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五行與氣候,防病先知

字數:3846   加入書籤

A+A-


    第55章:五行與氣候,防病先知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軒轅已帶著幾名弟子站在醫廬外的高台上。他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目光掃過近處的田野與村落,指尖無意識地在腰間的獸皮袋上摩挲——那裏裝著他昨夜剛修訂好的《四時氣候與疾病關係》竹簡。
    “先生,您看東邊的雲,是不是比往日更低沉些?”身旁的弟子少俞指著東方,語氣裏帶著幾分好奇。少俞是軒轅從南疆帶回的少年,對草木與氣候的變化格外敏感,此刻他正盯著天邊那片灰蒙蒙的雲團,眉頭微蹙。
    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那雲層果然壓得很低,像一塊浸了水的灰布,沉甸甸地懸在天際。他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土腥味,混雜著尚未散盡的夜露氣息。“是要變天了,”他緩緩開口,聲音裏帶著一絲篤定,“這般雲色與氣息,不出三日,必有大雨。”
    少俞眼睛一亮,連忙追問:“那依先生所言,這場雨過後,部落裏會生出哪種病症?”他記得先生常說,氣候如無形的手,總在悄悄撥動疾病的琴弦,而醫者的本分,便是在琴弦振動前便察覺端倪。
    軒轅轉過身,目光落在醫廬前晾曬的草藥上——那裏有剛從北方換來的幹薑,有南疆帶回的茯苓,還有東方海濱的海藻。這些來自不同地域的草藥,此刻在晨風中微微晃動,仿佛也在呼應著即將到來的氣候變化。“你且回想,”他對少俞道,“去年這個時節,一場大雨過後,部落裏的孩童多患何病?”
    少俞低頭思索片刻,忽然抬頭道:“是泄瀉!那日雨後,好幾個孩子上吐下瀉,您用了茯苓配幹薑,喝了兩日便好了。”他記得當時自己還不解,為何同樣是止瀉,先生偏要將這兩味看似不相幹的藥放在一起。
    “正是泄瀉,”軒轅點頭,指尖指向晾曬的茯苓與幹薑,“你可知為何?”
    “莫非與濕氣有關?”少俞試探著問,他想起南疆的濕熱天氣裏,人們也常鬧肚子,醫者多用苦味草藥祛濕。
    “不止是濕,”軒轅緩步走下高台,腳邊的草葉上還掛著露珠,沾濕了他的獸皮靴,“你看這季節,正值長夏,天地間濕氣最盛,如土中之泥,黏膩難去。此時降雨,更是給濕氣添了助力,就像往原本就泥濘的路上潑水,隻會讓泥濘更深。”他頓了頓,彎腰拾起一片被露水打濕的黃葉,“而人體之中,脾屬土,最怕的便是這濕。脾主運化,就像田裏的耕牛,若被雨水泡得渾身乏力,便拉不動犁,水穀精微也運化不了,留在腹中,自然會生泄瀉。”
    少俞聽得入了迷,仿佛真能看見那“耕牛”在濕泥裏掙紮的模樣。“那為何用茯苓與幹薑?”他追問,這正是他一直沒完全弄懂的地方。
    “茯苓生於腐木之中,卻能吸盡周遭濕氣,性甘平,能健脾滲濕,就像給‘耕牛’搭個避雨的棚子,讓它能喘口氣,”軒轅指著茯苓,眼神裏帶著對草藥的敬意,“而幹薑性熱,味辛辣,就像一把火,能燒去地裏的濕泥,讓‘耕牛’腳下的路幹爽些。一滲一溫,正是對付長夏濕邪的法子。”他說著,忽然想起在南疆時,當地醫者用辣椒秧煮水驅寒,那辛辣之氣與幹薑倒是異曲同工,隻是地域不同,用藥的選擇也因地製宜罷了。
    這時,另一名弟子雷公匆匆從部落裏跑來,手裏拿著一卷竹簡,臉上帶著焦急:“先生,北邊傳來消息,說那裏近日霜雪來得早,好幾個老人都咳喘不止,當地醫者用了尋常的潤肺草藥,卻不見好轉。”雷公是個急性子,說話時額角還帶著汗珠,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
    軒轅接過竹簡,上麵是北方醫者的字跡,歪歪扭扭地寫著“霜雪突至,老幼多咳,痰白清稀,畏寒”。他指尖在“痰白清稀”四字上重重一點,對雷公與少俞道:“你們看,北方屬水,冬季本就寒盛,如今霜雪早至,寒邪更甚,就像往冰窖裏再添冰塊。肺屬金,最怕這寒邪侵襲,寒痰阻塞氣道,自然咳喘不止。”
    少俞湊近看了看竹簡,疑惑道:“可潤肺草藥多是涼性,用來對付燥咳還行,對付這寒咳,豈不是雪上加霜?”他想起在西陲時,牧民冬天咳得厲害,都會喝些溫熱的羊骨湯,那時還不明白為何,此刻聯係先生說的五行與氣候,忽然有了頭緒。
    “說得好,”軒轅讚許地看了少俞一眼,“北方醫者隻知肺喜潤,卻忘了此時的咳是寒邪引起的,就像燒火時被冷水澆滅,該做的是添柴升溫,而非繼續潑水。”他轉身走進醫廬,從藥架上取下幾片曬幹的麻黃與桂枝,“麻黃能發汗散寒,就像打開門窗,讓寒氣有處可去;桂枝性溫,能溫通經脈,就像給肺裏添把火,融化寒痰。再配上杏仁降氣止咳,甘草調和,這方子送去北方,想必能見效。”
    雷公接過草藥,又問道:“那其他季節呢?比如春天,是不是也有對應的病症要防?”他記得去年春天,部落裏好多人眼睛發紅,脾氣也格外暴躁,當時先生說是“肝火旺”,現在想來,定也與氣候有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軒轅走到窗邊,望著院牆外抽出新綠的柳枝,那嫩綠的顏色在晨光中格外鮮亮。“春屬木,對應肝,此時風氣最盛,就像草木瘋長,易生雜亂。肝主疏泄,若被風氣擾動,就像琴弦被狂風吹得亂響,人便容易急躁、頭痛、目赤。”他想起在東方海濱時,漁民們春天也常犯這類毛病,那時他們會用海邊的防風草煮湯喝,原來竟是這個道理。
    “那預防之法,是不是該像東方人那樣,多些導引吐納,讓肝氣順暢些?”少俞問道,他還記得在海邊見過漁人清晨對著朝陽舒展手臂,呼吸吐納,那時覺得新奇,現在才明白其中蘊含的養生智慧。
    軒轅點頭,目光裏帶著欣慰:“正是。春時宜早睡早起,多到院中散步,就像給生長的草木鬆鬆土,讓肝氣自然舒展。再備些薄荷、菊花之類的清利頭目草藥,若覺頭目發脹,泡來喝些,便能防患於未然。”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時,在部落裏見過巫醫用帶刺的樹枝抽打病人,說能“驅邪”,那時覺得荒謬,如今想來,倒不如這順應氣候的預防之法實在。
    說話間,醫廬外傳來一陣喧嘩,隻見幾個孩童舉著剛摘的野果跑過,其中一個孩子突然摔倒在地,捂著膝蓋直哭。軒轅走出去看時,那孩子膝蓋擦破了皮,血珠正往外滲,旁邊的婦人急得直跺腳:“這都入夏了,天這麽熱,萬一傷口化膿了可怎麽辦?”
    夏屬火,對應心,此時暑氣最盛,就像烈火烹油,易生燥熱。”軒轅一邊讓弟子取來幹淨的麻布擦拭傷口,一邊對婦人道,“心主血脈,暑氣侵襲,血脈易受熱邪擾動,傷口便容易紅腫化膿。不過別怕,我這裏有從南方帶來的馬齒莧,搗成泥敷在傷口上,它性涼能清熱,就像給傷口潑點涼水,能防感染。”他想起在南疆時,見那裏的孩童摔破了皮,大人都是這麽做的,果然很少有化膿的情況。
    婦人將信將疑地接過馬齒莧,看著軒轅熟練地幫孩子處理傷口,又聽他細細解釋夏日傷口護理的法子,不由得感歎:“先生真是神了,什麽時節該防什麽病,您都了如指掌。”
    軒轅笑了笑,目光掃過醫廬外晾曬的各色草藥——春季的薄荷、夏季的馬齒莧、長夏的茯苓、秋季的雪梨、冬季的麻黃,這些草藥仿佛排成了一隊,默默守護著部落的族人。“不是我神,”他輕聲道,“是天地有常,氣候有律,疾病的發生,不過是人與自然沒能合拍罷了。醫者要做的,就是看懂這節拍,提前備好樂器,等樂曲響起時,才能從容應對。”
    少俞與雷公站在一旁,看著先生的身影被晨光拉長,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些。他們低頭看了看手中的竹簡,上麵密密麻麻寫著的氣候、病症與草藥,此刻仿佛都活了過來,變成了跳動的音符,正等著他們去譜寫成守護生命的樂章。
    天邊的雲層又低了些,風裏的濕氣越來越重,但醫廬裏的人心裏卻一片清明。他們知道,一場大雨即將來臨,但他們已經備好茯苓與幹薑,就像握緊了應對風雨的船槳,隻待浪潮來時,穩穩地駛向平安的彼岸。
    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