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蜜罐裏的約定
字數:2242 加入書籤
秦老埋下紫蜜陶罐的地方,很快長出了全新的牽星草。草葉緊緊貼著陶罐生長,根須像層柔軟的絨布裹住陶身,光粒順著根須鑽進罐口,在裏麵織出層發光的網,像給蜜罐蓋了層透明的蓋子。
“它們在給蜜保暖呢。”阿念蹲在旁邊看,翻譯機的探針插在草葉上,屏幕跳著字:【陶罐溫度穩定在18c,紫蜜發酵正常,已注入3000單位光粒活性菌。】
“光粒活性菌?”周明湊近觀察,罐口的光網裏果然有無數個針尖大的光點在遊動,“是光粒分解成的微生物,能讓蜜發酵時保留更多光能量。”
秦老每天都會來陶罐旁坐會兒,有時給牽星草澆點山泉水,有時就對著陶罐說說話。“曉丫頭,明年的蜜節要請誰來呀?”他摸著草葉輕聲問,翻譯機立刻跳出:【已收到37份申請,含城市21份,山村16份,火狐1份備注:要吃蜜漬雞肉幹)。】
“這小家夥還真會提要求!”秦老被逗笑了,從口袋裏掏出塊雞肉幹放在地上,火狐不知從哪裏竄出來,叼起肉幹就往陶罐旁跑,把肉幹埋在牽星草根部,像在存“入場券”。
城裏的月光茶會成了每周慣例。孩子們輪流帶食材來搭配光粒茶:有人帶烤得焦香的紅薯,說要配“土腥甜”的茶湯;有人帶進口的巧克力,說要試試“霓虹甜”和可可的碰撞;那個甜點師的女兒則帶來了試驗品——用雙城草花粉做的餅幹,餅幹上的紋路在光線下會發光,像能吃的光結。
“翻譯機說這餅幹的‘光甜值’達標了!”小姑娘舉著翻譯機,屏幕上顯示【光甜值89分,建議增加牽星草蜜塗層,可提升至95分】。眾人嚐了嚐,果然加了紫蜜的餅幹更有層次,甜裏帶著星星草的清苦,像把黑風穀的風也揉了進去。
周明根據翻譯機的反饋,製定了套“光粒甜品標準”:光甜值6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優質,90分以上可標注“光網認證”。標準傳到各個光結覆蓋區,立刻引起了“研發熱潮”——鄰省山村用當地的山楂做了光粒糖葫蘆,酸甜裏裹著褐紅色的光;雲霧山的村民用玉米做了光粒窩窩頭,粗糧的香混著紫米的甜,成了秦老最愛吃的點心。
失明的小男孩成了最權威的“味覺評委”。他不用看標簽,光靠舌尖的感受就能說出甜品的“光甜值”,誤差不超過3分。“這個少了月光的涼,”他嚐了塊城裏送來的蛋糕,“光粒在裏麵跑得太急,像沒睡夠。”翻譯機檢測後,果然顯示光粒活性過高,與標準值偏差4分。
“他比儀器還準。”周明感慨道,男孩的味蕾似乎能和光粒產生共振,“是長期喝光粒茶的緣故,他的身體已經能‘讀懂’光的味道了。”
光結的“蜜節倒計時”開始出現在翻譯機的屏幕上。每天清晨,黑風穀的光結都會更新剩餘天數,後麵跟著各地的準備進度:【距蜜節還有100天,城市甜品台完成70,雲霧山蜂箱檢修完畢,鄰省山楂備貨充足,火狐的雞肉幹已儲存23塊】。
阿念把這些進度畫成漫畫,貼在實驗室的牆上。最新一幀畫著火狐蹲在陶罐旁,數著地上的雞肉幹,旁邊的光結舉著塊牌子,上麵寫著“禁止偷吃”。火狐看到漫畫時,竟真的對著陶罐後退了兩步,委屈地蹭了蹭阿念的褲腿,像在辯解自己沒偷吃。
陸老師帶著城裏的建築師來勘察蜜節場地。他們計劃在黑風穀的光網中心搭座“光晶舞台”,用透明的材料做成,讓光結的光紋能透過舞台照上來,演員踩在上麵像踩在流動的光裏。“還要建條‘甜品長廊’,”陸老師指著圖紙,“從穀口一直到舞台,每個光結分身的位置都擺上當地的特色甜品,像條會發光的美食街。”
秦老把秦曉當年養蜂的工具都翻了出來:褪色的蜂帽、生鏽的割蜜刀、刻著“曉”字的木勺。他要在蜜節那天,用這些老物件現場割新蜜,讓孩子們看看光粒蜜是怎麽來的。“曉丫頭總說,好東西要讓人知道來處,”老人摩挲著木勺上的刻字,“光的甜,也該讓人知道它的根。”
翻譯機的屏幕在夜裏突然亮了,光結的文字帶著前所未有的溫柔:【月光在陶罐裏釀了首詩,說蜜節那天,要讓所有來的人,都嚐到思念的甜。】
林羽把這句話抄在《星草劄記》裏,窗外的月光正透過實驗室的玻璃,在地上淌成條銀色的河。陶罐旁的牽星草輕輕搖晃,像在給詩打拍子,而火狐的呼嚕聲,像句溫柔的注腳,藏在光與影的縫隙裏。
蜜還在發酵,約定還在生長,所有的甜,都在靜靜等待那個月圓的日子,在光裏,在笑裏,在每個人的舌尖與心頭,輕輕綻放。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