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五行學說,初成體係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第56章:五行學說,初成體係
晨光透過醫廬的窗欞,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草藥的清香與竹簡的墨味。軒轅坐在案前,指尖輕輕拂過攤開的數十卷竹簡,每一卷上都密密麻麻刻著他這些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追風趴在他腳邊,老態已顯的尾巴有一下沒一下地掃著地麵,偶爾抬頭看他一眼,喉嚨裏發出低低的嗚咽,像是在回應他此刻翻湧的心緒。
“該停下來,好好理一理了。”軒轅喃喃自語,伸手端過案上的陶碗,溫熱的藥茶滑入喉嚨,帶著淡淡的甘菊味,讓他紛亂的思緒稍稍平複。這些年周遊四方,從東海之濱到南疆雨林,從西陲草原到北地雪原,他見過太多疾病的模樣,也收集了太多治病的法子。可這些零散的經驗,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珠子,雖各有光華,卻始終無法串聯成能照亮前路的項鏈。直到岐伯引入五行之說,他才像找到了那根穿珠的線。
他起身走到牆邊,那裏掛著一張巨大的獸皮,上麵用朱砂和墨汁畫滿了符號與線條。左側是他手繪的人體髒腑圖,心髒如倒置的蓮蕊,肝髒似舒展的葉片,脾髒像厚實的土塊,肺葉如張開的羽翼,腎髒則如成對的蠶豆,每個髒腑旁都標注著它們的功能——“心主血脈,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肺主呼吸,腎主藏精”。右側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圖譜,木、火、土、金、水五個字用朱砂寫就,之間用箭頭連接,相生的箭頭是柔和的曲線,相克的箭頭則帶著銳利的三角,一目了然。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軒轅輕聲念著岐伯教給他的五行特性,目光從獸皮上的文字移到髒腑圖上,腦海中閃過無數病例。他想起東海邊那個總是唉聲歎氣的漁人,漁民常年彎腰勞作,肝氣鬱結,就像被狂風壓製的草木,難以舒展,這不正應了“木”的特性?而南方部落裏那個因高熱昏迷的孩童,心火過旺如燎原之火,燒灼著全身,恰是“火”性過烈的表現。
他走到案前,取過一卷空白竹簡,用刀筆蘸了墨,開始一筆一劃地書寫。先寫下“五行配髒腑”五個大字,然後在下麵刻道:“肝屬木,其性喜條達,惡抑鬱,主藏血,司疏泄;心屬火,其性炎上,惡過亢,主血脈,藏神;脾屬土,其性敦厚,惡濕滯,主運化,統血;肺屬金,其性肅降,惡燥烈,主氣,司呼吸;腎屬水,其性潤下,惡耗損,主藏精,生髓。”
刻完這一段,他放下刀筆,走到窗邊望向外麵的田野。此刻正是長夏時節,田地裏的莊稼鬱鬱蔥蔥,泥土的氣息順著風飄進醫廬。他想起南疆那位擅長用薏米健脾的老醫者,薏米生於土中,卻能祛濕,不正是“土能製水”的體現?而西陲牧民常用的雪梨,色白入肺,性涼潤燥,恰如金之清肅,能平息肺火。這些曾經讓他覺得零散的知識,此刻在五行的框架下,竟都有了歸宿。
“師父,您看這樣分是否妥當?”軒轅的弟子雷公端著一碗新煮的藥湯走進來,見他正在竹簡上刻畫,湊過去仔細看了看。雷公自幼跟隨軒轅,聰慧好學,尤其擅長記錄與整理,此刻眼中滿是求知的渴望。
軒轅指著竹簡笑道:“你且說說,為何肝屬木而非其他?”
雷公沉吟片刻,答道:“弟子記得先生曾說,春天草木發芽,人的肝氣也會隨之旺盛,若是春日裏情誌不暢,最易生肝病。草木需要陽光雨露滋潤,不能被重物壓製,就像肝需要疏泄,不能鬱結。這般想來,肝的性子確實與木最像。”
“說得好!”軒轅讚許地點頭,“不僅如此,你看樹木的枝條能曲能直,肝氣也需能伸能展;樹木紮根土壤吸收養分,肝也能藏血滋養全身。這便是‘取類比象’,用天地萬物的特性來推演人體髒腑的功能。”他拿起案上的一株薄荷,“你再看這薄荷,葉青莖直,氣味辛香,能疏肝解鬱,這不正是木屬性草藥入肝經的明證?”
雷公恍然大悟,拿起筆在另一卷竹簡上記錄:“青色草藥多入肝,如薄荷、柴胡;赤色草藥多入心,如丹參、紅棗;黃色草藥多入脾,如生薑、山藥;白色草藥多入肺,如杏仁、百合;黑色草藥多入腎,如黑芝麻、黑豆。”
師徒二人正說著,醫廬外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鄰村的一個婦人帶著孩子來看病。那孩子麵黃肌瘦,腹脹如鼓,吃不下飯,還時常腹瀉。婦人急得眼圈發紅,拉住軒轅的衣袖道:“先生,您快給看看,這孩子都瘦得脫形了,村裏的巫醫用了好多法子都沒用。”
軒轅讓孩子躺下,輕輕按了按他的腹部,手感柔軟,沒有硬塊。再看孩子的舌苔,白膩厚重,脈象細弱。他問婦人:“孩子是不是常吃生冷的食物?”
婦人點頭:“是啊,這幾天天熱,他總愛往河邊跑,撿些涼水裏泡著的果子吃。”
軒轅心中了然,對雷公道:“你用五行之理分析一下,這孩子為何生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雷公仔細觀察後道:“孩子麵色發黃,是脾土之色;腹脹腹瀉,是脾失運化之症。脾屬土,主運化水穀,生冷食物屬寒,寒能傷土,就像雨水過多會淹了田地,土不納食,自然就生了病。”
“正是如此。”軒轅讚許道,隨後取來幹薑和白術,“幹薑性溫,能溫脾土;白術味甘,能健脾祛濕。這兩味藥配合,就像給受了寒的田地加些暖陽,再鬆鬆土,脾土功能恢複,病自然就好了。”他又對婦人說,“以後別讓孩子吃生冷的東西了,多吃些小米粥、南瓜這類黃色的穀物,能養脾。”
婦人千恩萬謝地帶著孩子走了,雷公在一旁感歎:“原來五行學說不僅能解釋病因,還能指導用藥和食療,真是太精妙了!”
軒轅回到案前,繼續完善他的體係。他又寫下“五行與情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想起那個因過度思念遠行丈夫而茶飯不思的婦人,正是思慮傷脾,後來用了疏肝健脾的法子,讓她多出去走走,見見朋友,轉移注意力,病情才漸漸好轉。這不就是“怒勝思”,用一種情誌去調和另一種過盛的情誌嗎?
他又擴展到季節與五行的關係:“春屬木,養肝;夏屬火,養心;長夏屬土,養脾;秋屬金,養肺;冬屬水,養腎。”去年冬天,他讓部落裏的人早睡晚起,少出門勞作,多吃些溫熱的食物,如羊肉、核桃,果然整個冬天患風寒病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這便是順應季節五行來養生,比生病後再治療要高明得多。
夕陽西下,醫廬裏漸漸暗了下來,雷公點燃了鬆油燈,昏黃的燈光照亮了軒轅專注的臉龐。他看著案上越來越完善的竹簡,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從最初那個目睹族人病痛而心急如焚的少年,到如今能構建起一套完整醫學體係的醫者,這條路他走了太久,也付出了太多。但此刻,所有的艱辛都化作了滿滿的成就感。
“師父,您看這樣一來,咱們的醫理是不是就完整了?”雷公看著那些分類清晰、邏輯嚴密的竹簡,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軒轅搖了搖頭,卻帶著笑意:“說完整還太早,但至少有了骨架。你看這五行,相生相克,環環相扣,就像天地萬物的運轉,生生不息。人體也是如此,五髒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一旦失衡就會生病。我們治病,就是要找到失衡的地方,幫著人體重新達到平衡。”他拿起一卷竹簡,“比如這卷裏記錄的肝病,有的是木旺克土,就得疏肝兼健脾;有的是水生木不足,就得補腎兼養肝。道理相通,方法卻需靈活。”
追風不知何時醒了過來,走到軒轅腳邊蹭了蹭他的褲腿。軒轅彎腰摸了摸它的頭,這隻從少年時就陪伴在他身邊的狼,見證了他所有的成長與探索。他想起初遇岐伯時,自己對醫道還一無所知,如今卻能與師父探討醫理,甚至有所創新,這其中離不開周遊四方時的所見所聞,更離不開五行學說這把鑰匙。
“明天,我們把這些竹簡整理好,再去找師父看看。”軒轅對雷公說,“五行學說不是憑空來的,是從無數病例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還需要更多的驗證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雷公用力點頭,開始收拾案上的竹簡。燈光下,那些刻滿文字的竹簡仿佛有了生命,它們承載著古人對生命的探索,對健康的渴望,也承載著軒轅那顆濟世救人的仁心。
軒轅望著窗外深邃的夜空,繁星點點,仿佛天地間的五行在默默運轉。他知道,醫道之路沒有盡頭,五行學說隻是他探索途中的一個裏程碑,前方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他去發現。但此刻,他心中充滿了力量,因為他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將零散經驗串聯成係統知識的方法。
這一夜,醫廬的燈亮到了很晚。竹簡上的字跡越來越清晰,一個以陰陽為總綱、五行為細節的醫學體係,正在悄然成型。它將如同暗夜中的燈塔,指引著後世醫者前行的方向,也將成為華夏民族傳承千年的智慧瑰寶。
想知道軒轅的五行學說能否得到岐伯的認可?他又將如何用這套學說去解決更多的疑難雜症?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