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禍不單行,蝗蟲又至

字數:8177   加入書籤

A+A-


    與李恪高興的心情不同,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位大佬的臉色,現在就比較難看。
    騎著馬,一路從長安城,到城外。
    兩位大佬的眉頭,就沒有放下來過。
    看著那些到處尋找食物,乞討的災民,兩個人對視了一眼後,暗自點了點頭,決定要將這些災民盡快的安置好。
    對於朝廷來說,這些難民都是自己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
    他們現在麵臨的困境,朝廷有責任幫助他們擺脫眼前的困境。
    一直繁華無比的長安城,近些時日,也褪去了好幾分顏色。
    整個城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重的沉默。
    街頭叫賣的聲音,和坊市裏做小買賣的攤販,早已消失不見。
    如今隻剩下空蕩蕩,亂糟糟的街道。
    那些平日裏熟悉的商鋪,除了糧食鋪子依舊人滿為患。
    那些賣蔬菜、水果、湯麵、綢緞的店鋪,全都關閉了店門,仿佛被這場災難徹底吞噬。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人們焦慮地四處奔波,尋找著任何可以買到食物的地方。
    然而,所有的鋪子,隻剩下價格飛漲的米糧。
    旱災沒來之前,絹一匹易米一鬥,現在已經漲到了四匹一鬥了。
    而這些有限的物資,還在不斷地被高價搶購一空。
    如果朝廷再不出手,估計糧食的價格還能再翻上幾番。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沒有多少積蓄的家庭,他們的日子,就會變得異常艱難。
    他們辛苦攢下的積蓄,在物價飛漲麵前顯得無能為力。
    許多人連一日三餐都無法保障,隻能依靠親朋好友的接濟度日。
    就更別說那些來長安城避難的災民了。
    每當有人從糧食鋪出來,手裏提著那難得的食物時,周圍的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
    盡管,李世民已經下達了開倉賑災命令,但是事情做起來的難度,還是比較大。
    畢竟,賑災這種事情,並不是像那些大戶人家一樣,扛些米,簡簡單單熬幾鍋粥,贈送完拍拍屁股,就可以了事的。
    隻要一天沒有恢複生產,這些人就一天沒有口糧。
    這就不是簡簡單單一兩天的事,而是一樁曠日持久的事。
    來時的路上,兩人已經讓人暗暗調查那些故意哄抬物價的糧鋪。
    但從開倉賑災到現在,已經過去十來天了,長安城城內的秩序,也不可避免的開始混亂起來。
    在那街頭巷尾,時常發生一些搶劫和鬥毆事件。
    越是在這個混亂的時刻,不管是本地人,還是災民越是渴望能得到朝廷的進一步幫助。
    然而,由於旱災的影響實在太大,朝廷的救援物資也十分有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這要不是,從李恪那裏得到提示,估計李世民現在麵對的問題,就更多了。
    但即使這樣,城中的局勢還是越發的動蕩不安起來。
    眼看著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身穿紫服的大官,帶著一大批官員和護衛。
    那些災民也不管他們是幹什麽的,全都跟在兩人隊伍的後麵,鬧哄哄的朝著明德門而去。
    此時,明德門,護城河外的一大片空地上,已經被軍事化管理。
    幾十口大鍋,正熱氣騰騰的煮著熱粥。
    在這裏維護秩序的,是禁軍十六衛中的左右驍衛和左右金吾衛。
    此時,一個穿著明黃色袞冕的男子,在一群將軍的護衛下,正冒險在給那些難民施粥。
    跟長安城中的難民比起來,城外烏泱泱的難民更加的觸目驚心。
    連續數十日的缺衣少食,讓所有人的臉上都是一片菜色。
    由於缺少條件,所有的難民,無論男女,身上的衣服,也已經多日未曾清洗,發出一股股難聞的氣味。
    直到發放完一鍋熱粥,趁著換煮的時間,那群十六衛中最低也是擔任郎將的將軍們。
    這才護衛著身穿袞服的少年,回到了後麵一處休息的帳篷裏。
    直到進了帳篷,安歇禁衛中的郎將這才暗暗呼出了一口氣。
    為首的少年見狀,輕輕笑道:“怎麽,護衛著孤,壓力這麽大嗎?”正是大唐的太子李承乾。
    而護衛他的人,乃是在左右驍衛和左右金吾衛中,擔任職位的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李靖之子李德謇、蕭瑀長子蕭銳,柴紹之子柴哲威,以及程咬金的兩個兒子程處亮、程懷默等人。
    聽到李承乾的問話,眾人都是尷尬一笑,然後齊聲回答道。
    “為朝廷效力,壓力不大的。”
    “太子殿下,您是儲君,像施粥這樣的事情,留著我們就行,你這樣親自施粥,萬一有災民不滿現狀,衝撞了您,這樣實在是太冒險了。”
    到底還是和李承乾有著表親關係的長孫衝,膽子更大一些。
    看著疲憊中帶著笑意的李承乾,情不自禁的勸慰了一句。
    而太子李承乾,這時候也不隗聰明仁愛之名,他搖了搖手,示意無妨道。
    “孤這點危險和辛苦,對於那些受災的百姓而言不值得一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頓了頓,像是又想起早上施粥時,看到的一位滿臉髒兮兮,但眼睛卻烏黑明亮的小女孩,帶著祈求的眼神看著他,似乎是想要在祈禱他多給一些。
    那小孩的年紀,差不多跟兕子一樣,卻不得不麵對這天災,受這等苦難。
    所以,他接著說道:"若是這等天災能夠早些過去,我們受點辛苦,又有什麽關係。"
    聽到李承乾小小年紀便有這等覺悟,讓一眾人等頓感汗顏,齊齊誇讚道:“太子,仁慈...”
    從一大早,他們就來到城外施粥,然後太子李承乾親自出手,他們不得不跟在身後護衛。
    這會已經到巳時,嚴格的說起來,他們已經連續站了差不多五六個小時。
    加上身披盔甲,全都累成了狗。
    讓這些勳貴沒有想到是,年紀尚幼的太子,居然堅持了下來,除了臉上帶來稍許的疲憊,神態上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
    就在太子李承乾準備讓一行人,好好休息一會的時候。
    杜如晦和房玄齡等一眾人等,也走了進來。
    在與太子李承乾一行人見過禮之後,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詢問的眼神,李承乾苦笑一聲道。
    “情況不容樂觀啊!”
    說完,看到眾人的臉色,他神情轉為嚴肅道。
    “原本以為施粥半個月左右,等到天降甘霖,這些難民就會緩慢退去,可現在已經十幾日,災民越來越多不說,恐慌也越來越大。一開始,一些難民還會進入長安城中找些事做,以此換取酬勞,勉強度日,可現在...”
    “現在什麽情況?”
    見到李承乾情緒低落,杜如晦連忙輕聲追問道。
    “現在,這麽多天,還沒有下雨,加上長安城中的本地居民,手裏的糧食也消耗了不少,有沒有補充的地方,他們也開始陸陸續續的加入到施粥的隊伍裏了。”
    聽完太子李承乾的這個消息,一眾大臣也開始憂慮起來。
    其中,就有人忍不住說道:“太子殿下,長安城中的人,家有餘糧,精神麵貌,還有衣著上麵肯定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驅逐他們...”
    聽到這位官員的話,不管是太子李承乾,就是長孫衝一行人也無奈的苦笑起來。
    那人看到李承乾、長孫衝等人的表情,有些不明所以,繼續追問道。
    “太子殿下,你們為何發笑,是微臣說錯話了嗎?”
    李承乾聞言,連忙歉意的說道:“你並沒有說錯什麽,孤與他們並不是笑你。”
    說著,指了指長孫衝等人。
    眾人聞言,都沒有說話,靜靜等待太子李承乾的解釋。
    李承乾年紀雖小,但也當了兩年的太子,膽識什麽的,也鍛煉了出來。
    見狀,不慌不忙的說道:“一開始時候,確實如王縣令所言,那些混跡進難民的長安城百姓以及...”
    說到著,那些站在李承乾對麵的一群文武百官,感覺李承乾還是若有若無的看了他們一眼。
    “以及,一些大戶人家的仆人,都被我們從衣著上辨認出來,趕了出去,可是,這些人很快便也想到了,他們為什麽會被認出。
    “於是,換上一身舊衣物後,再把自己的臉弄髒,我們也就無法及時的分辨出他們的身份了。”
    在聽到,一些喪心病狂的富戶人家,為了節約一些口糧,竟然讓家中的仆人前來吃賑災的糧食後,杜如晦和房玄齡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後的官員。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他們身後的官員中,會不會有這樣的國之蛀蟲...
    而那些官員,霎時間,也明白了剛才太子李承乾那一眼的含義。
    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就要好好的問問家中,到底有沒有做出這等有失身份的舉動...
    聽到李承乾的話後,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也知道了問題之所在。
    杜如晦立馬朝著身後的眾多官員問道:"現在知道了救災的難處,你們可有什麽法子,能夠有效的幫助這些難民,且阻止那些沒有受災的百姓,加大我們的負擔。"
    房玄齡和杜如晦有一句話並沒有說出來,那就是李世民前段時間積攢下來的糧食,隻有八十萬石,經過十來天的賑災,已經去了將近一半。
    如果,再不想出一個有效辦法,在十五天左右,結束掉,這場賑災,那麽就會有天大的麻煩。
    "以前也就是這樣按部就班的救災,並沒有什麽其他辦法。"
    高士廉,苦笑了一聲,答道:“一般而言,無論是水災還是旱災,首先就是施粥賑災,讓他們能夠緩出那口氣,再次就是幫助遭了災的難民,搭建房屋,讓他們度過苦難時期,等到天災過後,朝廷貸給他們種子,或一些口糧,他們回到原籍,就算勝利了。”
    隻是,說一千道一百,有一句話,在太子李承乾麵前,他還是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盡量少死一些人,就算是平安度過了...”
    就在,杜如晦、房玄齡輔助太子李承乾,商量如何有效賑災的時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不知道,一騎飛馳而來的駿馬上,背著一麵紅色旗幟的傳令兵,從春明門呼嘯而過,六百裏加急,帶給李世民以及整個朝廷一個噩耗。
    潼關,蝗災。
    其規模之大,毋庸贅言,遮天蓋地,所過之處,莊稼、植物、樹木皆沒。
    隻不過,貞觀元年時,大唐也發生了蝗災,但僅限於兩個州之地。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李世民聽說隻有潼關一個地方發生蝗災,雖說有些頭疼。
    但覺得問題不大,還在把控的範圍之內。
    所以,李世民也隻是第一時間,召集眾大臣,商議好對策,應付這次的禍不單行。
    隻是就在商議好賑災方案之後。
    隨後幾日,又有信使騎著快馬,一匹接一匹的來到長安。
    在李世民的統治版圖上,從潼關,扶風,華縣,鳳翔,涇陽,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陳倉。
    全部發生了蝗災。
    這時候,就算默默計算著存糧,以為再有十天半個月,就能度過這次旱災,一直穩坐釣魚台的二鳳,臉上也再沒有了一如既往的沉穩。
    也不怪李世民不慌亂,實在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依據古人“天人感應”的理論,很多盲目的百姓會認為是是統治者犯了錯誤,上天放出災難“天譴”來懲罰他。
    加上他上位確實不算光彩,所以很容易被人詬病。
    沒有辦法,隨後的大朝會那天,李世民帶著滿朝文武大臣,跑到皇家園林祭天,並成為第二個下達罪已詔的皇帝。
    在東宮到皇家園林的路上,看到蝗蟲紛紛起舞,李世民隨手抓住了幾隻蝗蟲,一臉痛苦的表情,說出了那句,史書所記載的名言。
    “百姓種出來的糧食,便是百姓的性命,你們還想要偷食,這是在害我的子民!如果百姓有錯,那就是我的錯,若你有靈,就別禍害蒼生,來吃我的心肺吧。”
    一群官員勸道:“聖人,這些蝗蟲絕對不能吃,會傷了您的身體。”
    李世民一臉痛苦的說道:吾欲將災禍轉移於吾身,何懼疫病?
    眾臣紛紛跪倒在地,懇求道:“聖人!由微臣代你吃吧!”
    頗有表演天賦的李世民,在這種政治作秀的時候,怎麽可能真的讓那些大臣,代替他。
    他滿臉悲痛的說道。
    "朕作為一國之君,當為民受災,豈可讓他人代勞?蒼天啊!望您體諒朕的心意,朕身得疾病不要緊,但絕對不能讓那些蝗蟲傷到我的百姓。”
    當下將蝗蟲香吞入腹中。
    這種朝廷大事,後宮包括所有的皇子,自然不能缺席。
    這讓走在最後麵的李恪都來不及阻止,看著李世民一口吞下蝗蟲,嘴角冒出綠色的汁液,忍不住在心裏默默說道。
    “阿耶,你好歹裹點麵粉,炸一下啊!這玩意吃刺身,多不衛生啊...”
    喜歡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麽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麽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