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集:醫理初匯
字數:5629 加入書籤
第30集:醫理初匯
暮色像一塊浸了水的灰布,慢悠悠地漫過有熊部落的木屋。軒轅推開議事廳的木門時,帶著一身山風的涼意——他剛從西邊的藥田回來,岐伯在那裏試種了從南方帶回的幾株祛濕草藥,連日陰雨讓根莖發了黴,兩人蹲在泥地裏翻查了大半日,褲腳還沾著草屑和濕泥。
廳內已經點起了鬆明,火光在石牆上投下晃動的影子。雷公正蹲在地上,用骨刀在一塊平整的龜甲上刻著什麽,聽見動靜便抬起頭,顴骨上沾著點煙灰:“首領,您可回來了。伯高和少師已經把去年的病案都搬來了。”
軒轅嗯了一聲,目光掃過牆角堆著的陶罐。那些陶罐裏裝著獸皮卷,每一卷都用細麻繩捆著,上麵標著不同的記號——有的畫著太陽,記的是夏季的病症;有的刻著骨頭,是外傷的記錄;還有一卷纏著三根茅草,那是去年小瘟疫時留下的。他走過去,拿起那卷纏茅草的獸皮,指尖撫過上麵粗糙的刻痕,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個春天,部落裏半數人上吐下瀉,巫祝跳了三天三夜的舞也沒能止住,最後是岐伯尋來的一種酸澀漿果煮水,才慢慢壓下去。那時他就想,這些救命的法子,總得留下點什麽,不能隻靠口耳相傳。
“都坐吧。”軒轅把獸皮卷放回陶罐,在中間的石案旁坐下。鬆明的光映在他臉上,能看見眉骨處一道淺疤——那是年輕時狩獵被熊爪掃過的痕跡,也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痛”與“命”的聯係。
岐伯隨後走了進來,手裏捧著一個陶碗,裏麵盛著些溫熱的草藥湯。他把碗遞給軒轅,自己也拿了一碗,咂了咂嘴:“還是去年曬的紫蘇好,今年新收的總差著點勁兒。”
軒轅喝了一口,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淌。他看向眾人:“今日叫大家來,是想做一件事。這些年咱們走了不少地方,從東方的砭石到南方的草藥,從崆峒山悟的靜道到部落裏試的導引術,心裏都攢了些東西。可這些東西散著,像田裏的草,今年記住了,明年可能就忘了;這個人會用,換個人可能就用錯了。”
雷公停下了手裏的骨刀,抬頭道:“首領是想把這些都記下來?”他手裏的龜甲已經刻了半麵,是前幾日整理的“五髒對應五味”,刻到“脾對應甘”時,總覺得哪裏不對——部落裏那個常吃蜂蜜的孩童,反而總鬧肚子,這讓他犯了嘀咕。
“不止是記。”軒轅放下陶碗,指尖在石案上輕輕點著,“要把它們串起來。就像打獵時布網,得有經有緯,才能網住東西。咱們這些年看的病、悟的理,也得有個‘經’和‘緯’。”
少師是個年輕些的族人,平日裏總愛跟著軒轅記錄山川草木,聞言便從懷裏掏出一卷獸皮,上麵畫著歪歪扭扭的經絡圖——那是去年給一個老獵人治痹痛時,按出來的“手臂酸脹線”。他把獸皮鋪開,指著上麵的線條:“首領說的是像這樣?把經絡和髒腑串起來?”
“是這個理。”岐伯接過話,從陶罐裏翻出一卷獸皮,上麵記著不同季節的發病規律,“你看,春天裏,族人多是脅肋痛、眼睛發紅,這和肝經的位置對上;夏天心裏發慌的人多,又和心經合得上。這就是‘緯’,是天地時節;經絡髒腑是‘經’,是人體的道。經緯一交,就能看出些門道。”
伯高一直沒說話,他性子沉穩,最擅長處理外傷,此刻正翻看著去年處理骨折的記錄。他忽然開口:“可有些事,串起來反而更亂。就像上個月治的那個摔斷腿的少年,按說骨折該補‘腎’,因為腎主骨,可給他吃了太多鹿腎,反而流了鼻血。這是怎麽回事?”
這話一出,廳裏安靜了下來。鬆明的火苗“劈啪”響了一聲,把影子拉得更長。
軒轅沉思片刻,起身走到牆角,從一個陶罐裏拿出一塊曬幹的桑葚。那是去年秋天從西邊山穀采的,味甘,吃了能讓人眼睛亮。他把桑葚遞給伯高:“你嚐嚐。”
伯高捏了一顆放進嘴裏,慢慢嚼著:“甜的。”
“甘味入脾,對嗎?”軒轅問。
雷公點頭:“是,咱們之前記的是‘甘入脾’。”
“可這桑葚吃多了,會拉肚子。”軒轅道,“脾主運化,按理說甘味該補脾,怎麽反而傷了脾?”
岐伯撫著胡須,忽然眼睛一亮:“是不是‘過’了?就像田裏的水,少了旱,多了澇。甘味雖好,吃多了就成了‘滯’,反而堵了脾的運化。”
“那少年的鹿腎也是這個理?”伯高追問,“鹿腎補腎,可吃多了就成了‘燥’,反而傷了血?”
“極有可能。”軒轅拿起那卷“五髒對應五味”的龜甲,遞給雷公,“你看,這裏隻記了‘腎對應鹹’‘脾對應甘’,卻沒說‘過則為害’。咱們記東西,不能隻記‘是什麽’,還得記‘多了會怎樣’‘少了會怎樣’。就像陰陽,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得講個‘度’。”
雷公摸著龜甲上的刻痕,恍然大悟:“難怪那個愛吃蜂蜜的孩童總鬧肚子,是甜的吃太多,脾運化不動了!我這就去改,加上‘過甘傷脾’。”說著就要拿起骨刀,卻被軒轅按住了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急。”軒轅笑道,“咱們今日先把要記的東西分分類。岐伯,你最熟醫理,就負責‘陰陽’‘五行’這些根本的東西;雷公,你心思細,管‘髒腑’‘五味’‘五色’的對應;伯高,你外傷經驗多,就整理‘針石’‘艾灸’這些治法;少師,你跟著我走的地方多,把‘經絡’‘導引術’和各地的偏方都歸攏起來。”
他頓了頓,看向石案上攤開的各種獸皮卷,聲音裏添了些鄭重:“咱們記這些,不是為了自己揚名。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咱們不在了,部落裏的人再遇到頭痛腦熱,不用再求巫祝跳神;遇到孩子生急病,知道該用什麽草藥;遇到老人喘不上氣,知道該按哪個穴位。這才是咱們要做的事。”
少師忽然紅了眼眶。他想起自己的母親,前年冬天就是因為受了寒,咳了三個月,最後沒撐過去。那時他們還不知道“肺怕寒”,隻當是中了邪。若是早有這些記錄,母親或許還能陪著他看今年的桃花。
“首領,我這就去整理經絡圖。”少師拿起自己的獸皮卷,聲音有些發緊,“去年那個老獵人說,按手臂時,酸脹感會‘走’到心口,我總覺得這和‘心經’有關,今日定要弄明白。”
伯高也站起身,把骨折的記錄卷好:“我這就去查之前的外傷案,看看哪些用了砭石有效,哪些用了艾灸更好,把它們分清楚。”
雷公已經重新拿起了骨刀,這次他沒有急著刻,而是先在龜甲背麵畫了個簡單的“度”字:“我先把‘過則為害’記上,再慢慢琢磨怎麽說才清楚。”
岐伯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轉頭對軒轅笑道:“這網,算是開始編了。”
軒轅望著鬆明的火光,心裏忽然湧起一陣暖意。他想起廣成子在崆峒山頂說的“道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原來真正的道,從不是懸在天上的,而是藏在一碗草藥裏,一道經絡上,一聲病痛的呻吟裏。
夜色漸深,議事廳的燈卻一直亮著。偶爾傳出幾聲爭論——雷公為“肝對應酸”還是“肝對應苦”和少師爭得麵紅耳赤,岐伯拿著草藥比對“寒熱”時,總讓軒轅嚐嚐味道;伯高整理外傷案時,忽然想起某個傷口愈合快的人,總愛喝小米粥,這讓他對“脾主肌肉”有了新的想法。
月亮升到中天時,軒轅走出議事廳透氣。晚風帶著草木的清香,遠處傳來幾聲狗吠,部落裏的木屋大多熄了燈,隻有他們這裏還亮著。他低頭看向自己的手,這雙手握過弓箭,揮過石斧,也摸過無數病患的脈搏。此刻掌心有些發熱,像是握著一團火——一團想把這些“醫理”燒得更旺,好照亮後人路的火。
他知道,這事兒難。就像串起散落的珠子,既要認得每顆珠子的模樣,還得找到能串起它們的線。可難,也得做。
回到廳內時,雷公正蹲在地上,用炭在石案上畫著什麽。軒轅湊過去一看,是個簡單的五行圖:木、火、土、金、水,用線條連著,寫著“生”與“克”。旁邊還歪歪扭扭寫著“怒傷肝木),悲勝怒金克木)”。
“首領你看,這麽一畫,好像就清楚了。”雷公指著圖,眼裏閃著光,“之前總覺得情誌治病是碰運氣,現在看,也是有道理的。”
軒轅笑著點頭,心裏卻忽然想起一件事——去年在南方部落,見他們用幾種草藥配伍著治病,說“這味藥能幫那味藥發力”,當時沒細想,此刻卻覺得,這“配伍”的道理,或許也該記下來。
他剛要開口,卻見少師舉著一卷獸皮跑了進來,臉上帶著興奮:“我找到那個老獵人了!他說手臂的酸脹線往下走時,會經過心口,和咱們記的‘心經’對上!而且他說,陰天時這線會更明顯,這不正應了‘濕邪阻經絡’的理嗎?”
岐伯接過獸皮,仔細看著上麵補畫的線條,連連點頭:“好!好!把這個也加上,經絡和氣候的關係就更明白了。”
石案上的東西越來越多,獸皮卷鋪了一層又一層,有的地方畫著圖,有的地方刻著字,有的地方沾著草藥的碎屑。軒轅看著這一片“混亂”,卻覺得心裏格外踏實——就像耕種前的翻土,看著雜亂,卻藏著發芽的希望。
天快亮時,第一縷光從木門縫裏鑽進來,照在石案上。雷公已經刻好了新的龜甲,上麵寫著“五味不可過,過則傷五髒”;伯高整理出了“骨折三期治法”,初期消腫,中期補骨,後期壯筋;少師的經絡圖添了新的線條,旁邊標上了“雨天易痛”;岐伯則在獸皮上寫了“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這是他昨夜想了半宿,覺得能撐得起所有醫理的“總綱”。
軒轅拿起那卷寫著“總綱”的獸皮,輕輕念出聲。聲音不大,卻像一顆石子投進水裏,在每個人心裏蕩開了漣漪。
“咱們這隻是開始。”他放下獸皮,看向眾人布滿血絲的眼睛,“往後的日子,還得一點點磨,一點點補。可能今天覺得對的,明天就發現錯了;可能這個人用著靈的,換個人就不靈了。但隻要往前走,總能越來越清楚。”
眾人都點了點頭。窗外的天色已經泛白,遠處傳來了雞鳴聲,新的一天開始了。
議事廳裏的人漸漸散去,準備各自的事。軒轅最後一個離開,他回頭望了一眼石案上的累累碩果,忽然想起廣成子的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們此刻做的,或許就是從“一”開始,慢慢生出“萬物”的事。
隻是他心裏還有個念頭在冒頭:這些零散的醫理和病案,將來該用什麽形式傳下去?總不能一直用獸皮卷和龜甲,既占地方,又難攜帶。或許,可以像部落裏的說書人那樣,用“問答”的形式?他問,岐伯答,這樣既清楚,又好記……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就被一陣敲門聲打斷。是部落裏的一個婦人,急急忙忙地說她孩子昨夜開始發熱,渾身抽搐。
軒轅立刻拿起藥囊,對還沒走遠的岐伯道:“走,去看看。正好,把這個病例記下來,看看和咱們剛整理的‘熱證’對不對得上。”
晨光裏,兩人的身影匆匆往婦人家走去。石案上的獸皮卷在風裏輕輕動著,像是在期待著什麽。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軒轅和岐伯如何診治這個發熱的孩子,他們又會在醫理整理中遇到哪些新的難題?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