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竹林七賢之首:一代名士阮籍的醉與醒

字數:4036   加入書籤

A+A-


    以《晉書》、《三國誌》、《世說新語》等史書記載為依據,整理的晉代名士阮籍的生平年表。
    阮籍生平年表公元210年–263年)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因其任誕放達的行事風格與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被後世視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一、 家世與早年210239年)
    公元210年東漢建安十五年)生於陳留尉氏。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才華橫溢,深受曹操賞識與重用,任丞相倉曹掾屬。因此,阮籍出身於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政治地位的士族家庭。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載:“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
    約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阮瑀去世,阮籍時年約三歲。他由母親和兄長撫養長大。雖然幼年喪父,但家族的聲望和父親的文學遺產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料依據:阮瑀卒年據《三國誌》裴鬆之注引《文士傳》等考證。
    少年時期約220230年) 天賦顯現,史載阮籍自幼聰慧,誌向遠大。八歲能寫文章,酷愛《詩經》、《書經》,並習劍術。他性格恬靜,喜怒不形於色,但內心孤高。
    閉門讀書:他曾一度閉門苦讀,數月不出家門。又喜好遊山玩水,經日忘歸。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籍容貌瑰傑,誌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
    二、 初次涉世與隱居240248年)
    約公元240年魏正始元年 初仕即辭,太尉蔣濟聽聞阮籍的才名,征召他為自己府中的掾屬。阮籍起初不願,在鄉鄰勸說下勉強赴任,但不久後便稱病辭官歸鄉。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
    公元242年正始三年)二次短暫出仕,曾任尚書郎,但任期很短,再次以病去職。
    正始年間240249年)竹林之遊,這一時期,阮籍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人,常在河內郡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的竹林中聚會,清談、飲酒、彈琴、吟嘯,不問世事,世稱“竹林七賢”。這是阮籍一生中相對逍遙的時期。
    史料依據:“竹林七賢”的記載最早見於《世說新語》及《晉書》。
    三、 高平陵之變後的矛盾與掙紮249254年)
    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 政治劇變: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及其黨羽,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政治環境變得極其殘酷和恐怖,“天下名士減半”。這一事件深刻影響了阮籍的處世態度,迫使他更加謹慎。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被迫出仕,司馬懿任命阮籍為從事中郎。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繼續把持朝政,阮籍仍任此職。這標誌著他正式進入了司馬氏的幕府,開始了“仕於亂朝”的矛盾生涯。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及宣帝司馬懿)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帝崩,複為景帝司馬師)大司馬從事中郎。”
    四、 放達避禍與內心苦悶的巔峰255262年)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封關內侯,任散騎常侍:司馬師平定毋丘儉叛亂後不久去世,其弟司馬昭繼掌大權。阮籍因其聲望,被封為關內侯,徙官散騎常侍。
    求任東平相:他主動向司馬昭請求出任東平太守,並留下了“騎驢上任”、“拆牆辦公”的佳話,十數日後便返回洛陽。此舉被視為他對現實政治架構的一種象征性嘲諷和實驗。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及文帝司馬昭)輔政,籍嚐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任職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期,“青白眼”:阮籍母親去世時,嵇康的哥哥嵇喜前來吊唁,阮籍因其俗禮,以“白眼”相對;待嵇康帶著酒和琴而來,他才大喜,報以“青眼”。此為“青白眼”典故的由來。
    “吐血數升”:居喪期間,他依然在司馬昭的宴會上飲酒食肉,但回家後卻因極度悲傷而吐血數升,身體垮塌。這體現了其外表放達與內心至孝的劇烈衝突。
    “鄰家美婦”:鄰家酒坊有美豔少婦當壚賣酒,阮籍常去飲酒,醉後便臥於其側。其夫察之,知其天性坦蕩,並無邪念。
    “窮途之哭”:他時常獨自駕車,不循路徑,任由馬匹行走,直至道路盡頭,便慟哭而返。這是他內心苦悶與對時代無路可走之絕望的象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史料依據:以上事跡均散見於《晉書·阮籍傳》及《世說新語》。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任步兵校尉:他聽說步兵校尉兵營的廚子善於釀酒,還存有三百斛美酒,便主動請求擔任步兵校尉。因此,世人也稱他為“阮步兵”。到任後,他不管事務,終日與劉伶等人酣飲。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
    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拒絕聯姻,大醉六十日:司馬昭想與阮籍聯姻,讓兒子司馬炎後來的晉武帝)娶阮籍的女兒。阮籍不願,又無法明拒,於是連續大醉六十日,使得司馬昭派的媒人始終無法開口提親,此事最終作罷。這是他運用“醉酒”作為政治盾牌最成功的一次。
    撰寫《為鄭衝勸晉王箋》:在司馬昭進爵晉公、加九錫的關鍵時刻,公卿們需要一道勸進表。眾人逼迫阮籍執筆,他於沉醉中一揮而就,文辭清壯,被譽為“神筆”。此文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汙點,也反映了他被迫服務於司馬氏的無奈與痛苦。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詳細記載了這兩件事。
    五、 逝世與影響263年及以後)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冬逝世,在完成《勸進箋》後不久,阮籍於洛陽鬱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
    臨終遺言:其子阮渾字長成)想效仿父親的放達之風,阮籍製止說:“仲容阮鹹)已預之,卿不得複爾!” 此言意味深長,表明他深知自己行為的不得已,並不希望後代效仿。
    史料依據:《晉書·阮籍傳》載:“籍本有濟世誌,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文學成就:阮籍是魏晉玄學與詩歌的代表人物。其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開創了中國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風格隱晦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深刻表達了在黑暗政治下的憂生與苦悶。
    思想著作:著有《通老論》、《達莊論》、《大人先生傳》等哲學名篇,推崇老莊思想,激烈抨擊虛偽的禮法之士。
    阮籍的一生,是在曹魏與司馬氏殘酷權力鬥爭的夾縫中求生存的一生。他以“醉酒”為盾,以“放達”為矛,用一係列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來包裹其內心的巨大痛苦、堅守與濟世之誌。他的年表,是一部名士在亂世中如何保全性命與人格的掙紮史,也是魏晉那個特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