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藤網成界,萬物共棲

字數:1663   加入書籤

A+A-


    當四海的共生花連成一片時,通脈藤的光帶已不再是單純的金色,而是融入了萬種色彩——雨林的翠綠、草原的青黃、海島的碧藍、戈壁的赭紅,在九州上空織成一張流動的彩網,連星辰的光芒都透過網眼,灑下斑斕的光斑。
    石敢當蹲在總壇最高的山巔,看著彩網中流淌的脈語。最近,他發現連山林裏的走獸、天上的飛鳥,都開始跟著脈語的節奏活動:鹿群會順著藤網的綠光遷徙,避開幹旱的山穀;候鳥遷徙時,會繞著彩網的節點盤旋,像是在確認方向。
    “阿木前輩說這叫‘萬物共棲’,”少年手裏轉著顆通心鑰籽實,“藤網成了新的‘界’,不是用來隔開啥,是告訴萬物‘哪能去,哪該留’,比官府立的界碑管用多了。”
    水靈兒提著竹籃,裏麵裝著給候鳥準備的“脈語食”——用星核果和各地的穀物混合而成,顆粒上印著小小的脈語符號,鳥兒吃了,就能順著藤網的指引找到遷徙的捷徑。“你看這群大雁,”她指著天空中排成“人”字的雁陣,“去年有三隻掉隊,今年跟著脈語食走,一隻都沒少,還多帶了幾隻雛雁回來。”
    陳默站在觀星台,望著彩網籠罩的九州大地。隕骨在掌心泛起溫潤的光,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藤網不僅連接著地脈,更在調和萬物的氣息:猛獸的凶性被藤網的脈語柔化,不再輕易襲擊村莊;毒蟲的毒性被稀釋,卻保留了入藥的功效;連最桀驁的野馬,都願意跟著共生藤的指引,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繁衍生息。
    “這才是‘藤網成界’的真意。”白長老的聲音帶著釋然,老人正用彩網的光絲編織“護生符”,符上的紋路能安撫躁動的生靈,“以前總想著‘人定勝天’,現在才明白,真正的守護,是讓萬物各安其位,互不侵擾,像這藤網一樣,看似有界,實則相融。”
    蘇清月帶著村民在藤網的節點旁搭“共棲棚”,棚子一半給旅人歇腳,一半給受傷的鳥獸療傷。“昨天救了隻斷翅的鷹,”她指著棚角的巢穴,“藤網的脈語在給它治傷,今天就能撲騰翅膀了,剛才還幫著趕走了偷雞的黃鼠狼,跟通人性似的。”
    瘋和尚則在共棲棚邊支起“說禪台”,台上擺著脈語琴,他一邊彈琴,一邊對著鳥獸“講經”。琴聲與脈語相融,連最膽小的兔子都敢湊到台邊,啃他手裏的星核果幹。“你看這兔子,”老和尚笑著扔出塊果幹,“以前見人就跑,現在知道咱不會傷它,比村裏的狗還親近。”
    阿木則在編寫《萬物共棲譜》,把不同生靈的習性與脈語的對應關係記下來:狼嚎帶著“領地”的脈語時,不可靠近;鳥叫混著“求救”的節奏時,必是遇險;甚至連蛇的“嘶嘶”聲,都能分辨出是“無害”還是“警告”。“獵人看了這譜,就知道哪片山該繞著走,哪片林能安心打獵,再也不會誤殺保護的獸類了。”
    立冬那天,通脈藤的彩網突然泛起柔和的白光,所有的脈語都變得悠長而寧靜。水靈兒的脈語符暖得像團火,她感應片刻後,輕聲道:“是萬物在‘越冬’。藤網說要給山林的走獸留足食物,給遷徙的候鳥鋪好暖路,給蟄伏的蟲豸蓋層厚土,讓大家都能安穩過冬,明年開春再好好相見。”
    石敢當扛著捆幹草,往共棲棚後的山洞裏送——那是藤網指引的“獸類越冬洞”,裏麵鋪著共生藤的枯葉,暖和得很。“你聽這洞裏的‘嗚嗚’聲,”他放下幹草笑道,“是熊在道謝呢,說去年沒找到好地方,今年有藤網指路,再也不用挨凍了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