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藤生
字數:2261 加入書籤
天剛蒙蒙亮,九州柱旁就傳來細微的響動。不是人的腳步聲,而是泥土被頂開的輕響,像有什麽東西在土裏使勁兒。
陳默揉著惺忪的睡眼走過去,借著晨光一看,隻見《藤記》藤紙下方的地麵上,冒出了一截嫩綠色的芽尖,裹著層濕潤的泥土,正努力地往上頂。更奇的是,芽尖上還沾著點星花蜜的金紅,顯然是從九州柱的“家”字符號裏鑽出來的新藤。
“它長出來了。”陳默輕聲說,生怕驚擾了這初生的生命。
蘇清月也聞聲趕來,看到新藤芽時,繡繃差點從手裏滑落。“是《藤記》引出來的?”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撥開周圍的土粒,“根須上還纏著藤紙的纖維呢。”
果然,那嫩白的根須上,纏著幾縷從藤紙上脫落的光藤纖維,正隨著芽尖的生長輕輕顫動。石敢當扛著鋤頭過來,看到這景象,黝黑的臉上露出少見的笑意:“這就叫‘記生藤’,老輩人說,隻有被真心記掛的故事,才能催出這種藤。”
他放下鋤頭,蹲在旁邊,用手掌虛虛地護著芽尖:“得給它騰地方,別讓往來的人踩著。”
阿木提著水桶過來澆水,水珠落在芽尖上,折射出七彩的光。“這藤靈得很,你看它往哪長。”順著他指的方向,眾人發現那芽尖不是筆直往上,而是微微偏向《藤記》的繡繃,像在朝著那些繡線裏的故事生長。
守脈亭的孩子們也跑來了,圍著新藤芽嘰嘰喳喳。“它會開花嗎?”“能長得比九州柱還高嗎?”“要不要給它起個名字?”
陳默想了想,提筆在《藤記》的續頁上寫下:“記生藤,因念而生,循憶而長。”寫完,他把藤紙往旁邊挪了挪,讓陽光能剛好落在芽尖上。
“就叫‘憶藤’吧。”他說,“讓它跟著《藤記》裏的故事長,長到能遮住總壇的天,讓每個來的人都能在藤蔭裏,看見以前的故事。”
接下來的日子,憶藤長得飛快。清晨看時剛過腳踝,傍晚就躥到了膝蓋;前幾日還細得像絲線,轉眼間已能繞著九州柱纏上半圈。更奇的是,藤葉上會時不時浮現出細碎的光斑,湊近了看,竟是《藤記》裏記下的畫麵——阿古拉埋奶豆腐的側影,南洋漁人修補漁網的手勢,守脈人編藤環時彎曲的手指……
“它在‘看’《藤記》呢。”蘇清月繡著新的圖案,抬頭就見憶藤的一片葉子正貼著繡繃,光斑裏是她剛繡好的北境雪景,“你看,它把雪的白,都吸到葉瓣上了。”
石敢當用憶藤的嫩枝編了個小筐,掛在九州柱上:“以後新來的念想,就往這筐裏放,讓憶藤自己‘讀’,省得咱們再動筆。”
阿木則把新釀的酒埋在憶藤根旁:“給它也添點味兒,長出來的藤葉,才帶著咱們總壇的酒香。”
陳默每天都會在憶藤旁站一會兒,看著它的枝葉往《藤記》的方向伸展,看著光斑裏的故事一天天變多。他知道,這藤不會停,就像那些被記住的人、被珍藏的故事,永遠不會真正消失。
這天夜裏,風雨突至,狂風卷著雨點抽打總壇,憶藤的枝葉被吹得劇烈搖晃,像是隨時會被折斷。陳默披著蓑衣跑出去,看到憶藤的主藤已經被風吹得偏離了九州柱,眼看就要被連根拔起。
“快!拿繩子來!”他大喊著,石敢當和阿木立刻找來堅韌的藤繩。三人合力,小心翼翼地把憶藤的主藤綁回九州柱上,用竹片固定好被風吹歪的枝丫。
風雨中,憶藤的葉子緊緊貼在《藤記》的藤紙和繡繃上,像是在拚命護住那些故事。陳默摸了摸被雨水打濕的藤葉,竟感覺到一絲微弱的顫動,像是在害怕,又像是在道謝。
“別怕,”他低聲說,“有我們在,丟不了。”
第二天風雨過後,陽光重新灑滿總壇。憶藤雖然斷了些細枝,但主藤依舊牢牢纏著九州柱,葉片上的光斑比往日更亮了,那些畫麵也更清晰——有昨夜三人冒雨護藤的身影,被憶藤悄悄記了下來,成了《藤記》新的一頁。
陳默看著那光斑裏的身影,突然笑了。他提筆在續頁上寫下:“藤記不止,憶藤不枯;人心不散,總壇不敗。”
憶藤的枝葉在陽光下輕輕舒展,朝著更高的地方生長,像在回應他的話。藤葉間的光斑流轉,映照著總壇來來往往的人,映照著那些新舊交織的故事,在九州柱旁,織成了一片永遠不會褪色的蔭涼。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