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苗語傳訊,四海同春

字數:1900   加入書籤

A+A-


    焚天穀的新苗紮根半月後,通脈藤的光帶裏突然傳來一陣帶著硫磺味的脈語,急促又熱烈。石敢當舉著脈語符湊近聽,符紙燙得他差點撒手:“是火脈在喊‘漲了漲了’!岩漿離地表太近,穀口的地脈花快被烤蔫了!”
    水靈兒立刻通過光帶呼喚焚天穀的新苗,片刻後,光帶中浮現出幼苗的影像——它正用葉片對著岩漿的方向,星紋亮起,脈語化作一道淡金色的屏障,將灼熱的氣浪擋在花田外。地脈花的葉片漸漸舒展,還朝新苗“晃了晃”,像是在道謝。
    “它學會用星力築屏障了!”水靈兒驚喜地拍手,“比我們教的還厲害,居然能借力打力,把岩漿的熱氣引到地脈泉裏,給泉水加熱呢!”
    陳默站在觀星台,看著光帶中流轉的屏障虛影,手腕上的地脈印記傳來溫暖的悸動。自新苗們紮根各地,九閣的地脈異常率比往年降低了七成,小到蟲災、淤塞,大到滑坡、岩漿異動,都能被新苗提前預警,甚至自行化解。
    “這才是‘四海同春’的真意。”蘇清月遞給他一張剛繪製的九州脈語分布圖,圖上每個新苗紮根的節點都亮著綠光,“以前總擔心顧此失彼,現在有這些小家夥當‘哨兵’,九閣的地脈就像連了神經,一點動靜都瞞不過去。”
    瘋和尚扛著一捆“傳訊藤”走來,藤條上掛著小小的銅鈴,鈴舌是用星核晶片做的:“給新苗們配個‘鈴鐺’,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搖鈴就能傳訊,比光帶影像快十倍。你聽這聲兒,脆不脆?”他晃了晃藤條,銅鈴發出清越的響聲,光帶中正在東海“巡邏”的喚脈花新苗立刻晃了晃葉片,像是在回應。
    阿木則在編寫《新苗培育手冊》,裏麵詳細記錄著不同地域新苗的養護方法:“焚天穀的新苗要多澆涼泉,防灼傷;觀潮台的要多曬月光,增韌性;雪域的得摻點冰魄粉,抗嚴寒……比養孩子還細致。”
    石敢當和水靈兒帶著傳訊藤,沿著通脈藤的光帶給新苗們“送鈴鐺”。在南嶺的望嶽草旁,新苗正用葉片纏著一根鬆動的地脈根須,看到他們來,立刻發出歡快的脈語,星紋亮得像小太陽;在北境的雪脈草邊,新苗頂著薄雪,葉片上結著冰晶,卻依舊精神,用脈語說“這裏的冬天很有趣,雪落下來像唱歌”。
    回程時,光帶中突然傳來急促的鈴聲,是靜心庵的新苗在求助——庵後的竹林地脈突然“鬧脾氣”,根須亂纏,把靜心蓮的根莖都勒住了。石敢當剛要調遣附近的新苗支援,就見光帶中閃過幾道綠光,是南嶺和懸空寺的新苗順著通脈藤“跑”了過去,用星力輕輕分開纏結的根須,靜心蓮的葉片立刻舒展了。
    “它們自己組隊幫忙了!”水靈兒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脈語裏說‘朋友就要互相幫’,是跟咱們學的嗎?”
    少年撓撓頭,突然覺得手裏的工兵鏟沒那麽沉了:“可能……是跟地脈學的吧?你看九閣的地脈,不也一直互相幫襯著嗎?”
    守脈亭的風鈴在暮春的風中輕響,與傳訊藤的銅鈴聲、新苗們的脈語、地脈的流動聲交織在一起,像首四海同慶的歌謠。陳默望著光帶中那些忙碌的新苗身影,忽然明白,最好的守護不是事必躬親,而是教會土地自己“說話”、自己“互助”,就像父母教會孩子走路,然後笑著看他們奔向遠方。
    灰棱趴在育苗架旁,看著剛發芽的新苗,尾巴輕輕掃過地麵,像是在給它們“加油”。小家夥額間的星屑與新苗的星紋遙相呼應,暖得像把小太陽。
    屬於新苗的故事,還在繼續。當它們在九州的每個角落紮根、成長、互助,當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屬於自己的脈語,四海同春,便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流淌在土地深處的,生生不息的現實。
    傳訊藤的銅鈴還在響,新苗的脈語還在流,守護的春天,正沿著通脈藤的光帶,蔓延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