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科舉風雲
字數:4647 加入書籤
長安,貢院。
這座平日裏肅穆沉寂的建築群,在今晨成為了整個帝國目光的焦點。高大的朱紅色外牆下,黑壓壓地擠滿了翹首以盼的人群。有身著青衫、麵容憔悴的士子,有衣著華貴、帶著隨從的士族家人,更多的是看熱鬧的長安市民。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幾乎要爆炸開的緊張與期待。
今日,是禮部試放榜之日。
曆經州試、省試層層篩選,最終匯聚長安的數千名學子,他們的命運將在這一刻被決定。金榜題名,則一步登天,光宗耀祖;名落孫山,則可能意味著多年的寒窗苦讀付諸東流。
貢院大門緩緩開啟。數名禮部官員神情嚴肅地走出,身後跟著手持糊名彌封榜單的胥吏。人群瞬間騷動起來,如同潮水般向前湧去。
“肅靜!退後!”維持秩序的兵士們大聲嗬斥,用力阻擋著激動的人群。
巨大的皇榜被小心翼翼地張貼在指定的告示牆上。刹那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過去,搜尋著自己的名字或熟悉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一個來自河北的寒門士子,在看到自己名字位列三甲末尾時,激動得渾身顫抖,熱淚盈眶,幾乎暈厥過去,被同伴連忙扶住。
“哈哈哈!吾兒在此!二甲第十七名!”一個穿著綢緞的士族老爺撫掌大笑,得意非凡。
更多的,是失望的歎息、無奈的苦笑和壓抑的啜泣。名額有限,注定大多數人要黯然離去。
人群中,來自河東的寒門士子柳敏之,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從榜尾開始,一個個名字仔細向上搜尋。他的心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攥住。一遍,沒有。兩遍,還是沒有!他的臉色逐漸變得蒼白,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不可能!他對自己那篇精心構思、切中時弊的策論極有信心,連國子監的博士看過草稿都稱讚有加!怎麽可能連三甲都未入?
就在他幾乎要絕望之時,目光掃過了二甲前列的幾個名字。突然,他猛地愣住了,眼睛死死盯住其中一個名字——韋琮。
他對這個名字有印象,是京兆韋氏的子弟,在考前的幾次文人聚會中,此人言語浮誇,經義文章並無甚出色之處,甚至有一次還向他打聽過時政策論的要點,為何竟能高居二甲前列?
一股強烈的不安和疑慮瞬間湧上柳敏之心頭。他強壓著情緒,開始更加仔細地觀察榜單。很快,他發現了更多蹊蹺:中舉者中,尤其是排名靠前者,北方士族子弟的比例高得驚人,而許多在士林中頗有文名的寒門才子,甚至包括一些南方來的飽學之士,竟大多榜上無名!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感覺。周圍落榜士子們的議論聲也逐漸變大,充滿了憤懣和不平。
“怎麽可能?江南的張子謙兄竟然落榜?他的詩賦堪稱一絕啊!”
“還有河北的李子雲,精通律法,竟也……”
“哼,你看那中榜的,不是姓崔,就是姓盧、姓鄭、姓韋!這科場,怕是姓‘門閥’了!”
“定有蹊蹺!我不服!”
怨氣如同幹柴,瞬間被點燃。落榜士子們越聚越多,情緒激動,開始大聲鼓噪起來。
“舞弊!科場舞弊!”
“要求重新核查試卷!”
“求陛下為我們寒門士子做主!”
場麵逐漸失控。禮部官員們麵色難看,試圖彈壓,卻根本無法平息眾怒。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飛速傳遍了長安官場。
紫宸殿內,皇帝陳衍正與崔浩商議北方旱蝗之後的賑災事宜,一名內侍急匆匆入內,低聲稟報了貢院外的騷動和士子們的質疑。
陳衍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科舉取士,是他打破門閥壟斷、選拔寒門英才、鞏固統治根基的國策,絕不容許有人在這上麵動手腳,玷汙其公平性!
“豈有此理!”陳衍一掌拍在禦案上,聲震殿宇,“朕開科取士,意在天下為公,唯才是舉!竟有人敢徇私舞弊,視國法為無物?!崔浩!”
“臣在!”崔浩也是麵色凝重,此事若處理不當,將嚴重打擊新朝信譽和士子之心。
“即刻令禦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將所有中舉者試卷、落榜者中聲名顯赫者試卷,全部調出,當堂啟封核對!給朕徹查!一查到底!無論涉及何人,絕不姑息!”陳衍的聲音冰冷,帶著不容置疑的殺意。
“是!”崔浩立刻領旨。他知道,陛下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一場雷厲風行的調查迅速展開。所有試卷被重新調集,在三司官員的共同監督下,當眾啟封糊名。
過程緊張而壓抑。隨著一份份試卷被打開,核對筆跡、文章內容與錄取名次,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果然,如士子們所疑,多名排名靠前的士族子弟,其答卷文辭平庸,觀點陳舊,甚至多有錯漏,與其高高在上的名次完全不符。而不少落榜試卷,卻寫得花團錦簇,見解深刻,遠超中舉者水平。
更直接的證據是,調查發現數份試卷的筆跡與登記編號存在疑點,疑似被人調換。順藤摸瓜,很快便揪出了幾名負責謄錄、編號、歸檔的低級禮部胥吏。嚴刑之下,他們供認不諱:收了某些士族巨額的賄賂,利用職務之便,在謄錄後調換了試卷編號,將優卷與劣卷對調,並將優卷刻意低錄或黜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涉案的,甚至包括一名禮部郎中,他默許甚至指引了這一切,企圖借此巴結權貴,為自己鋪路。
案情大白,朝野震動!
陳衍震怒不已。他沒想到,科舉初行,腐敗就已如此觸目驚心!
他再次於紫宸殿召集群臣,當著所有朝臣和部分被召入宮的士子代表的麵,宣布處置結果:
“禮部郎中趙剛,貪贓枉法,褻瀆國器,罪無可赦,斬立決!家產抄沒,親族流放!”
“所有涉案胥吏,一律絞刑!”
“所有通過舞弊得中之士子,革除功名,永不錄用!並追回所有賞賜!”
“相關行賄之士族家族,罰沒重金,家主削爵罷官!”
嚴厲的懲罰,讓所有人為之凜然。
隨後,陳衍下令,以核查出的優秀落卷為基礎,結合士林清議,重新擬定了一份中舉名單。柳敏之、江南張子謙、河北李子雲等一批真有才學的寒門和南方士子,終於金榜題名!
站在紫宸殿外,聽著宦官高聲宣讀新的皇榜,柳敏之恍如夢中,百感交集。
陳衍目光掃過殿外那些激動萬分的士子,沉聲對群臣道:“科舉者,國之公器,非私門囊橐!朕今日能殺一趙郎中,明日若再有李郎中、王郎中,朕照殺不誤!自此之後,科考流程,需更加嚴苛!”
他當場頒布數條新規:
“一,糊名彌封,需由禦史台、禮部、禁軍三方共同監督執行,互相製衡!”
“二,謄錄試卷,謄錄人隔離作業,其筆跡需預先備案,謄錄後由專人核對,防止調換!”
“三,增設‘警巡使’,於考場內外巡查,嚴查夾帶、傳遞!”
“四,錄取名額,需適當考慮地域平衡,但絕不以出身論英雄,唯文才是舉!”
最後,他看向柳敏之等新科進士,語氣稍緩:“爾等寒窗苦讀,一朝登第,當知來之不易。望爾等銘記今日,日後為官,清正廉明,若敢有負朕望,有負天下寒士之心,趙某之下場,便是前車之鑒!”
“臣等謹遵聖諭!必當鞠躬盡瘁,報效陛下,不負朝廷!”以柳敏之為首的新科進士們,激動地跪倒在地,山呼萬歲。他們的聲音哽咽,卻充滿了真摯的感激與澎湃的決心。
這場科舉風波,以雷霆手段得以平息。它像一場風暴,滌蕩了初生的科場汙濁,雖然暴露了弊端,卻也極大地彰顯了皇帝維護科舉公平的決心。
消息傳開,天下寒門士子無不歡欣鼓舞,對新朝的認同感空前高漲。即便是那些心懷不滿的士族,也暫時收斂了許多,深知皇帝在此事上絕無妥協可能。
科舉製度,在這場風波之後,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因其程序的進一步完善和皇帝強有力的背書,變得更加權威,真正成為了天下士子心中相對公平的晉身階梯,為帝國源源不斷地選拔著人才。柳敏之等人的名字,也作為這場風波中最終正義的象征,被載入史冊。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