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歸家與暗流
字數:2774 加入書籤
偵察艇穿過籠罩著整個亞特蘭蒂斯同心圓都市的、如同巨大琉璃碗的能量屏障,濕潤而清新的海風帶著熟悉的鹹味湧入艙內。下方,由白色大理石、黑色曜石與彩色珊瑚石構成的宏偉城市鋪陳開來,多重環形運河如銀帶般環繞,將城市劃分為不同區域,水道間靈能驅動的水晶舟與古樸的人力劃船交織往來。
小伊站在舷窗邊,銀灰色的眼眸平靜地注視著這座他生於斯、長於斯的海洋之都。城市的中心,波塞多尼亞神殿區高聳的水晶能量塔熠熠生輝,那是整個城邦的心髒。而他的目光,則越過繁華的內環,投向最外圈、靠近洶湧外海的那片相對僻靜的區域——那裏是他的家。
艇艙內,凱爾和莉亞也放鬆了些許,這裏對他們而言亦是常駐之地。石蹄則好奇地打量著下方,巨人穀的混亂與這裏的秩序形成了鮮明對比。
偵察艇並未前往波塞多尼亞的核心區,而是徑直飛向外環,最終平穩地降落在臨海的一處僻靜庭院中。庭院圍牆有一角顯露出新近修補的痕跡,正是之前巨人襲擊所留。院中,姮婭精心打理的藥圃裏,那些散發著微光的靈性植物,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艙門打開,小伊率先踏足熟悉的土地。幾乎同時,主屋的門被推開,姮婭快步走出,她美麗的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憂慮,但在看到兒子安然歸來,尤其是感受到他身上那股截然不同的、深邃而平和的氣息時,憂慮化為了巨大的寬慰與一絲驚異。
“小伊!”她上前緊緊握住兒子的手,目光在他身上細細打量,“沒受傷吧?”她能感覺到,兒子體內那曾經衝突的力量已歸於一種奇異的和諧與強大。
“母親,我沒事。”小伊回以溫和的笑容,那份屬於“小伊”的情感依舊真切,“我沒事,而且從未這麽好過。”
他的目光掃過庭院,看到了母親保存那些古老亞特蘭蒂斯靈知文獻的房間,也看到了父親的房間。這裏,是他力量的錨點,也是他必須守護的一部分。
“巨人穀的情況如何?”姮婭關切地問道,她深知兒子此次任務的風險。
“‘光輝之影’在那裏活動,試圖蠱惑那些混沌的巨人。”小伊的語氣沉靜,卻讓姮婭臉色一白,“我們暫時阻止了他們的儀式,但隱患未除。他們的目標,很可能就是安居與亞特蘭蒂斯的人族。”
就在這時,一道金色的流光從天而降,伊斯皮爾將軍挺拔的身影出現在庭院中。他顯然是接到消息後立刻從月亮號母艦趕回的。他的目光首先與妻子交匯,微微點頭示意安心,隨後便牢牢鎖定在兒子身上。
那眼神銳利如鷹,帶著審視,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震動。他清晰地感受到了兒子身上那股內斂卻浩瀚的威嚴,以及某種與這座城市古老靈脈隱隱共鳴的氣息。
“父親。”小伊坦然迎接他的目光。
“看來,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伊斯皮爾的聲音聽不出喜怒,但緊繃的下頜線鬆緩了些許,“但‘光輝之影’將矛頭指向這裏,意味著安寧的日子結束了。”
“從未真正安寧過,父親。”小伊看向遠處海平麵上那連接天地的巨柱——“扶桑”空中電梯,它連接著月亮號母艦,也象征著神族無時無刻的存在。“我們需要立刻與波塞多尼亞的執政官會麵,了解城邦防禦的細節,尤其是能量屏障的節點和深海礦區的情況。奧姆執政官之前提到礦脈附近有異常聲響。”
伊斯皮爾點了點頭,兒子的思路清晰且切中要害。“奧姆已經在神殿等候。他知道你回來了。”他頓了頓,補充道,“以你現在的狀態,或許能察覺到一些我們之前忽略的東西。”
小隊沒有多做停留,留下石蹄在庭院休息戒備後,小伊、伊斯皮爾將軍、凱爾和莉亞便乘坐一艘靈能驅動的水晶快艇,沿著寬闊的環形運河,駛向城市中心的波塞多尼亞。
快艇穿梭在繁華的水道間,小伊沉默地觀察著。他看到了往來舟船上人類居民對天使們自然而然的敬意,也看到了內環那些更加華麗建築中,某些窗口後投來的、對於他這位將軍之子混雜著好奇與審視的目光。神族混血——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無聲宣言。
抵達波塞多尼亞神殿,在莊嚴肅穆的議事廳中,他們見到了執政官奧姆。與之前在起降平台相比,奧姆的態度更加恭謹,不僅是對伊斯皮爾將軍,更是對氣質已然迥異的小伊。
“將軍閣下!”奧姆行禮後,直接切入正題,“這是城邦能量屏障的節點分布圖,以及深海礦區的詳細海圖。關於異常聲響,我們加派了人手監聽,但目前尚無進一步發現。”
父親示意後,小伊接過由某種靈性水晶板承載的地圖,他的目光掃過上麵精細的紋路。不僅僅是用眼睛在看,更是在用他那融合後的感知去“閱讀”。突然,他的指尖在深海礦區與某個已知的地底蜥蜴人通道網絡的交界處微微停頓。
“這裏,”他指向那個交界點,“能量流動有細微的不協調。‘光輝之影’擅長利用已有的脈絡。他們的目標,可能不完全是巨人,或者不僅僅是巨人。”
他抬起頭,看向伊斯皮爾和奧姆,銀灰色的眼眸中仿佛有暗流湧動。
“我們需要一支小隊,去深海礦區實地勘察。或許,‘光輝之影’想利用的,是通往地心世界的路徑,或者礦區本身蘊藏的、我們尚未完全了解的東西。”
危機,從陸上的巨人穀,延伸到了這片璀璨城邦之下的幽暗海淵。而這一次,小伊將以本地守護者與阿爾法繼承者的雙重身份,直麵威脅。
喜歡墮落天使的後裔請大家收藏:()墮落天使的後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