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
字數:7321 加入書籤
倉庫地下實驗室的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電路板氣味。顏旭盯著顯微鏡下那片布滿納米級電路的矽晶圓,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那架紫檀木算盤。這是“琉璃計劃“的第三版設計樣片,也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又失敗了。“李思遠摘下防靜電手套,聲音嘶啞,“漏電率超出標準三倍,功耗根本壓不住。“
張猛一拳砸在防震工作台上:“沒有晶源的高端芯片,我們就是在用鋤頭造航天飛機!“
顏旭緩緩直起身,目光掃過實驗室裏疲憊的團隊。牆上那張巨大的技術路線圖,在“芯片自研“這個節點上已經畫了七個紅色的叉。
“流片費用需要多少?“他問。
李芸快速敲擊計算器,臉色逐漸發白:“如果找台積電流片,28納米工藝,一次就要八千萬。這還不包括封裝測試......“
周教授摘下老花鏡,揉了揉通紅的眼睛:“而且流片成功率,通常不超過30%。很可能要反複修改重來。“
實驗室陷入死寂。這個數字意味著,單是試錯成本就可能耗盡公司全部資產。
當晚的董事會,在倉庫二樓的臨時會議室召開。
窗外暴雨如注,雨水順著鐵皮屋頂的裂縫滴落,在塑料桶裏發出單調的聲響。長青資本的趙哲通過視頻參會,畫麵不時因信號不良而閃爍。
“顏總,“趙哲的聲音帶著歉意,“基金風控委員會明確表示,不能再投資芯片這種**險項目。“
李芸將財務報表投影到牆上:“公司賬上還有九千三百萬現金,但下個月要支付供應商欠款四千多萬......“
“也就是說,“張猛打斷道,“我們連一次流片的錢都湊不齊?“
顏旭始終沉默。他走到窗前,望著雨中模糊的城市燈火。那些燈火裏,有通天集團的摩天大樓,有晶源微電子的研發中心,有無數認為他們必敗的觀望者。
突然,他轉身麵對所有人:“啟動"琉璃計劃",必須啟動。“
會議室裏響起倒吸冷氣的聲音。
“錢從哪裏來?“趙哲在視頻裏問。
顏旭的目光掃過每一張臉,最後定格在牆上那幅“可靠“的書法作品上。
“如果"琉璃"失敗,“他的聲音平靜得可怕,“我顏旭個人承擔所有債務,淨身出戶。“死一般的寂靜中,周教授顫巍巍地站起來。
“你瘋了!“老人激動得胡子都在發抖,“這是要把身家性命都賭上去!“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顏旭反問,“繼續被通天卡著脖子,等到最後一點市場份額都被蠶食殆盡?“
李芸紅著眼睛計算:“如果把公司全部資產抵押,加上顏總個人擔保,最多能湊到一億兩千萬。但這意味著......“
“意味著不成功,便成仁。“顏旭接話。
張猛猛地站起來:“我跟你一起賭!我把房子抵押了!“
“還有我!“李思遠緊接著說,“我雖然沒房,但我可以預支十年工資!“
視頻裏的趙哲長歎一聲:“我會盡力說服投資委員會......至少保留現有的投資額度。“
深夜,顏旭獨自留在實驗室。他打開保險櫃,取出“琉璃計劃“的全部設計資料。這些圖紙凝聚著團隊三年的心血,每一個晶體管布局都經過精心計算。
手機震動,是陳瑾瑜發來的消息:“聽說你們要自研芯片?需要幫忙嗎?“
顏旭回複:“不必。這次我們要靠自己。“
他走到測試台前,接通最後一版樣片的電源。示波器上的波形依舊不穩定,但某個瞬間,他捕捉到了一絲希望的信號——在特定電壓下,芯片的某個模塊表現出驚人的穩定性。就是這個瞬間,讓他下定決心賭上一切。
雨停了,月光從倉庫的天窗灑落。顏旭在地板上鋪開中國地圖,在那些被標記為“邊緣市場“的區域畫上箭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據點,現在成了他們背水一戰的底氣。
當第一縷晨光映亮地圖時,他在筆記本上寫下:“琉璃計劃,破釜沉舟。要麽成為燎原星火,要麽化作警示後人的灰燼。“這個決定很冒險,但有些路,明知艱險也要走。因為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國貿三期80層的雲頂酒吧,俯瞰著北京城的萬家燈火。顏旭坐在角落的卡座裏,麵前的威士忌一口未動。他對麵坐著自稱“金宸資本“合夥人的劉建明,此人腕上的百達翡麗在昏暗燈光下閃著幽微的光。
“顏總,星科電子是個完美的殼。“劉建明將一份文件推過桌麵,“淨資產為正,無重大訴訟,股東結構簡單。最關鍵的是......“
他壓低聲音:“證監會那邊,我們已經打點好了。“
顏旭翻開文件,看到星科電子近三年的財報時不禁皺眉:“這家公司主營業務幾乎停擺,賬上卻趴著兩億現金?“
“這都是細節。“劉建明笑著擺擺手,“重要的是,借殼成功後,你們馬上可以從資本市場融資二十億。想想看,二十億!足夠"琉璃計劃"流片十次了。“
窗外,一輛救護車的警笛聲由遠及近,像極了警示的哨音。
回到倉庫,顏旭連夜研究借殼上市的案例。
當他打開“德隆係“的資料時,手指不由自主地收緊。唐萬新通過控製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構建的資本大廈,最終崩塌時引發的連鎖反應,讓整個中國資本市場至今心有餘悸。
“看這裏。“周教授指著德隆係的運作模式,“他們也是從借殼開始,通過資本運作不斷放大杠杆,最後......“
老人沒有說完,但顏旭明白他的意思。牆上的時鍾指向淩晨三點,桌上散落著數十份借殼失敗的案例——財務造假、關聯交易、資金占用,每一個雷區都足以讓企業萬劫不複。
“但我們沒有選擇。“李芸紅著眼睛說,“供應商已經開始催款,再不解決資金問題......“
這時,顏旭的手機收到劉建明發來的新消息:“顏總,通天的楊誌遠今天約見了星科的大股東。時間不等人啊。“
第二天,顏旭帶著團隊實地考察星科電子。
位於河北的工廠早已停產,生鏽的設備上落滿灰塵,隻有財務室裏還在運轉。會計主管拿出厚厚的賬本,眼神閃爍不定。
“這些都是經過審計的。“主管信誓旦旦地說。
但細心的李芸在查看銀行流水時發現異常:“為什麽每個月都有一筆固定資金往來,對方是家注冊在維京群島的公司?“
主管的額頭滲出細汗:“那是......海外業務結算。“
回程的車上,一直沉默的司機突然開口:“顏總,我在星科開了十年車。他們老板去年就跑到國外去了,現在管事的是他小舅子,嗜賭如命。“顏旭的心猛地一沉。
深夜的倉庫裏,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進行。
張猛激動地說:“這是唯一的機會!有了二十億,我們什麽做不成?“
“但代價呢?“周教授反問,“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一個賭徒?“
李思遠調出星科電子的股權結構圖:“看這個,第一大股東質押了幾乎全部股權。一旦股價下跌......“
就在這時,劉建明不請自來。他拎著兩瓶茅台走進倉庫,笑容滿麵:“顏總,好消息!通天的楊誌遠已經出到十五億收購星科,但我還是優先考慮你們。“
他環顧簡陋的倉庫,語氣帶著憐憫:“難道你們想一輩子待在這種地方搞研發嗎?“
顏旭的目光掃過工作台上正在測試的“琉璃“樣片,那些精密的電路在燈光下閃著微光。他突然問:“劉總,你知道流片失敗的概率有多大嗎?“
劉建明一愣:“這重要嗎?資本市場要的是故事,不是技術。“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顏旭。他想起創業初期,在車庫實驗室裏通宵調試設備的日子。那時他們一無所有,但每個技術突破帶來的喜悅,是任何資本遊戲都無法替代的。
送走劉建明後,顏旭獨自登上倉庫天台。遠處,通天的摩天大樓像一柄利劍直插夜空。腳下這個破舊的倉庫,卻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手機響起,是西山煤礦老王打來的:“顏總,你們那個模塊真好使!井下的兄弟都說,終於用上靠譜的國產貨了!“
聽著老王樸實的聲音,顏旭突然笑了。他回到辦公室,給劉建明發了條短信:“謝謝,我們走自己的路。“
放下手機,他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盤。算珠碰撞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脆,像是在為他們的選擇喝彩。有些捷徑看似好走,卻通往懸崖。而他們選擇的這條路雖然艱難,但每一步都踏在實處。
晨光微露時,顏旭在白板上寫下新的計劃:“琉璃計劃,自主融資。“既然借殼是飲鴆止渴,那就用最笨的方法,走最遠的路。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116層的會議室裏,落地窗外是香港新界的遠山。顏旭坐在長桌一端,麵前攤開的協議厚得像一本百科全書。空調冷氣開得很足,他卻感覺後背已經被汗水浸透。
“顏總,這是最終版的融資協議。“南華資本總裁陸明陽的聲音溫和得令人不安,“五十億資金,足夠"琉璃計劃"大展拳腳了。“
坐在陸明陽身旁的劉建明急忙補充:“星科電子的收購今天就可以簽約,三個月內保證完成資產重組。“
顏旭翻開協議,手指在“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條款上停住。條款明確規定,他必須以個人及直係親屬全部資產為抵押,擔保所有關聯交易。
“陸總,這個擔保範圍......“
“這是行業慣例。“陸明陽微笑打斷,“畢竟我們承擔了全部風險。“
這時,會議室門被推開,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律師走進來,遞上一份補充協議:“顏總,這裏需要您母親和妹妹的簽字。“
顏旭的手猛地一顫。他想起昨天和母親通電話時,老人還高興地說在老家給他求了平安符。
深夜,顏旭在酒店房間反複研究協議附件。
李芸打來視頻電話,聲音帶著哭腔:“顏總,剛收到通知,晶源微電子正式停止所有供貨。“
畫麵切換到倉庫實驗室,張猛紅著眼睛說:“沒有新的芯片,"琉璃"樣片就是一堆廢鐵。“
就在這時,手機收到陸明陽發來的短信:“顏總,通天的楊誌遠正在接觸星科其他股東。時間不多了。“顏旭走到窗前,望著深圳灣的粼粼波光。對岸香港的燈火像無數雙眼睛,注視著這個艱難的抉擇。
第二天簽約儀式前,顏旭獨自在洗手間用冷水衝臉。鏡中的自己眼窩深陷,鬢角不知何時添了幾根白發。他想起創業初期在車庫吃泡麵的日子,那時雖然艱苦,但每個決定都做得心安理得。
“顏總,準備好了嗎?“劉建明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簽約廳裏,鮮花簇擁,香檳塔閃著誘人的光澤。陸明陽已經等在**台前,台下坐滿了記者。
顏旭拿起沉甸甸的金筆,筆尖在紙上投下顫抖的陰影。就在他要落筆的瞬間,手機突然震動——是周教授發來的消息:
“剛查到,南華資本實際控製人,是通天集團前副總裁。“
這個消息像一記重錘,砸得顏旭眼前發黑。他終於明白,這根本就是個精心設計的陷阱。
“等一下。“顏旭放下金筆,在所有人驚愕的目光中站起身。
“陸總,我需要確認一個細節。“他的聲音異常平靜,“貴司的實際控製人,是否與通天集團存在關聯?“
陸明陽的笑容瞬間凝固,會場一片嘩然。
“這是商業機密。“陸明陽強作鎮定。
顏旭拿起協議,緩緩撕成兩半:“那很遺憾,我們無法合作。“
劉建明衝上來:“顏總,你瘋了!這是唯一的機會!“
“不。“顏旭環視在場的記者,“我們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
回到北京時,倉庫裏正在舉行一場特別的會議。讓顏旭驚訝的是,所有員工都到齊了,連已經提交辭職信的小陳也在。
“顏總,“張猛第一個站起來,“我們商量過了,大家願意降薪30%,湊錢支持"琉璃計劃"。“
李思遠拿出一個信封:“這是我的全部積蓄,雖然不多......“
周教授指著牆上的中國地圖:“那些邊緣市場的客戶聽說我們的困境,主動提出預付貨款。“
最讓顏旭動容的,是西山煤礦老王打來的電話:“顏總,俺們礦上湊了五百萬,你先用著!下井的兄弟都指著你們的設備保命呢!“
顏旭站在倉庫中央,看著這些質樸的麵孔,眼眶發熱。他想起剛才在飛機上看到的日落,那一刻他明白了——真正的資本,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這些沉甸甸的信任。
夜幕降臨,倉庫裏的燈火格外明亮。顏旭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盤,輕輕撥動算珠。這一次,他計算的不是得失,而是如何對得起這份信任。有些契約看似誘人,實則是魔鬼的交易。而他們選擇的這條路,雖然艱難,卻通往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