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星軌問道與無常天道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元始天尊那句“此一問,算你過了”的餘音,仿佛依舊在星輝繚繞的殿宇中回蕩,帶著一種撫平靈魂褶皺的力量。林風深深吸了一口氣,先前沉溺於幻境帶來的心悸與掙紮,如同被清涼的泉水洗滌過,漸漸平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明與堅定。
勘破“平凡幸福”的虛妄,並非意味著他摒棄了過往的一切,而是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麽——不是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安穩,而是主動探尋真相、掌握力量的征途。這“問心”之關,洗去的不僅是他一時的迷茫,更是內心深處那份對未知的怯懦與對舒適的留戀。
“心念已定,可堪載道。”星空深處,元始天尊宏大而平和的聲音再次響起,將林風的思緒拉回當下,“然,道為力之本,力為道之用。不明道之真諦,縱有移山倒海之力,亦如盲人執炬,終將焚身。第二問,為‘問道’。”
隨著天尊的話音,周遭運轉的星辰軌跡陡然加速!無數星光明滅閃爍,如同宇宙誕生之初的呼吸。林風發現自己並未被拉入新的幻境,而是依舊置身於這片星空大殿之中。但不同的是,他的意識仿佛與這片星空連接在了一起,無數關於“道”的信息、感悟、疑問,如同浩瀚星河,直接湧入他的腦海。
“道可道,非常道……”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從老子的《道德經》到莊子的《逍遙遊》,從儒家的天人感應到佛家的緣起性空,無數先賢對於宇宙、人生、規律的思考與闡述,在他腦中轟鳴碰撞。這些是他作為考古係學生曾經接觸、背誦甚至研究過的文字,但在此刻,在這玉虛宮的問道殿內,在元始天尊的引導下,這些文字仿佛活了過來,褪去了後世注解的塵埃,顯露出其最初、最本源的含義。
然而,這些浩如煙海的道與理,彼此之間並非完全和諧統一,甚至存在矛盾與衝突。何為天道?是恒常不變的鐵律,還是變動不居的流程?是仁慈的庇護,還是冷酷的規則?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
林風感到自己的腦袋仿佛要炸開,信息過載的脹痛感讓他眉頭緊鎖。他試圖去理解,去梳理,去抓住一個核心,卻發現如同徒手捕捉流水,越是用力,越是空無所得。
“不必強求理解所有。”天尊的聲音適時響起,如同指路的明燈,“萬法殊途同歸,皆是對‘本源’的描摹。汝且看——”
隨著天尊的指引,林風的“視線”被引向了星空中的某一處。那裏,原本按照既定軌道穩定運行的一片星辰,突然毫無征兆地發生了劇烈的變動!一顆巨大的恒星猛然膨脹,將其附近的行星吞噬湮滅;一條原本穩定的星軌因未知的引力擾動而斷裂,無數星體偏離了億萬年的路徑,或相互碰撞,或墜入虛無;一片原本死寂的星雲,卻在一次意外的能量爆發中,孕育出了全新的生命波動……
生與死,成與住,壞與空,秩序與混沌……在這片被加速了億萬倍的星域中,以前所未有的直觀和殘酷方式,上演著宇宙最本質的規律。
“此即為‘無常’。”天尊的聲音不帶絲毫感情,隻是陳述著事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運行,不以任何個體之意誌為轉移。昨日繁花似錦,今日或許便是斷壁殘垣;今日螻蟻偷生,明日或許便能撼動大樹。此乃天地之常理,亦是‘道’之一麵。”
林風震撼地看著那片星域的劇變,毀滅與新生在眼前交替,一種巨大的渺小感和無力感湧上心頭。在這樣的“天道無常”麵前,個人的努力、情感、甚至生命,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如同塵埃。
“若天道如此無常,如此冷酷,那奮鬥有何意義?守護有何價值?一切終將歸於虛無,不是嗎?”林風忍不住問出了心底最深的困惑,這與他剛剛在“問心”關中確立的“想要守護”的信念產生了劇烈的衝突。
“癡兒。”天尊的聲音似乎帶上了一絲極淡的歎息,“隻見其‘無常’,未見其‘有常’。無常是變易,有常是法則。星辰生滅無常,然引力、能量、物質轉化之法則有常;四季更迭、滄海桑田無常,然陰陽消長、五行生克之規律有常。”
隨著話語,那片劇變的星域景象再次變化。在無數混亂的毀滅與新生之中,一些恒久不變的“線條”開始顯現。那是引力的軌跡,是能量的流向,是時空的波紋,是構成一切變化底層邏輯的、永恒不變的“法則”。如同洶湧大海下的洋流,如同變幻風雲背後的大氣環流。
“無常,是表象,是萬物在法則框架內的無限可能。而有常,是根基,是維係宇宙不至於徹底陷入絕對混沌的基石。”天尊緩緩闡述,“執著於表象之‘常’,便會固步自封,為變化所摧毀;洞悉表象之‘無常’而把握底層之‘有常’,方能於變局中尋得契機,於毀滅中窺見新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同那‘混沌心魔’?”林風福至心靈,脫口而出,“它源自晶壁裂隙,是‘無常’變故的產物,代表著混亂與毀滅。但它本身的存在、它的行動模式、它以信仰和神力為食的特性,是否也遵循著某種我們所未知的‘有常’法則?若能洞悉此法則,是否就能找到克製甚至淨化它的方法?”
“善。”天尊的聲音中首次帶上了明確的讚許,“孺子可教也。劫難是‘無常’,然應對劫難,需依‘有常’之法。盤古斧鑰,內含‘開天’之力,此力便是破開混沌、建立秩序的至高法則體現之一,是應對此次‘無常’之劫的‘有常’利器之一。然,利器需有執器之人,此人需明其為何而用,如何用之。”
林風陷入了沉思。他不再試圖去記憶或理解所有湧入腦海的玄奧經文,而是將心神沉浸在對“無常”與“有常”的體悟中。他回想起自己在雪穀的遭遇,那是一次絕對的“無常”——意外的墜落,詭異的裂隙,凶惡的怪物。但在這無常之中,也蘊含著“有常”——他體內的血脈引動了斧鑰殘魂,這殘魂遵循著守護與破邪的法則,擊退了怪物。
個人的努力,在宏大的天道麵前或許渺小,但並非毫無意義。正是在這“無常”的框架內,依托於“有常”的法則如修行、如神器、如智慧、如團結),個體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影響、去改變局部的“無常”,在毀滅的浪潮中守護住一線生機,在混亂的黑暗中點燃秩序的火種。
他想通了其中的關竅。天道無情,並非意味著人道無情,更不意味著要放棄奮鬥與守護。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認識到天道的“無常”與“有常”,才更需要以堅定的“人心”意誌、情感、責任),去運用和順應“天道”法則,在有限的範圍內,創造盡可能多的“善”與“秩序”。
他的眼神越來越亮,原本因信息過載而混亂的腦海逐漸清晰起來。他不再試圖對抗那浩瀚的星海信息流,而是放鬆心神,讓自己的意識如同小船,漂浮在這由“道”與“理”組成的海洋上,感受其底層的律動,捕捉那永恒不變的“有常”之光。
他對著星空深處,元始天尊所在的方向,恭敬地行了一禮,不再是出於敬畏,而是發自內心的明悟與感謝。
“晚輩明白了。天道雖無常,法則有常。我輩修士,當明其無常而不懼,循其有常而力行。以有常之心,應無常之變;以有常之法,破無常之厄。守護該守護的,堅持該堅持的,這便是我的‘道’。”
這番話並非什麽驚天動地的誓言,卻凝聚了他此刻最真實的感悟,清晰而堅定。
整個星空大殿,仿佛因他這番話而微微一亮。那些原本狂暴湧入的信息流漸漸變得溫和有序,最終如同百川歸海,沉澱在他的意識深處,化為他未來修行路上可供汲取的資糧。
星空深處,沉默了片刻。隨即,元始天尊那蘊含無限威嚴與智慧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種塵埃落定的平靜:
“明悟無常與有常之辨,知悉人力在天道中之位置,此一問,亦算你過了。”
“問道”之關,通過。
第四章完)
喜歡雙界封神:梵天與盤古的遺鑰請大家收藏:()雙界封神:梵天與盤古的遺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