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暗潮洶湧
字數:6254 加入書籤
兩儀殿內,沉水香自青銅仙鶴香爐中嫋嫋升起,卻驅不散堆積如山的奏折帶來的沉重壓抑。
李世民端坐禦案之後,指尖正捏著一份來自同州的奏報,目光銳利如鷹隼,反複掃過“家畜發狂傷人”、“樹木無風自動”、“山中走獸凶猛異常”幾行字跡。他眉頭緊鎖,擰成一個深刻的“川”字,指腹無意識地摩挲著冰冷的奏折邊緣。
“啪!”
一聲脆響打破了殿內的寂靜。李世民猛地將奏折拍在紫檀木禦案上,力道之大,震得旁邊汝窯茶杯中的茶水都濺出幾滴,在明黃色的奏章封麵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濕痕。
“不對勁!”他聲音低沉,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指尖重重敲擊著堅硬的桌麵,發出篤篤的聲響,如同敲在人心上。
“關內道諸州縣,近月來此類異聞層出不窮,牲畜暴虐,草木驚風,野獸凶性大增……偏偏都集中在終南山聖山現世之後!”
他霍然抬頭,銳利的目光射向侍立一旁的內侍總管李德全,語氣森然,“你說,這僅僅是巧合?還是……那仙山靈氣外泄,驚擾了凡塵生靈?”
李德全心中一凜,腰彎得更低,剛想斟酌著回話:“陛下,老奴以為,仙家之事玄妙,或有……”話音未落,殿外陡然傳來一陣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伴隨著甲葉摩擦的鏗鏘之音!
“報——!”
一名身著玄色勁裝、風塵仆仆的百騎司密探如風般掀開珠簾闖入,單膝重重跪地,激起細微塵埃。他頭盔下的臉龐帶著長途奔波的疲憊,甲胄上還沾著未幹的泥土。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押送糧草行至渭水河段,遭遇大批流民裝扮的水匪突襲劫糧!”密探語速極快,聲音帶著一絲緊繃,“幸得殿下隨行百騎司精銳拚死護持,已將匪眾擊退!糧草無損,現已全部安全運抵隴州!太子殿下無恙!”
李世民緊繃的下頜線微微鬆動,但眼中的寒芒未減:“可有查明匪徒來路?”
“匪徒悍勇,行動迅捷,敗退後遁入山林,擒兩人卻未獲得有用信息。”密探頓了頓,聲音更低了幾分,卻帶著更強烈的衝擊力。
“另據潼關密報:潼關渡口縣尉李奔,無端扣押清河崔氏運往岐州的糧船,以‘需逐粒查驗’為由,強行拖延三日之久!按陛下密旨,潼關守將已將其拿下!並從其府邸暗格之中……”
他雙手高高捧起一封密封的書信,“搜出滎陽鄭氏印鑒密信一封!請陛下禦覽!”
李德全快步上前,謹慎地接過密信,仔細檢查火漆封口完好無損,這才雙手呈遞到禦案之上。
“哼,留著這信,是打算日後反咬鄭氏一口,還是想作為保命符?”李世民冷哼一聲,指尖劃過信封,拆開火漆,迅速掃過信紙上的內容。
隨著目光移動,他眼中的寒意越來越盛,如同冰封千裏的雪原。待看完最後一個字,他猛地將信紙拍在案上,那信紙上的鄭氏私印刺眼無比!
“繼續說!”李世民的聲音如同淬了冰的刀鋒,每一個字都帶著凜冽的殺意。
“是!”密探感受到天子的震怒,頭垂得更低,“屬下奉命監視滎陽鄭府,發現其近日異動頻繁。家主鄭仁愷深居簡出,但府中首席管家王福,卻行蹤詭秘,多次在深夜喬裝出府。
屬下跟蹤其至城郊廢棄的‘山神廟’,發現王福數次與一名身手矯健、麵覆黑巾的神秘人會麵!昨日黑衣人離去後,屬下尾隨至黑風渡口附近,對方……對方竟在濃霧之中,如同鬼魅般憑空消失了!”
“憑空消失?”李世民重複了一句,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笑容裏沒有絲毫溫度,隻有徹骨的寒意,“好一個‘憑空消失’!朕就道,這賑災糧運得如此艱難,路上幺蛾子不斷,果然有人在背後興風作浪!”他猛地站起身,玄色常服的下擺帶起一陣勁風,掃過案幾邊緣。
“滎陽鄭氏!鄭仁愷!好大的狗膽!”他背著手,在禦案前踱步,龍紋軟靴踏在光潔的金磚上,發出沉重而壓抑的聲響,“連關乎十萬生民性命的賑災糧都敢染指,是覺得朕的刀不夠快,還是忘了武德九年,朕的玄甲軍是如何踏破關東諸雄的營寨?!”
李德全嚇得冷汗涔涔,連忙躬身勸道:“陛下息怒!龍體要緊!是否即刻傳旨,鎖拿鄭仁愷……”
“急什麽!”李世民抬手打斷,目光如電,掃過李德全,“打草驚蛇,反而不美。”他略一沉吟,對密探道,“你做得很好。繼續盯緊鄭府,尤其是那個王福!他下次再與黑衣人接頭,務必給朕盯死!朕倒要看看,是什麽魑魅魍魎,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弄鬼!”
“遵旨!”密探抱拳領命。
“傳長孫無忌!”李世民沉聲下令,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中。
不多時,一身紫色官袍、麵容清臒的長孫無忌便匆匆步入兩儀殿。他剛踏入殿門,便敏銳地嗅到空氣中彌漫的凝重與肅殺之氣,心頭一緊,連忙上前躬身行禮:“臣長孫無忌,參見陛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輔機來得正好!”李世民轉過身,指了指禦案上的奏報和那封密信,語氣冷冽,“看看我們滎陽鄭氏的家主,給朕送來的‘大禮’!”
長孫無忌不敢怠慢,快步上前拿起奏報和密信,迅速瀏覽。越看,他的眉頭皺得越緊,臉色也越發凝重。
當他看到“水匪劫糧”、“李奔扣押崔氏糧船”、“鄭氏密信”、“王福私會黑衣人”等關鍵信息時,捏著紙張的手指因用力而指節發白,奏報的邊緣都被他捏得起了褶皺。
“這……這鄭仁愷莫不是瘋了?!”長孫無忌猛地抬起頭,臉上寫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聲音帶著壓抑的憤怒。
“勾結水匪劫掠太子押送的賑災糧?買通地方官吏扣押世家糧船?他……他就不怕誅滅九族嗎?!此等行徑,簡直是喪心病狂,難道就因為那仙桃,就視朝廷法度如無物!”
“怕?”李世民發出一聲短促而冰冷的嗤笑,端起茶杯卻又無心飲用,隻是用杯蓋輕輕撥弄著漂浮的茶葉。
“五姓七望,盤根錯節,同氣連枝。他鄭仁愷怕是覺得,朕剛剛登基,根基未穩,又逢大旱,不敢動他們這些根深蒂固的門閥!尤其此人,前幾日借口抱恙,缺席長樂往聖山送行之宴,朕便覺蹊蹺!”
他放下茶杯,指尖再次敲擊桌麵,目光如炬地盯著長孫無忌,“輔機,依你之見,當如何處置此獠?是即刻鎖拿下獄,還是……”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道:“陛下息怒!鄭家在關東經營數百年,門生故吏遍布朝野地方,根深蒂固,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貿然以雷霆手段鎖拿其家主,恐會激起其他世家的強烈反彈,甚至引發地方不穩。此誠多事之秋,關中大旱還未解除,餘波未平,萬不可再添動蕩!”
他見李世民眼神銳利地盯著自己,並無打斷之意,便繼續分析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坐實其罪證!李奔已被拿下,其口供與密信已是鐵證,可證其截糧之罪。然水匪劫糧一事,尚無直接證據指向鄭家。
王福是條重要的線,那神秘黑衣人更是關鍵!若能順藤摸瓜,人贓並獲,將鄭家與劫糧、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不法勾當坐實,屆時再行雷霆手段,方是上策!既可震懾宵小,又可堵天下悠悠之口,令其他世家無話可說!”他做了個“收網”的手勢,“此乃放長線,釣大魚!”
李世民指尖敲擊桌麵的動作停了下來,他盯著長孫無忌看了片刻,眼中翻湧的怒火漸漸被一種深沉的算計所取代。他緩緩點了點頭,語氣恢複了帝王的冷靜:“嗯,輔機老成謀國,思慮周全。確該如此。鄭仁愷這顆腦袋,暫且寄在他脖子上幾日。”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不過,朕倒要看看,他還能‘病’多久!”
恰在此時,殿外又有百騎司校尉求見,呈上一份來自隴州的加急密報。
李世民展開密報,快速瀏覽。當看到“星君駕仙舟攜太上皇、魏王瞬至隴州”、“辰時於州府廣場施無上仙法”、“甘霖傾盆連降三時辰”、“隴州旱魃之災已解”、“明日啟程往岐州”等字樣時,他緊繃的嘴角終於抑製不住地向上揚起,眼中爆發出強烈的光彩,忍不住屈指在禦案上輕輕一叩,讚道:
“好!好!好一個太初紫薇星君!神通蓋世,澤被蒼生!當真是我大唐之福!”他將密報遞給長孫無忌,語氣中充滿了難以掩飾的向往與感慨,“輔機你看,仙家手段,呼風喚雨,一念之間解萬民倒懸之苦!此等偉力,凡俗帝王,如何能及?若朕……若朕也能習得此等仙法……”
長孫無忌接過密報細看,心中也是震撼不已,但聽到李世民後麵的話,立刻警醒,連忙勸諫道:
“陛下慎言!仙緣雖好,然臣聽聞修仙問道,需遠離塵囂,入仙門福地潛心清修。陛下乃九五之尊,肩負社稷萬民,豈可輕言離朝?況國事繁巨,一刻也離不得陛下啊!”
李世民聞言,沉默了片刻。他起身,緩步走到巨大的雕花木窗前,負手而立,眺望著太極宮重重疊疊的琉璃飛簷,目光仿佛穿透了宮牆,投向了遙遠的終南山方向。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在他玄色的常服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輔機多慮了。”李世民的聲音平靜下來,卻帶著一種深沉的意味,“護衛太上皇的羽林衛密報,太上皇自服食仙桃後,脫胎換骨,精神矍鑠,更蒙星君青眼,已算是半步踏入仙門。且星君已明言,下月廿三,聖山仙門將廣開山門,納天下有緣有德之士。”
他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向長孫無忌,那眼神中既有帝王的深沉,也有一絲對未來的探究,“朕觀星君之意,似欲將此仙法道統,廣播於天下。若真有那麽一日,大唐百姓人人皆可引氣入體,習得些許仙法,能驅寒避暑,強身健體,甚或能催生五穀,祛除疫病……使萬民衣食無憂,百病不侵,安居樂業。輔機,你說,這……難道不是我大唐盛世之基,萬世不易之福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長孫無忌被這宏大的願景說得心頭震動,一時竟不知如何作答。仙凡之別,根深蒂固,陛下此言,實在太過驚世駭俗。但他深知李世民雄才大略,絕非空想之人,此語背後,必有深意。
李世民似乎也並不需要他立刻回答,話鋒忽然一轉,看似隨意地問道:“對了,岐州郡守,是何人擔任?”
長孫無忌一愣,迅速在腦中檢索信息,隨即拱手回道:“回陛下,岐州郡守乃鄭仁愷族侄,名喚鄭文魁。此人……據聞行事與其叔頗為相似,在岐州風評……不甚佳。”
“哦?鄭文魁?鄭仁愷的族侄?”李世民嘴角那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再次浮現,如同平靜湖麵下潛藏的暗流,指尖在冰冷的窗欞上有節奏地輕輕敲擊著,發出清脆的噠噠聲,“倒真是……巧得很呐。”
他緩緩踱回禦案之後,目光重新落在那封來自滎陽的密信上,語氣平淡無波,卻讓長孫無忌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你說,若是星君駕臨岐州,得知這鄭文魁……以及他背後那位好叔父,在這大旱饑饉之時,都做了些什麽‘好事’……”他微微一頓,抬眼看向長孫無忌,眼中銳光一閃,“星君會……如何對待這位鄭郡守呢?朕,倒是有些好奇了。”
長孫無忌心頭猛地一震,瞬間明悟了皇帝的用意!陛下這是……要借仙人之手,來敲打、甚至懲治鄭家?!
此計既避免了朝廷直接與世家門閥正麵衝突,又能借仙人之威震懾群倫,更可試探仙門對凡俗事務的態度……一石三鳥!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頭的驚濤駭浪,躬身行禮,聲音帶著由衷的歎服:“陛下……聖明燭照,深謀遠慮!臣……明白了。”
殿內,沉水香依舊嫋嫋,但空氣中彌漫的,已不僅僅是奏折的沉鬱和檀香的寧靜,更添了幾分山雨欲來的緊繃與無聲的刀光劍影。李世民重新坐回龍椅,拿起那份記載著牲畜異動的奏折,目光卻仿佛穿透了紙張,再次投向終南山的方向,指尖在奏折邊緣緩緩收緊,骨節微微泛白。
滎陽鄭氏……鄭仁愷……還有那個岐州的鄭文魁……你們的賬,朕……還有那位星君,總會一筆一筆,算得清清楚楚!
喜歡大唐,開局收徒李麗質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收徒李麗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