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長城複壘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陰山腳下,殘陽如血。
李淵勒住戰馬,矗立在一處高坡上,任憑塞外的長風吹拂著他年輕卻已顯剛毅的麵龐。眼前,是一幅無比蒼涼而又壯闊的景象:一道巨大、殘破的土黃色“巨龍”,沿著山脈的脊線蜿蜒起伏,斷斷續續,一直延伸至視野的盡頭。這便是前朝遺留的長城防線。
隻是如今,這“巨龍”早已遍體鱗傷。許多地段坍塌成了不起眼的土埂,被風沙侵蝕,荒草淹沒;一些關隘隻剩下幾段殘牆倔強地立著,如同老人殘缺的牙齒;烽燧台大多隻剩基座,孤零零地立在荒野中,訴說著曾經的烽火與遺忘。
遠處,隱約可見柔然遊騎的影子,如同禿鷲般在視野邊緣盤旋,窺探著這片剛剛更換了主人的土地。
“將軍,查看過了。”一名斥候校尉奔上山坡,氣喘籲籲地稟報,“從五原郡到朔方郡,這三百裏防線,完好之處十不存三。坍塌、淤塞處極多,尤其是山洪衝毀的溝壑和流沙覆蓋的區域。柔然的遊騎小隊時常越過廢壘,南下劫掠新歸附的村落。”
李淵的目光掃過那瘡痍滿目的邊牆,眉頭緊鎖。他手中握著的是工部和將作監緊急繪製的工程圖樣,以及陛下親自簽發的敕令:命他為北疆督工使,總攬陰山段長城修複加固事宜,限一年之內,初步恢複防線功能。
任務之艱巨,超乎想象。
“知道了。”李淵的聲音沉穩有力,“傳令下去,各營按預定區域紮營。明日拂曉,勘測隊先行,標記所有需修複、重建、加固的點位。工械營選址建立磚窯、灰窯、采石場。民夫營開始清理沿線積沙、雜草、碎石!”
“是!”
巨大的工程機器開始轟然運轉。
數以萬計的人員被動員起來:北府軍的工兵營擔當技術骨幹和監工;大量新歸附地區的民夫被征調而來,他們中有漢人,也有胡人,為了換取口糧和減免賦稅,加入了這浩大的工程;還有一部分,則是被俘的北魏降卒和柔然戰俘,戴著枷鎖,在士兵的看管下從事最艱苦危險的勞作。
後勤的隊伍更是綿延不絕。從關中、河東地區,牛車、騾馬車隊滿載著糧食、工具、被服,艱難地跋涉在剛剛修複的官道上。將作監的大匠們帶來了改進的工具:更堅固耐用的鐵鎬、省力的滑輪組、改良的獨輪車……
李淵的指揮部設在一個較大的廢棄戍堡裏。牆上掛滿了巨大的地圖和工程進度表,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各種符號。他每日黎明即起,披著星光巡營,深夜仍與工部官員、將作監大匠們商議難題。
“將軍,此地土質沙化嚴重,傳統夯土易潰散!”一位滿麵塵灰的老匠人指著圖紙上一處標記點。
“改用‘夾板夯築法’!”李淵果斷下令,“三層黃土夾一層碎石,摻入糯米汁和紅柳條增強韌性!就近取土,不足部分從後方運輸黏土!”
“得令!”
“報!將軍,七號烽燧舊址發現地下水源,地基不穩!”
“暫停夯築!令水文匠人重新勘測,偏移三十步重建基座!地基深挖,以巨木為樁,青石墊底!”
“是!”
“將軍,流沙區運輸建材,車輛陷入嚴重,人力損耗極大!”
“征集當地牧民駱駝!鋪設木軌,以滾木運石!再令後勤營多蒸黍饃,保證勞力食飽!”
問題層出不窮,李淵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協調著軍事、工程、後勤的千頭萬緒。他展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決斷力,將軍事指揮的才能運用到了工程管理上,命令清晰,賞罰分明。
技術的改進在實戰中不斷湧現。將作監一位年輕匠師根據北方風力大的特點,改進了烽燧的結構,使其更穩固,頂部加了防風牆,確保狼煙能筆直升起。運輸建材的“木軌”和“滾木法”大大提升了效率。工兵們還發明了“飛筐索道”,利用滑輪和繩索,將山下的石料直接吊運到山脊的工地上,省去了盤山路的艱辛。
工程的艱辛,遠超常人想象。
塞外天氣變幻莫測,時而烈日灼人,時而狂風卷著沙石劈頭蓋臉砸來。民夫們喊著號子,汗流浹背地夯土、抬石、砌牆。夯錘起落的聲音、鑿擊石頭的叮當聲、號子聲、風聲,交織成一曲雄渾而又悲壯的勞動交響。
一段新的城牆正在艱難地“生長”。巨大的夾板固定好,民夫們將混合好的三合土倒入板內,再由精壯的漢子們喊著號子,抬起巨大的石夯,一下一下,用力砸實。每夯實一層,撒上一層碎石,再繼續。進度緩慢,卻無比堅實。
更高的山脊上,一座新的烽燧台已初見雛形。石匠們小心翼翼地壘砌著條石,確保縫隙最小。這座烽燧設計得更為高大堅固,下有地窖儲水存糧,中有兵舍,頂為平台,設有旗杆、灶坑和警鼓。
李淵親自巡視至此。他撫摸著那冰冷粗糙的牆磚,抬頭望向北方無垠的曠野。有了這些烽燧,一旦柔然來犯,狼煙半日便可傳遞數百裏,邊境守軍便能及時應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將軍,您看!”身旁的親兵突然指向遠方。
隻見地平線上,一股煙塵揚起,大約百餘名柔然遊騎突然出現,試圖衝擊一處正在運輸建材的隊伍,顯然是想破壞工程。
“哼,果然來了。”李淵冷笑一聲,毫不慌亂,“令烽燧點狼煙示警!騎兵營出擊!讓他們嚐嚐我北府弩箭的厲害!”
早已部署在工程沿線護衛的精銳騎兵如同離弦之箭,迅速撲向那股遊騎。弩箭破空,刀光閃爍,很快就將那些騷擾者擊潰驅散。
這場小規模的衝突,更像是一個插曲,反而更加堅定了築城者的決心。人們更加賣力地勞作,因為他們親眼看到,這道牆,真的能擋住敵人的刀箭。
日落月升,星河流轉。
數月之後,當李淵再次站上最初的那處高坡時,眼前的景象已大為改觀。雖然工程遠未全部完成,但那道曾經殘破不堪的“巨龍”,已經有許多段被重新喚醒,連接起來。嶄新的夯土牆在夕陽下泛著金黃色的光芒,一座座烽燧像堅強的哨兵,屹立在群山之巔。
蜿蜒的木軌上,滿載石料的車輛在民夫的推動下緩緩前行;遠處磚窯冒著滾滾濃煙;號子聲依然嘹亮,卻充滿了希望。
一個老民夫坐在剛砌好的牆根下歇息,用粗糙的手掌摩挲著堅實的牆麵,對身旁的年輕人說:“娃,這牆砌起來,咱後方的地,才算是真正穩當了。明年,咱家的麥子,能安安生生收到倉裏嘍。”
年輕人點點頭,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李淵聽著這質樸的話語,心中感慨萬千。這道牆,不僅僅是磚石土木的堆積,它更是新朝北疆的脊梁,是保護萬千農戶身家性命的屏障,是陛下經營北方、震懾四夷決心的象征。
它無聲地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王朝,不再滿足於擊退來犯之敵,而是要紮下根來,永久地守護這片土地和人民。
寒風依舊凜冽,但長城內外,已然彌漫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與生氣。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