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築巢引鳳 匠心獨運
字數:7742 加入書籤
當晚送別眾兄弟後,奕帆扶著已喝醉的吳榮送回了他的房間後,獨自在新宅漫步。
月光灑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駁樹影。
這宅子共有三進,前院待客,中堂和後院居住,後院的外圍還有個菜園和花園。
最妙的是東廂房外有株百年四季海棠,正值花期,暗香浮動。
他在院中石凳上坐下,取出那枚楊芳所贈的玉佩。
羊脂白玉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麵的蓮花圖案栩栩如生。
安身立命...
他輕聲自語。
有了這處宅院,總算在這個時代紮下了根。
但他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海外貿易、工業革命、改變曆史...這些宏圖大業,都需要從長計議。
眼下最重要的是積累人脈,培養勢力。
忽然,他想到儲物空間裏那些現代知識。
《天工開物》要等到明末才問世,《農政全書》更是明末的著作。
若是他能提前將這些知識運用起來...
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收起玉佩,望向滿天星鬥。
來到書房,從空間內取出a3紙和圓珠筆、強光手電筒數支,開始繪製改造圖紙。
前世建築公司工程經理的經曆,此刻竟在這四百年前的大明派上了用場。
奕帆運筆如飛,將現代衛生理念與明代建築特色巧妙融合,直到更夫敲過二更梆子,才放下了筆。
既要舒適,又不能太過驚世駭俗。
奕帆揉著發酸的手腕,仔細端詳圖紙。
每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陶瓷管道要用青釉,既防滲又符合時代審美;竹製水管要選三年生的毛竹,內壁需用桐油反複浸泡;鐵質部件則要鍍錫防鏽...
待到圖紙完成,已是醜時三刻。
奕帆盤膝打坐,九陽真氣運轉三個周天,便覺神清氣爽,一夜未眠的疲憊盡數消散。
次日清晨,他將眾兄弟請到新宅。
朝陽初升,為這座三進院落披上金色光輝。
大家在院中石桌旁圍坐,他緩緩展開連夜繪製的圖紙。
諸位兄長請看,
奕帆指著圖紙詳解,前廳改為議事廳,設八仙桌一張,太師椅六把,兩側置兵器架。中堂東廂房為吳大哥居住,西廂房供各位兄弟暫住,後院為我居住。
吳榮感動地握住他的手,道:
二弟想得周到!
當他講解到改造細節時,眾人皆露困惑之色。
付剛撚須沉吟:這廚房也要通水管?還要設沉澱池?
正是。
他取出一張廚房詳圖,道:
廚房每日用水最多,若無排水係統,地麵總是濕滑不堪。
他設計了兩套係統:一是引水入廚,在灶台旁設水缸,用竹管從水井引水;二是排水出戶,所有汙水經陶瓷管道排入花園的沉澱池。
他指著圖紙上的沉澱池解釋道:這池分三級,第一級沉澱雜物,第二級澄清汙水,第三級的清水可用來澆灌菜園。池底留有清淤口,定期清理即可。
張猛瞪大眼睛道:在廚房裏就能取水?這...這太方便了!
奕帆笑道:不僅如此,我還設計了專用水缸。
展開另一張圖紙道,這口水缸分內外兩層,外層儲水,內層放置食材,利用井水低溫保鮮。
缸底開孔,接排水管直通沉澱池。
李勝指著淋浴圖紙道:這淋浴間與廚房共用一套給水係統?
正是。
奕帆點頭,道:我在後院建了蓄水塔,利用高低差形成水壓。廚房、淋浴、洗衣都可共用此係統。
眾兄弟麵麵相覷,最後還是付剛拍板道:
就按奕兄弟說的辦!我這就去尋最好的泥瓦匠!
就在他給眾兄弟講解圖紙到收尾時,新來的捕快兄弟急匆匆從前院跑來道:
奕兄弟,門外有客來訪,說是四方倉行的楊員外。
說話間,就見楊員外攜著夫人和楊芳已走進院來。
楊員外今日穿著暗紅色萬字紋直身,顯得格外精神;楊夫人身著藕荷色比甲,端莊大方;而楊芳...
但見這少女身著淡粉繡梅花的交領襦裙,外罩月白色比甲,發間隻簪一支珍珠步搖,清麗脫俗。
她悄悄抬眼望來,正對上奕帆的目光,頓時雙頰緋紅,忙不迭低下頭去,那含羞帶怯的模樣,著實惹人憐愛。
聽聞奕公子新居落成,楊某特來道賀。
楊員外笑著讓隨從抬進賀禮,是兩壇上等花雕、四匹杭綢,還有一盒精致的文房四寶。
奕帆連忙還禮道:員外太客氣了。
楊夫人慈愛地打量著院落道:這宅子收拾得真雅致。
她特意看了眼後院,聽說公子還要改建?
他正要回答,卻見楊芳悄悄走到海棠樹下,假裝賞花,眼角餘光卻不時瞟向奕帆這邊。
當她發現奕帆在看她時,急忙扭過頭去,耳根卻悄悄紅了。
吳榮在一旁碰碰奕帆的胳膊,低聲道:二弟,楊姑娘對你...
奕帆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地轉移話題:員外、夫人請到前廳用茶。正好我在講解宅院改建的圖紙,還請員外指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員外果然被圖紙吸引,連連稱奇:這排水係統設計精妙!若是用在糧倉防潮上...
趁著大人們討論圖紙,楊芳悄悄走到他身邊,聲如蚊蚋:奕公子...這海棠花開得真好。
說著飛快地塞給他一個香囊,轉身就跑回了母親身邊。
奕帆低頭一看,是個繡著並蒂蓮的香囊,針腳細密,顯然費了不少心思。
再抬頭時,見楊芳正躲在母親身後偷眼看他,那眼神既期待又忐忑。
他心中了然,卻隻是對她微微一笑,將香籠小心收入袖中。
雙方年齡還小,現在還不是談婚論嫁的時候,前路漫漫,他還有很多事要做。
送走楊家眾人後,吳榮忍不住問道:二弟,楊姑娘分明對你有意,你為何...
他望著院中海棠,輕聲道:緣分未到,強求無益。況且...
他轉身看需施工的宅院,大業未成,何以為家?
吳榮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再多問。
十月初八,工程正式動工。
奕帆從災民中招募了二十餘名勞力,由老匠人陳師傅統領,當他告訴他們每人每月工錢為四兩,陳師傅為五兩,大家都興奮的不得了,都讚歎感恩不止,這是發三倍工資啊。
當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師傅初見圖紙時,震驚得半晌說不出話。
妙!妙啊!
他顫抖著撫摸圖紙,老朽營建半生,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設計!特別是這廚房的排水係統,簡直巧奪天工!
開挖地基時,奕帆親自監督。
化糞池的位置選在後院角落,廚房沉澱池則設在菜園旁,兩個係統既獨立又相鄰,便於維護。
陳師傅指揮工人用三合土夯實池壁,再砌青磚抹灰,最後還要刷上三層桐油。
東家,
陳師傅感慨道,這般講究,便是王府的廚房也沒這麽精細!
管道安裝更是費盡心思。
陶瓷廠按他的要求燒製出特製管道,每節長二尺,內徑六寸,接口處預留榫卯。
安裝時要用糯米漿混合石灰密封,確保不漏不滲。
廚房的排水管特別加粗到八寸,以防菜葉等雜物堵塞。
十一月十五,第一套衛生設施完工。
奕帆邀請眾兄弟試用,吳榮第一個體驗廚房新設施。
這水缸太實用了!
他興奮地拉動竹管上的閥門,一開就有水,再也不用挑水了!
付剛試用排水係統後,撚須微笑道:
果然排水順暢,地麵再也不會積水濕滑了。奕兄弟奇思妙想,令人歎服。
最讓大家稱奇的是食材保鮮水缸。
奕帆用雙層陶缸設計,內缸放置食材,外缸注滿井水,利用水循環保持低溫。
李勝好奇地放入幾個蘿卜試驗,三天後取出依然新鮮如初。
神奇!太神奇了!
他連聲讚歎,這要是夏天存放肉食,該有多好!
臘月初七,工程全部完工。
結算工料,整整花費三百兩。
但看著煥然一新的宅院,特別是功能齊全的廚房,奕帆覺得每一文錢都物超所值。
當晚,付剛帶來三個人選,說道:奕兄弟既已安家,也該添些下人了。
他特意在議事廳麵試。
第一個是個四十餘歲的寡婦,想要應聘廚娘。
奕帆問她可會做麵食,她答得頭頭是道,但奕帆見她眼神閃爍,便婉言謝絕了。
第二個是個十六七歲的丫鬟,模樣周正,卻總是偷瞄屋裏的擺設。
奕帆心中不喜,也打發走了。
直到見到那對母女,他的心被觸動了。
母親約二十六七歲,雖然麵黃肌瘦,但收拾得幹幹淨淨;女兒十二歲上下,躲在母親身後,卻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民婦王氏,原是渭南農戶。
女子怯生生地說,丈夫去年餓死了,帶著女兒逃荒到此...
他注意到小女孩手腕上係著一條褪色的紅繩,忽然想起前世妹妹也喜歡係紅繩,心中不由一軟。
可會做飯?
他和顏悅色地問。
會!會!王氏連忙道,民婦最拿手的是臊子麵,還會用土窖存菜...
“好,那就你們母女留下,月錢各二兩”母女兩聽聞再次泣聲拜服。
這時,門外探頭探腦地露出個小腦袋。
付剛笑道:這是狗兒,父母雙亡的孤兒,在城裏討飯為生。
那孩子約莫十一二歲,瘦得皮包骨頭,但眼睛很亮。
奕帆招手讓他進來,他怯生生地跪下行禮:老爺...
以後不要叫老爺,奕帆扶起他,叫公子就好。你本名叫什麽?
狗兒沒大名...
那就叫李達吧。
奕帆取之意,以後你負責看門通傳,月錢一兩五。
他讓三人先去沐浴更衣。
半個時辰後,再見到他們時,簡直判若兩人。
王氏換上幹淨的青布衣裙,竟有幾分秀麗;小姑娘梳著雙丫髻,活脫脫是個小美人胚子;李達穿著新棉襖,虎頭虎腦很是可愛。
三人跪地謝恩,王氏泣不成聲:公子大恩,民婦母女願做牛做馬報答...
奕帆扶起他們,正色道:在我這裏,不必如此。隻要忠心勤勉,我必不會虧待你們。
臨近黃昏,新宅第一次開火。
王氏在改造一新的廚房裏大展身手,臊子麵的香氣飄滿院落。
李達在前院認真守門,小姑娘小潔則在廚房幫忙,熟練地使用著新式排水係統。
他和吳榮在院中石桌對飲,望著滿院燈火,聽著廚房裏傳來的歡笑聲,感慨萬千。
二弟,吳榮舉杯道,從今往後,這裏就是咱們真正的家了!
他微笑頷首,心中暖流湧動。
有了這個根據地,有了這些可靠的人,我的大明事業,終於要揚帆起航了。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