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習慣
字數:3231 加入書籤
這麽一說,柳老夫人聽出這話裏的意思了,一時心下多了生起幾分內疚,感情這拐了半天的彎兒,晏觀音是惦記著柳望。
她語氣有些複雜:“這當然好了,我自會成全你的。”
晏觀音點點頭,便朝著柳老夫人深深的行了一禮,她道:“我知道,外祖母同母親分離這麽多年,時時心痛如絞,我雖是母親的女兒,卻也是晏家的女兒,是以這麽多年,外祖母每每見我,定然是會想起母親曾在晏家受過的苦,心裏更是要多恨幾分姓晏的。”
“可無論如何,我也是姓晏的。”
“所以我就似一根紮在您心裏刺一般,隻要您看見我,心頭就得被刺下紮一寸,可即便是如此,外祖母也留我在府中,這都是是外祖母的寬容慈愛,讓我得以活到今日,您的恩情我一直記著。”
柳老夫人臉上的表情,有一瞬間的凝滯,她以為這些話是心照不宣了,沒想到晏觀音忽然說的這麽直白。
她肅起了臉色,攏了攏袖子,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容:“是,我心裏頭當然是恨你,即使你在這家裏長大,我也覺著你身上帶著晏家人的冷血和薄情。”
“外祖母說的是,這也是這幾日,我未出現在母親跟前兒的原因,她…她一定是恨我的,我身上還流著一半兒晏家人的血,她不會想看到我的。”
晏觀音聲音輕輕的:“她如今回家裏是為了和外祖母團圓,是為了高興的,我不會讓她不高興的,所以我不奢求別的,就…就是看看她以前是什麽樣兒的,寫一寫她寫過的東西…”
柳老夫人氣滯,她看著晏觀音,對上那明亮清澄的雙眸,眼底的懇切和真誠那般灼目,實際上晏觀音和柳望長得很像,可是也和晏家人長得很像…
她恨死晏家了…
“回去吧,拿著佛經。”
柳老夫人轉身,將供桌上的經書遞給晏觀音,晏觀音接過,手指捏了捏泛黃的紙頁。
從佛堂裏退出來,晏觀音臉上表情尚未收斂,因此,滿院兒的奴仆都瞧見了麵色哀戚的晏觀音,她們神色各異。
梅梢和丹虹上前來,見晏觀音是滿身的傷心模樣,搭著她們的手慢慢的走出了院子。
“姑娘,怎麽哭了…”
梅梢又是心酸又是心痛,晏觀音回看她,手裏捏起帕子擦幹眼角的淚水,再開口,語氣已經穩定下來:“將這幾日,來過的那些個丫頭們,再叫來罷。”
她的情緒轉變的快,梅梢應下,也不再追問,一行人回了春雲院兒。
梅梢就下去找人了,丹虹陪著晏觀音回屋,到了屋裏,晏觀音將帶回來的佛經,平整的鋪在炕上的黃花梨四麵平式炕桌上,瞧了上頭的內容。
柳老夫人所用的是楷書,規矩平整,筆筆橫平豎直,落下拾起的筆收鋒皆是幹淨利落,筆墨厚重沉穩。
至於柳望,則是一手小楷,娟秀清麗,筆跡柔軟卻不失力道,人人習慣不同,多看了幾張,晏觀音發現柳望寫起“母”字,亦就算是做偏時,那一道的拐折總是會有重重的頓筆再回鋒。
她細細的又看了兩處,低頭思索著什麽,後不禁伸出手,指尖在那一處輕輕的摩挲起來。
疏影侍立在一旁,小心的看晏觀音的動作,想不明白晏觀音的用意,她便側了側身子,想碰碰丹虹的肩頭,卻正見丹虹蹙著眉頭,低頭看著“滿目瘡痍”的手指。
疏影扯了扯唇角,默契的和褪白相視一眼,二人同憋住了笑,丹虹這幾日回了房裏,鑽研刻苦算是極其用功了,雖然效果“甚微”
幾人的思緒,被外間兒的聲音打斷,抬眼兒看原梅梢這會兒子正領著幾個丫頭進了堂間兒。
晏觀音抽回思緒,便領著疏影幾個出來,見堂中站了三個丫頭,第一回過來可有六個人。
看見晏觀音出來,三人連忙整好衣裳,便垂手肅穆而立。
晏觀音視線從幾個丫頭的臉上掠過,隨後,嘴角露出一抹奇特的笑意,“第一次,梅梢和你們說來我這兒有好營生做,還說給賞錢,可你們如今是連著來了五日。”
“沒給你們安頓營生,也不給賞錢,所以這回梅梢過去叫你們過來,就有好幾個人就不肯過來了。”
幾個丫頭麵麵相覷,低頭不語,晏觀音雙手籠袖,繼續道:“如此,為什麽你們還過來。”
三個丫頭裏,最大的丫頭是有十六歲了,名字叫阿凝,她上前回話:“姑娘是主子,姑娘說什麽奴婢們就做什麽,上一次雖然梅梢姐姐說了給賞錢,可奴婢們來了沒幹活,所以沒賞錢也是應該的。”
說完了,其餘兩個丫頭也跟著點頭。
晏觀音微微頷首,默了默,便道:“如今家裏頭來了親客,正是要用人的時候,內院兒裏伺候,要規規矩矩的,你們這幾日便跟著梅梢去學幾日,日後做事兒也不攔手。”
聞言,幾個丫頭麵麵相覷,臉上皆是帶了笑的,忙的跪下給晏觀音磕頭。
梅梢領著人下去安頓了,疏影眨巴眨巴眼睛,剛想說什麽,就聽的晏觀音囑咐她,送紙硯筆墨上來。
瞧不得丹虹那副苦大仇深的模樣了,疏影下去時,順手就拉了一把丹虹,丹虹回身急匆匆也跟著去了。
回了內室,褪白不慌不忙的服侍著晏觀音梳洗,她看了一眼桌上的佛經,她道:“姑娘,要都合抄寫一份兒嗎?”
晏觀音點點頭,她擼起袖子,小心的將紙張鋪平:“時間寬裕的很,多抄寫幾分兒也不遲,梅梢說,你的兩位阿兄回來了。”
提起這個,褪白微笑著點頭,她道:“是,兄長回來了,這幾日才卸了船上的貨物,正說是要休息幾日,還讓奴婢給姑娘問安呢。”
褪白本名是姓楊的,她是晏家出來的奴子,原來她老子娘便是在晏家做了一輩子的,下來她便是自幼跟著晏觀音的。
後來,晏觀音離家,褪白亦跟著來了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