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石灶與煙囪的設計

字數:2426   加入書籤

A+A-


    晨光穿透獸皮門簾的縫隙,在避難所內投下幾道狹長的光斑。林野盯著烹飪區那堆燃盡的灰燼,眉頭微蹙——之前的火塘雖然能生火做飯,但煙氣常常在內部彌漫,熏得他眼睛發酸。“必須做個像樣的石灶,還要加上煙囪。”他暗自下定決心。
    林野先將烹飪區的灰燼徹底清理幹淨,露出潮濕的泥土地麵。他從山坳附近的溪流邊搬來十幾塊大小均勻、表麵光滑的扁平岩石,這些岩石被溪水衝刷得堅硬致密,是搭建石灶的絕佳材料。
    他先用三塊較大的岩石在地麵擺出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邊朝向獸皮門簾,另外兩個頂點則靠近牆體。“這個角度能讓火焰更集中,也方便添柴。”林野一邊調整岩石的位置,一邊喃喃自語。接著,他又搬來幾塊稍小的岩石,沿著三角形的輪廓,小心翼翼地壘起約半尺高的石牆,石牆的縫隙用摻了幹草的黃泥仔細填補,確保不會漏風。
    在三角形石灶的中心,他放置了一塊更大、更厚的石板,石板的邊緣與石牆的頂端齊平。這塊石板是他昨天在雨林深處找到的,表麵被苔蘚覆蓋,敲起來聲音清脆,顯然足夠堅固,能承受住鍋具的重量和火焰的炙烤。
    “底座得更穩才行。”林野看著微微晃動的石灶,又從儲物區搬來幾塊碎石,墊在石灶底部的空隙處,直到石灶完全穩固,再也紋絲不動。
    石灶搭建完畢,林野開始思考煙囪的設計。他知道,煙囪的作用是引導煙氣排出,避免在避難所內積聚。他抬頭望了望原木牆體,目光落在靠近烹飪區的那麵牆上。
    “就從這裏開始。”他用石斧在牆體的原木之間鑿出一個約半尺見方的孔洞,孔洞的位置略高於石灶的石板,這樣煙氣就能自然上升,通過孔洞排出。接著,他砍來幾根筆直的竹筒,這些竹筒是他之前在竹林裏精心挑選的,內壁光滑,沒有竹節阻隔。
    林野將竹筒的一端削成斜麵,插入牆體的孔洞中,竹筒的另一端則伸出牆外。為了防止雨水灌入,他又在牆外的竹筒頂端蓋上一塊弧形的石板,石板的邊緣用黃泥密封。“這樣煙氣能出去,雨水卻進不來。”他滿意地拍了拍手上的泥。
    但他很快發現,單一的竹筒煙囪排煙效果並不理想。於是,他又找來幾根竹筒,將它們並排固定在第一根竹筒的旁邊,形成一個更粗的煙囪通道。他用樹皮纖維繩將這些竹筒緊緊捆綁在一起,縫隙處同樣用黃泥封堵,確保煙氣隻能從竹筒內通過。
    一切準備就緒,林野在石灶裏生起一堆火。他往火裏添了幾根幹燥的樹枝,火焰很快在石灶內跳躍起來。然而,煙氣並沒有如他預期的那樣順利通過煙囪排出,反而在避難所內盤旋起來。
    “一定是哪裏出問題了。”林野皺著眉,仔細檢查煙囪的每一個部分。他發現,牆體內部的竹筒接口處有一處縫隙,煙氣正從那裏漏出。他趕緊用黃泥將縫隙糊住,又往石灶裏添了更多的柴,讓火焰燒得更旺。
    這一次,煙氣終於開始順著竹筒向上湧動,緩緩從牆外的煙囪口排出。林野站在門口,能看到一縷淡淡的青煙從竹筒頂端嫋嫋升起,消散在清晨的空氣中。“成功了!”他忍不住歡呼起來。
    但他並沒有滿足,又繼續調整石灶和煙囪的角度。他發現,當火焰較小時,煙氣的上升動力不足,還是會有部分煙氣滯留在內部。於是,他在石灶的添柴口處,用一塊小石板做了一個可開合的擋板——當需要旺火時,就打開擋板,讓空氣充分進入;當火焰足夠大時,就關上擋板,減少空氣的流入,讓煙氣能更順利地被吸入煙囪。
    當夕陽西下時,林野的石灶與煙囪終於達到了理想的效果。無論火焰大小,煙氣都能順暢地通過煙囪排出,避難所內再也不會被濃煙籠罩。他坐在草床上,看著石灶裏跳動的火焰,感受著溫暖的氣流,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這個石灶與煙囪,不僅僅是一個烹飪工具,更是他在荒島上邁向“文明”的一步。在原始的環境中,火是生存的根本,而一個能有效控製火焰、排出煙氣的灶台,則是將生存提升為生活的關鍵。它意味著林野不再僅僅是為了果腹而生火,而是開始追求更舒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石灶與煙囪的設計,體現了他的思考與創造力。從發現問題煙氣彌漫),到分析問題需要引導煙氣排出),再到解決問題搭建石灶與煙囪),這個過程充滿了理性的光輝。在與世隔絕的荒島上,這種思考能力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夜裏,林野第一次在新的石灶上煮了一鍋野菜湯。清澈的泉水在陶土罐中翻滾,野菜的清香彌漫在避難所內,卻沒有一絲嗆人的煙氣。他坐在草床上,喝著溫熱的湯,望著石灶裏漸漸微弱的火焰,心中充滿了平靜與希望。
    他知道,這座小小的避難所,正在一點點變成他真正的家。而這個石灶與煙囪,就是這個家中最溫暖的心髒,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生存的能量與生活的慰藉。明天,他將繼續探索這個島嶼,尋找更多的資源,讓這個家變得更加完善。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