲在案前,仔細觀察著那些紅棗,忽然道:“先生,那紅棗色紅如火焰,莫非屬火,對應心?”
    “正是。”軒轅拿起一顆紅棗,輕輕掰開,露出裏麵暗紅的果肉,“心屬火,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虛者,常覺心慌、氣短、麵色蒼白,就像爐膛裏的火苗不足,難以溫暖周身。紅棗味甘性溫,色赤入火,恰能補心氣、益心血。”他想起南方部落的一位老嫗,常年心悸,走幾步路就喘,吃了半月紅棗粥,竟能跟著族人去采摘野果了。“你們記著,心慌時嚼幾顆紅棗,勞作後喝碗紅棗湯,皆是養心之法。”
    此時,伯高已將小米倒進陶罐,添了泉水,架在火上煮。米香漸漸彌漫開來,引得追風抬起頭,喉嚨裏發出輕輕的嗚咽聲。軒轅摸了摸它的頭,指著陶罐道:“這小米色黃,生於土中,得土之精華,屬土,對應脾。脾主運化,就像家裏的磨盤,將吃進去的食物磨碎轉化,化作氣血。若脾弱了,磨盤轉不動,便會食少、腹脹、乏力,麵色也會發黃,如同久旱的土地。”
    他舀起一勺煮得濃稠的小米粥,遞到弟子們麵前:“小米最是養脾,熬成粥後軟糯好消化,就像給疲憊的磨盤添了潤滑油。北方部落的孩童多瘦弱,我教他們母親每日煮小米粥,加些山藥塊,不過半年,孩子們臉蛋就圓了,跑起來也有力氣了。”說著,他又想起一事,“對了,脾怕濕,若吃了小米還覺腹脹,可加些炒過的薏米,薏米能祛濕,幫脾減負。”
    白色的百合被放在清水裏漂著,花瓣舒展,如同一朵朵微縮的玉蓮。軒轅撈起一瓣,對眾人道:“肺屬金,主氣司呼吸,喜潤惡燥,就像秋日的天空,需潔淨清爽。若肺燥了,便會幹咳、少痰、咽喉幹癢,如同土地幹裂。這百合色白屬金,味甘性涼,最能潤肺燥。”
    他想起西陲的牧馬人,常年在風沙中奔波,多有幹咳之症。“我讓他們將百合與雪梨同煮,不加糖,隻取其清潤之性。”軒轅的目光望向遠方,似看到那些牧馬人飲著百合雪梨湯,咳嗽漸止的模樣,“其中有個後生,咳得夜裏睡不著,喝了三回,便能安睡到天亮了。你們記住,秋日幹燥,多吃百合、雪梨、銀耳這些白色食物,能護肺。”
    最後,軒轅指向竹籃裏的黑豆:“腎屬水,藏精,是人體的根基,就像地下的泉水,需時時充盈,方能滋養萬物。腎虛者,常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精神不濟,如同泉水枯竭。黑豆色黑屬水,味甘性平,能補腎填精,就像給泉水添水,讓根基穩固。”
    他蹲下身,從籃中抓出一把黑豆,放在手心:“北方的長老們,入冬後常煮黑豆粥,或用黑豆泡酒。有位八十歲的老者,每日吃一把炒黑豆,還能騎馬打獵,腰不酸腿不疼。”軒轅將黑豆放回籃中,“不止黑豆,黑芝麻、核桃、板栗這些黑色或堅果類食物,多能補腎。尤其冬日,是養腎的好時節,可多吃些。”
    弟子們聽得入神,雷公忍不住問:“先生,這些食療之法,與吃藥相比,哪個更好?”
    軒轅站起身,望著東方漸升的朝陽,語氣鄭重:“藥能治病,然‘是藥三分毒’;食療則以日常吃食調補,溫和不傷身。若將人體比作田地,藥物是除草的鋤頭,食療便是施肥澆水,前者應急,後者固本。”他頓了頓,繼續道,“最好的養生,是將醫理融入日常,吃飯時便治了病、養了身,這才是‘治未病’的真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說著,醫廬外傳來腳步聲,是南邊部落的阿嫂,抱著孩子匆匆走來。“軒轅先生,您快看看,這娃這幾日不愛吃飯,小臉黃黃的,夜裏還哭。”阿嫂聲音焦急,懷裏的孩子癟著嘴,精神蔫蔫的。
    軒轅接過孩子,摸了摸其小手,又看了看麵色,笑道:“無妨,是脾弱了。”他走到案前,舀了一碗剛煮好的小米粥,又取了幾顆紅棗,“阿嫂,回去後每日給孩子煮小米紅棗粥,少放些粗雜糧,讓他慢慢嚼。另外,別總逼著他吃,脾累了也需要休息。”
    阿嫂將信將疑,卻還是仔細記下。軒轅又道:“若三日不見好,你再來找我。不過依我看,這食療之法,定能見效。”
    阿嫂謝過離去後,少師問道:“先生,為何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食物?就像這孩子脾弱,用小米;若是肝火旺的,便用芹菜?”
    “問得好。”軒轅讚許地看了他一眼,“人體如天地,各有偏盛偏衰。有的人肝火旺,有的人脾虛,有的人肺燥,就像田地有旱有澇,有肥有瘠。食療的關鍵,是看‘地’施肥,缺什麽補什麽,過什麽去什麽。”他拿起芹菜和黑豆,“就像這芹菜去肝火,黑豆補腎精,各有專攻,方能恰到好處。”
    伯高在一旁記錄,忽然停下筆:“先生,那有沒有什麽食物,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的?”
    軒轅想了想,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尋常的穀物、蔬果、肉類,搭配著吃,不偏食,不過量,便是最穩妥的。就像陰陽需平衡,五行也需調和,不可隻重其一。”他指著案上的各色食材,“你看,青赤黃白黑皆有,木火土金水俱全,合在一起,才是滋養人體的良方。”
    午時,陽光正好,弟子們已將軒轅所言一一記下,整理成篇。案上的食材被分發給周圍的族人,有人拿著芹菜回去,說要給易怒的丈夫試試;有人捧著黑豆,打算給年邁的父母煮粥。追風啃著軒轅賞的骨頭,尾巴搖得歡快。
    軒轅望著這一幕,心中暖意湧動。他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食療之法,終將像種子一樣,在族人心中生根發芽,讓“治未病”的智慧融入每日的炊煙與飯香。而這,或許比開方抓藥,更能護佑族人的安康。
    想知道這些食療之法是否真能如軒轅所料,為族人帶來康健?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