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蕭峰奪取大遼皇位
字數:5295 加入書籤
因此,若想真正避免兩國戰亂,唯有化解遼宋之間的仇恨,否則即便此次阻止了戰爭,日後仍會再起爭端。”
蕭峰三人聞言,皆陷入沉思。過了許久,蕭峰才開口道:“我曾勸諫遼帝罷兵,可惜未能奏效。”
蘇遮微微一笑:“大哥心意雖好,但做得還不夠。”
“不夠?”蕭峰眉頭微皺,等待下文。
蕭峰麵露疑惑,望著蘇遮含笑的神情,思索片刻後開口道:"三弟有話不妨直言,為兄愚鈍,實在猜不透你的心思。"
蘇遮神色平靜道:"明日耶律洪基率軍抵達雁門關外,屆時我會取其性命。希望大哥能接管這三十萬大軍,順勢登基為帝。"
"大哥心係蒼生,若由你執掌遼國,必以百姓福祉為先。如此方能實現宋遼長久太平。"
蕭峰聞言大驚:"此事萬萬不可!陛下待我恩重如山,豈能做此叛逆之舉?"
蘇遮目光微冷:"耶律洪基既已揮師南下,我必殺之。如今他子嗣盡歿,大哥身為南院大王,手握重兵,正是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
段譽與虛竹齊聲附和:"三哥弟)所言極是!若大哥登基,定能促成兩國和平。"
蕭峰仍搖頭推辭:"我一介武夫,豈堪帝王之位?三位賢弟莫要玩笑。"
蘇遮正色道:"大哥出身遼國皇族,為何不能稱帝?耶律洪基死後若無明君繼位,遼國必將陷入內亂。難道大哥忍心看百姓遭難?"
這番話讓蕭峰陷入沉思,神色變幻不定。蘇遮向段譽二人遞了個眼色,隨即含笑離去。
......
約莫半個時辰後,蕭峰三人返回。隻見他神情複雜地問道:"三弟,當真非殺陛下不可嗎?"
蘇遮頷首道:"耶律洪基誌在天下,從他揮師南下之時,便注定要葬身於雁門關外。"他含笑看向蕭峰:"不知大哥可曾想好?是帶著這三十萬雄師返回上京繼承大統,實現心中抱負,讓宋遼百姓永享太平;還是棄這三十萬將士於不顧,眼睜睜看著大遼分崩離析,百姓流離失所?"
蕭峰苦笑道:"三弟這問題當真令人進退兩難。不過大哥定不會讓你失望,隻望三弟能保全那三十萬將士性命。他們不過是奉耶律洪基之命行事,南下征戰並非本願。"
蘇遮眼中閃過讚許之色。要說服蕭峰這般心係蒼生的真豪傑,果然要從天下大義著手。他當即應道:"大哥盡管放心,除非萬不得已,我絕不傷任何一個遼兵性命。至於如何收服這三十萬大軍,就要仰仗大哥了。"
蕭峰聞言展顏,胸有成竹道:"三弟不必憂心。大哥雖是一介武夫,但麾下二十萬將士皆忠心耿耿,否則耶律洪基也不會暗中將我囚禁。至於他從上京帶來的十萬大軍,沒了主帥自然歸順於我。"
蘇遮忽然想起原著中蕭峰曾在亂軍中力擒叛賊的壯舉,遼軍對他本就崇敬有加,收服十萬大軍確實不難。他微笑道:"既然大哥如此有把握,明日就看大哥的了。"
段譽見計議已定,欣然道:"既已商定對策,我們不妨先回去,中原武林群雄還在等著呢。"
四人當即返回與中原武林人士會合。蘇遮環視眾人,心知明日之戰他們難有作為,反倒可能節外生枝,不如先讓他們撤離。於是朗聲道:"承蒙諸位英雄前來相助,蘇某感激不盡。不過後續事宜無需各位插手,還請諸位先行返回。"
此言一出,群雄嘩然。玄生大師上前質問道:"蘇公子此言差矣!遼軍數十萬明日便至雁門關,此時卻讓我等離開,莫非覺得我等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前來相助蕭峰的中原武林群雄紛紛對蘇遮怒目而視,顯然被他方才的言語激怒。
蘇遮淡然一笑,道:"諸位誤會了,我與大哥已商議妥當。我們兄弟四人留在此地,待耶律洪基率軍前來,借助大哥的身份混入遼軍,擒住遼帝耶律洪基,逼他退兵。諸位英雄不如先回雁門關內等候。"
這番話自然是對中原群雄的托詞。蘇遮怎會明言他們真正的計劃是讓蕭峰收服三十萬遼軍,返回上京奪取大遼皇位?若讓這些人知曉,難保不會橫生枝節。
"阿彌陀佛。"玄生誦了聲佛號,勸道:"蘇施主此計雖妙,但太過凶險。不如大夥再從長計議?"
丐幫宋奚陳吳四位長老也上前道:"蕭大俠、蘇公子、虛竹師傅和段皇爺武功蓋世,可麵對三十萬大軍終究危險。不如依玄生大師所言,另尋良策?"
蘇遮指向蕭峰,笑道:"諸位皆知大哥乃大遼南院大王吧?"見眾人點頭,他又道:"但諸位可知大哥是如何當上南院大王的?耶律洪基又為何將半數兵馬交予大哥?"
群雄麵麵相覷,玄生開口道:"老衲不知,還請蘇公子明示。"
蘇遮解釋道:"當年耶律洪基的皇叔與皇太叔之子楚王起兵謀反。若非大哥單槍匹馬殺入叛軍,於萬軍之中取楚王首級,生擒皇太叔,耶律洪基早已命喪黃泉。為報救命之恩,耶律洪基封大哥為南院大王,並將楚王舊部盡數劃歸麾下,大哥這才統領大遼半數兵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環視眾人,繼續道:"昔日大哥既能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今日我們兄弟四人聯手,定能製住耶律洪基。諸位請回吧。"
聽聞蕭峰這般駭人戰績,群雄頓時啞然。若蘇遮所言非虛,蕭峰確實有生擒遼帝的本事。
玄生等人心知肚明,四人中以蘇遮最為深不可測。他們留下非但幫不上忙,反成拖累。雖想相助,卻不知如何開口,一時陷入沉默。
蘇遮微微向蕭峰遞了個眼神,蕭峰心領神會,拱手道:“承蒙各位豪傑高義,不辭辛勞前來搭救蕭某,這般恩情,蕭某此生難忘!諸位不必擔憂,雖說如今我已無統帥之職,但耶律洪基尚不會過分戒備。此番蕭某定當竭力阻止遼軍進犯雁門關,還望諸位先行返程。”
“善哉善哉,蕭大俠此言差矣。您心係蒼生,甘願舍棄榮華,置生死於度外,此等胸襟天下少有。老衲等本該感激蕭大俠才是。聽聞您身陷險境,豈能袖手旁觀?隻歎老衲武藝淺薄,留下反成拖累,便依蕭大俠與蘇少俠之見,率眾返回雁門關。還望四位多加保重。”
玄生大師合十誦佛,隨即領著少林眾僧轉身離去。
吳長風四人見少林已走,自知武功有限,留下亦是徒勞,隻得與蘇遮等人作別,帶著丐幫弟子返回關內。其餘武林人士見狀,亦紛紛告辭。不多時,穀中僅剩蘇遮四人及隨段譽前來的諸萬裏、朱丹臣。
……
翌日破曉,蘇遮結束調息,見蕭峰獨自立於斷崖邊凝望深淵。此處正是三十年前蕭遠山墜崖之地,亦是原著中蕭峰的結局所在。
蘇遮輕步上前:“大哥,可有心事?”
蕭峰默然良久,忽道:“賢弟,若我真能擁兵自立,是否真可止戈息戰,令宋遼百姓安居樂業?”話音飄散在晨霧中,似問人,更似自問。他清楚耶律洪基今日必亡於蘇遮之手,自己唯有率軍返京穩住局勢。然一介武夫,當真能肩負江山社稷之重?
蘇遮淡然一笑,輕聲說道:"大哥何必如此謙虛。昔日大哥執掌丐幫之時,已將幫中事務治理得勝過汪幫主時期數倍,足見大哥才華超群。小弟深信,大哥定能為宋遼百姓開創太平盛世。"
蕭峰轉頭望向蘇遮,嘴角含笑:"多謝賢弟。雖說為兄並無十足把握,但必定竭盡全力,護佑百姓免遭戰火塗炭。"
"這才是我敬重的大哥!"見蕭峰重拾信心,蘇遮眼中掠過一絲笑意,"若大哥仍有顧慮,不妨向四弟請教。雖說四弟新登帝位,但他常年隨保定帝左右,想必深得治國之道。"說著,他忽然轉向不遠處一塊巨石:"四弟,你說可是?"
段譽與虛竹略顯窘迫地從石後走出,段譽開口道:"我與二哥皆深信,若大哥為帝,必是明君聖主!"
見三位義弟如此信任,蕭峰豪邁一笑:"那日後為兄可要多向諸位賢弟討教了!"
突然,諸萬裏與朱丹臣匆匆趕來:"主公,遼軍已至!"
段譽失聲驚呼:"竟來得這般快?"
蘇遮從容指向崖外:"諸位請看。"眾人放眼望去,隻見荒漠盡頭黑壓壓的遼軍如潮水般湧來,直逼雁門關。
段譽與虛竹瞠目結舌。自幼長在少林的虛竹從未見過如此陣仗,而段譽雖貴為大理國君,亦被這浩大軍容所震撼。
蘇遮麵色如常,心中卻暗自稱奇。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三十萬雄師,其威勢遠非尋常人海可比。
就在此時,遼軍忽然在二百步外停駐。虛竹疑惑道:"大哥,諸位兄弟,可知遼軍意欲何為?"
蘇遮眉頭微蹙,這陣勢似要......
蕭峰猛然暴喝:"速速隱蔽!敵軍要放箭了!"
刹那間,破空之聲驟起。
箭雨驟然而至,蕭峰話音未落,漫天箭矢已呼嘯而來。蘇遮眼見避無可避,一個閃身隱入巨石之後。
砰砰砰!
接連不斷的爆裂聲在峭壁間回蕩,碎石飛濺。段譽緊貼石壁,咬牙切齒道:"區區數人,竟動用這等利器!"
箭雨持續傾瀉,爆鳴聲不絕於耳,眾人被困在原地寸步難行。約莫一炷香後,箭雨忽止。耶律洪基策馬出陣,冷聲道:"蕭峰,朕念舊情饒你不死,你卻引南人擾亂京城。今日先誅這群南蠻祭旗,再取雁門關!"
眾人聞言現身。蕭峰神色複雜,蘇遮低喚一聲"大哥",令他終於閉目決斷。隻見蘇遮身形忽閃,瞬息間已至遼帝馬前。
耶律洪基倉促拔刀,卻見寒芒乍現。待眾將士驚呼"皇上"時,遼帝已然墜馬氣絕。
喜歡綜武:我的神仙姐姐是王語嫣請大家收藏:()綜武:我的神仙姐姐是王語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