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流民潮
字數:2565 加入書籤
一、流民潮
1959 年 3 月,帝汶海的海風帶著些許鹹腥味,吹拂著破舊的漁船。這些漁船曆經風浪,船身布滿歲月的痕跡,它們擠滿海岸,仿佛是命運的歸宿。衣衫襤褸的災民們從船上踉蹌上岸,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迷茫,但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
白色板房和帳篷連綿數裏,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這些房屋和帳篷整齊排列,每個家庭都被分配了 20 平米的生活區,雖然麵積不大,但對於這些流離失所的人來說,已經足夠溫暖。消毒噴霧籠罩全身,這是對他們健康的保障,也是對這片土地的尊重。華人誌願者們用鄉音呼喊:“廣東老鄉這邊領飯!中午每戶領 200 斤米,10 斤肉。” 這熟悉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過心田,讓災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一個山東老漢跪地痛哭,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淚水,聲音哽咽地說:“這哪是逃荒?這是掉進神仙窩了!”他的淚水,是對命運的感慨,也是對這片土地的感恩。在這裏,他們不再是無家可歸的流民,而是有了新的希望和未來。
二、暖冬奇跡
安置點,氣溫 25c,陽光明媚,暖風拂麵。來自河北的災民王大山脫掉破棉襖,擦著汗,滿臉疑惑地問:“這地方冬天咋比俺們那夏天還熱?”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喜和不解。工作人員笑著指向遠處,那裏是溫室農場,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雜交水稻已抽穗,綠油油的稻田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仿佛是希望的田野。兒童樂園的秋千上,逃荒孩子們第一次吃上冰淇淋,他們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那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在這兒,你們永遠不用再挨凍。” 工作人員的話語如同暖流,溫暖著每一個災民的心。這裏沒有寒冷的冬天,沒有饑餓的威脅,隻有溫暖和希望。災民們在這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們開始努力適應新的環境,為自己的未來奮鬥。
三、海洋糧倉
帝汶漁業碼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別山老鄉今天又來了幾百個人,李運龍聽著熟悉的鄉音,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感慨萬分地說:“真多虧了石鬆老弟建立的這個世外桃源。”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和敬佩。
李運龍看著滿載黃魚的漁船靠岸,虎目含淚。他激動地說:“他娘的,一網下去就是幾萬斤!” 這豐碩的成果讓他感到無比自豪。突然,汽笛長鳴,葉小五的捕鯨船歸來。甲板上躺著兩條抹香鯨每頭超 30 噸)和五條藍鰭金槍魚每條價值堪比轎車)。李運龍捅了捅鯨魚脂肪,好奇地問:“這玩意咋吃?” 當晚,大食堂推出了鯨肉漢堡和金槍魚刺身。災民們品嚐著這些美食,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他們紛紛感歎:“比樹皮好吃多了!” 李運龍蘸著老幹媽狂炫三斤金槍魚刺身,那滿足的神情仿佛在說:“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周璿帶著醫療隊來打疫苗,災民們跪拜高呼:“活菩薩,女王萬歲!”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敬意和感激。爪哇島的糧食、物資、雞鴨魚肉,成為了亂世災年裏的救命稻草。這些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各島,為災民們提供了生活的保障。
李運龍親自監督著漁獲分配,一筐筐黃魚被送往各安置點,巨型金槍魚切成厚片,老人和孩子優先領取。鯨魚肉剁成餡料,和著白菜包成餃子。他嚴肅地說:“一定要公平分配,不能讓任何一個災民挨餓。” 當士兵跑來匯報:“報告司令!今天又來了兩千多人!” 李運龍大手一揮:“加派二十艘漁船!讓炊事班再支十個灶台!” 他的果斷和擔當,讓災民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四、新生活
三個月後,新建的紡織廠拔地而起,機器轟鳴,一片繁忙景象。曾經逃荒的王鐵柱已經成了熟練工,他熟練地操作著機器,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的妻子在隔壁食堂工作,兩個孩子都在新建的學校讀書。下班路上,他望著夕陽下繁忙的港口,心中充滿了感慨。
新建的學校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那是希望的未來。醫院的白色外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那是生命的守護。電影院門口,人們排隊等著看周璿的新片,那是生活的樂趣。工友拍拍他肩膀,笑著說:“今晚食堂加餐,聽說有紅燒金槍魚!” 王鐵柱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知道,這裏就是他的新家,他的未來。
五、感恩的歌聲
周末的社區廣場,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自發組織起聯歡會,他們用歌聲和舞蹈表達著對這片土地的感恩。河南梆子與廣東粵劇輪番上演,那激昂的旋律和悠揚的唱腔,讓觀眾們如癡如醉。四川變臉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他們純真的笑聲如同天籟之音,回蕩在廣場上空。
最後,全場齊唱《我的祖國》,歌聲飄蕩在海麵上,如同波濤洶湧的海浪,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李運龍站在遠處,看著這熱鬧的景象,悄悄抹了把眼角。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值了……” 這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他看到了災民們的幸福和希望,也看到了這片土地的未來和輝煌。
喜歡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請大家收藏:()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