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今年恐怕也不是什麽好年景啊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A+A-


    清晨,朝陽初升,將天邊的雲層染成了淡淡的粉紅色。
    一層淡淡的白色霧氣,籠罩著長安這座古城。
    一家家商鋪的炊煙嫋嫋,與那淡淡的霧氣融合在一起,將這座古城的人間的煙火味提升到了頂峰。
    朦朧的薄霧氣裏,李恪循著呼吸之法,沿著平康坊河畔的小路跑步回府。
    今日他起得相對較早,當然這個相對,是對小部分人而言。
    比起那些勤勞辛苦、起早貪黑的職業來說,李恪就相對沒這麽早了。
    今天之所以起得早一些,是因為他要去宮中請安。
    這是他當初離宮時,李恪的生母楊妃,對他這個大兒子做出來的唯一要求。
    不然,就算父親李世民同意了他離宮的要求,她也不會放任他離去。
    畢竟兒子的年齡放在這裏,雖然為了他請了老師。
    但是自己身為母親,自己也要適當的關懷,並且教育兒子。
    不然,成了那些好狠鬥勇的流俠怎麽辦?
    所以,這也是李恪不得不去的原因。
    因為不去話,真的很有可能被抓回去。
    這該死的封建社會,年紀小,就沒有人權...
    “呼...”
    換了一口氣,李恪腳尖微微用力,加快了跑步的速度。
    自從下定決心要跑步開始,李恪就一天也沒間斷過。
    畢竟現在的他,生活無憂,空閑的時間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跑步中,看遍了兩世不同風景的李恪,總覺得生活中,最舒服的生活畫麵,莫過於清晨。
    中午太過忙碌。
    晚上太過寂靜。
    唯有清晨,才是最有意思的時刻。
    一夜的喧囂和沉靜被慢慢驅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隻不過快樂和不幸,往往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
    在李恪看來,清晨的長安,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美好。
    在李恪跑過的好幾個街道巷口,也看到了數個蜷縮成一團的乞丐。
    他們看著跑步路過的李恪,臉色並沒有什麽變化。
    不過,這種現象並不能太過計較。
    畢竟這樣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住在這座龐大的長安城中,裏麵的人,都很容易知足,吃飽穿暖,臉上都帶著笑容。
    吃不飽喝不足的,臉上自然也不會有什麽表情。
    今日,又與經常生病的秦瓊下了兩局圍棋。
    與對待萊國公,杜如晦不同。
    李恪對秦瓊的態度,明顯更加的親近一些。
    或者可以說,李恪是早刻意與杜如晦保持距離。
    這個距離,李恪自嘲的稱呼為“安全距離”。
    倒不是說,現在居於大唐實際宰相位置的杜如晦,這條大腿不夠粗。
    實在是虎父有犬子,與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一樣。
    杜如晦的兒子,杜何,在貞觀後期的時候,也參加了謀反。
    兩個聲名赫赫,才華橫溢,被稱為“杜斷房謀”的“帝國雙壁”的兩個兒子,竟然都參與了叛亂、謀反。
    讓人感到不可置信,可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麽神奇...
    而李恪,在原定的曆史中。
    就已經被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謀反案,給牽扯了進去,丟了大好性命。
    他可不想現在,自己這個努力逃出這種命運囚籠的時候,又給自己這個逃脫命運的副本,增加難度。
    由一開始的困難模式,直接升級到地獄模式。
    人的生命隻有一條,必須,且行且珍惜...
    在兩日的相處後,在李恪這種自來熟的性格影響下。
    他與秦瓊也慢慢混熟了,在下棋閑聊的過程中。
    李恪與秦瓊偶爾也會天南地北的閑聊,在談起大唐的各類情況的時候,也提起過一次這些百姓生活中的民生狀況。
    聽到李恪說起的這個話題,秦瓊的臉上有欣慰,也有欷籲。
    蓋因為李恪出生的時候,已經到了武德二年,他的祖父李淵已經建國稱帝了兩年時間。
    那時候大唐雖說也還存在不少敵人,但是大部分的割據勢力,已經被他的父親李世民和大伯、二伯他們,掃清了。
    而自己,也是在陪著李世民南征北討中受的一身傷。
    沒有經曆過隋朝大亂,親眼看過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的人,幾乎很難想象那時平民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悲慘。
    所以,在聽到李恪的問話後,秦瓊也隻是淡淡的說道。
    “長安算是很不錯了,雖說實際上也有很多乞丐,賣兒賣女的現象也有,但是,已經很少了,你是沒有看到過亂世裏的人,活著不像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的煉獄場景。”
    “如今天下太平,除非遇到較大的天災,一般的人都能找到一分活計生存下去,雖然也有一些乞丐,但是長安的大戶人家也多,他們靠著乞討好歹也能生活下去。”
    “活下去,才能有希望,死了,萬事皆休。”
    說到這句話的時候,李恪仿佛從秦瓊的眼睛裏,看到了,亂世裏的硝煙。
    以及某個冬天,一牛車一牛車拉走的乞丐屍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到李恪被自己的話,說的沉默下來。
    秦瓊還以為自己說的話,負麵的影響太大,於是趕緊彌補道。
    “現在你父親李世民最近幾年,已經開始著重文治,休養生息了,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估計除了天災,應該就沒什麽人會餓死了。”
    “天災?很多嗎?”
    因為根據李恪在前世的了解,唐朝貞觀年間,除了唐朝貞觀年間的旱災以及曆史上的蝗災,就基本上沒有再記載其他的自然災害。
    聽到李恪天真的話語,秦瓊倒也不會取笑他,看著這個順眼的小家夥,總是會跟李恪耐心的解釋。
    “三郎應該也知道,大唐幅員遼闊,地勢複雜,擁有眾多的山川河流。”
    “但並非所有江河,終年風調雨順,每逢洪峰,總有洪水泛濫之時,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便成了災民,為求活命,背井離鄉,離開故土。”
    “成為流民後,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叫花子,也就是俗稱的乞丐。”
    在此期間,如果日子好,流民、乞丐數量可能就會少一些。
    但並不是每一年都是好日子,總會有日子壞的時候,例如每到汛期,黃河、長江等河流便會堵塞泛濫。
    每隔七八年,便會有蝗災。
    往往到了這個時候,城內就會出現大量的乞丐。
    其中大部分是關中地區的失去土地,或者被蝗蟲啃食掉口糧的百姓。
    陛下雖然也會讓他們進城,但是你也知道,栽種糧食的百姓都沒有糧食。
    沒有種地的我們,雖然有錢,但儲備的糧食又有多少?
    就算你有糧食,在那種危險的情況和未知的危機中。
    你根本不知道災難什麽時候過去,又怎麽敢隨意的施舍?
    這樣的事情,看多了,也就習慣了,不過秦瓊偶爾看著窗外,絲毫沒有下雨的天空,說道.
    “今年恐怕也不是什麽好年景啊!”
    喜歡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麽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麽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