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地位
字數:5774 加入書籤
遼西府,知府衙門。
知府孟學文吃過早飯後,就早早地到了公事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見到孟學文到了公事房。
一名書吏抱著厚厚的一摞需要處理的公文,放在了孟學文的書案上。
這書吏緊跟著又給他沏了一杯熱茶放在了順手的位置。
孟學文賦閑在家多年,一度靠教書為業。
幾個月前遼西局勢動蕩,叛軍肆虐。
孟學文攜家帶口逃至遼陽府,以避戰亂,無奈棲身於破敗廟宇之中,衣食無依,境況淒涼。
好在小侯爺曹風收留了他,委以重任。
如今更是舉薦他為遼西府知府。
朝廷的正式任命已經下來了。
孟學文如今是鹹魚翻身,成了坐鎮一方的父母官。
他對小侯爺曹風感激涕零,為報答曹風的知遇之恩,這辦差也格外的勤勉細致。
他抿了一口茶後,這才翻開了放在最上麵的一份公文。
這一份公文是新上任的屯田使周純剛呈送上來的。
最主要的內容是現在遼西開荒,農具、耕牛缺額甚多,請求知府衙門協調解決。
與此同時。
小侯爺曹風這一次從山裏俘獲招撫了大量的馬賊山匪。
小侯爺曹風要求設立十個屯墾營,以安置這些馬賊山匪。
這屯墾營設在何處?
這上萬馬賊山匪的吃住怎麽解決?
屯田使周純剛已經擬定了一份解決方案。
都需要知府衙門這邊定奪。
孟學文對於自己這個學生周純剛的才幹是很欣賞的。
他不僅僅能提出問題,更是能提出應對的解決之策,這就相當難得。
“開荒屯墾那邊缺少農具、耕牛,這可是大問題,必須馬上解決。”
孟學文略作思索,隨即緩緩開口。
“知府衙門拿一萬兩白銀,去找遼西商行的張永豪張東家。”
孟學文吩咐說:“速請遼西商行著手緊急采購農具與耕牛。”
“這些農具和耕牛采買回來後,可以先租借給開荒的百姓,供他們使用。”
孟學文在說話間,一名書吏已經研墨提筆,刷刷地記了起來。
遼西商行是曹風拉著遼西地方上的一些大戶一起投資組建的。
遼西商行現在最主要的職能是從外邊去采買遼西緊缺的各類物資,確保遼西物價穩定。
如今遼西商行已經組建了好幾支規模龐大的車隊、馬隊。
他們源源不斷地將遼西所需的糧食、布匹、茶葉、針線等采購回來。
遼西商行在遼西如今開設的各類店鋪,已經多達數十家。
大量的物資湧入遼西,遼西高昂的物價已經被打壓了下來。
現在遼西不僅僅秩序趨於穩定,商貿也在逐漸複蘇。
現在屯墾需要大量的農具、耕牛。
孟學文第一個想的就是張永豪的遼西商行。
現在也隻有遼西商行有這個能力,快速從外麵采買這些物資。
遼西商行的背後站著的是遼西軍和曹風這位小侯爺。
他們隻要打出遼西商行的旗號。
沿途的那些山匪流寇,也不敢輕易招惹,這就確保了各類物資能順暢地流入遼西。
“至於屯墾營的選址,屯田使周純剛選的這幾個地方都不錯。”
“我看無須另擇他處了。”
孟學文沉吟片刻後道:“待小侯爺將那些馬賊山匪押解回來,便直接安置於周純剛所選之地。”
“告訴周純剛。”
“要他抓緊時間,帶人緊急搭建一批房屋,做好安置的事宜。”
“這些馬賊山匪願意接受招撫,那就要妥善安置好。”
“務必周全考慮,所需被褥、糧食等物資,我自會派人送去。”
“可不能讓他們再鑽進山裏去當山匪馬賊,為禍一方了。”
孟學文對於安置馬賊山匪到屯墾營是很重視的。
這些馬賊山匪安置好了,那對於遼西的長治久安是極其有利的。
隻要遼西沒有了這些馬賊山匪的襲擾劫掠,局勢穩定。
那遼西就能一天比一天好。
反之。
若是這些人再次落草為寇,那將會極大影響遼西的發展。
孟學文吩咐後,當即就有書吏寫好了回複公文。
孟學文簽字用印後,書吏馬上就拿著回複公文出門,派人送走。
孟學文並沒有歇息。
他喝了一口熱茶後,又拿起了另外的一份公文。
“嗯?”
“遼西紀實?”
“這是何物?”
看到這一份新的公文,孟學文有些疑惑。
“知府大人!”
“這是幕府的首席幕僚陸一舟首席派人送來的。”
一名複州接收的書吏當即開口解釋。
“陸首席要咱們知府衙門將此《遼西紀實》分發各處宣讀。”
孟學文聞之,麵色微沉,不悅之情溢於言表。
自家小侯爺成立幕府他是知曉的。
陸一舟成為首席幕僚,他也沒意見。
畢竟陸一舟曾侍奉老侯爺,今又佐小侯爺,其人品才幹,自當無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陸一舟現在卻以首席幕僚的身份,開始吩咐他這個知府做事。
這就有些僭越了。
陸一舟這個首席幕僚隻不過是小侯爺的私人幕僚而已。
他可是大乾堂堂正正的遼西知府。
哪有私人幕僚吩咐朝廷命官辦差的?
這陸一舟也太將自己當回事兒了。
孟學文心情不悅。
他將那份沉甸甸的《遼西紀實》輕輕擱置於案頭,打算暫且擱置一旁,讓其冷卻幾日。
可是他轉念一想。
陸一舟作為小侯爺幕府的首席幕僚,應該知道分寸的。
可他還是將此物送到了知府衙門。
那他是不是遵從小侯爺的吩咐呢?
自己若是將其擱置不辦,小侯爺怪罪下來,自己擔待不起。
想到這裏後。
孟學文猶豫片刻後,終是伸手將那份《遼西紀實》重新拾起,握於掌中。
他將其展開,細細地研讀起來。
讀完遼西紀實後,孟學文心裏暗道一聲好險。
此遼西紀實裏麵就寫了兩件事。
一則是寫了小侯爺領兵進山剿匪之事,二則是小侯爺體察民情,遼西軍幫百姓做事的事兒。
很顯然。
這遼西紀實是為了吹捧自家小侯爺的功績而寫的。
這目的嘛,自然是不言而喻。
這裏麵的內容雖有一些誇大之處,可總體而言,並沒有什麽問題。
孟學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中既有不屑,又似乎藏著幾分感歎。
這陸一舟能這麽快當上小侯爺的首席幕僚,看來這拍馬屁的功夫還是不賴的。
可會拍馬屁,何曾不是一種能力呢。
他搗鼓出的這個遼西紀實一旦讓世人熟知,那小侯爺的聲望必定會再上一個台階。
隻是他一個首席幕僚,吩咐自己堂堂知府去做這些事兒。
他還是覺得心裏膈應得慌。
可這是吹捧自家小侯爺的事兒,他也不敢怠慢。
“將此遼西紀實多謄抄幾份,除了張貼到城門口等顯眼之處外。”
“再讓各衙門的官吏也要好好地讀一讀,給百姓講一講。”
孟學文說著,補充了一句:“再拿一份去遼西的茶樓,找一個說書人,讓其給百姓宣講。”
“小侯爺智勇兼備,剿匪建功,且仁義布施於民,治軍嚴謹,實乃當世之楷模,宜廣為傳頌。”
“遵命!”
有書吏當即答應了下來。
喜歡皇上,您發配邊疆的廢物稱帝了!請大家收藏:()皇上,您發配邊疆的廢物稱帝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