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漢水之濱 智結良緣
字數:4235 加入書籤
在蜿蜒的官道上行了半月有餘,漢中城終於出現在眼前。
時值盛夏,漢水兩岸稻田連綿,荷塘處處,與關中地區的蒼茫景象大不相同。
城郊的農夫頭戴鬥笠,在田間勞作,偶有采蓮女撐著小舟在荷塘間穿梭,歌聲悠揚,帶著秦巴山區特有的婉轉腔調,與關中方言的粗獷豪邁迥然不同。
來到城門前,但見守門兵士懶散地靠在城牆上打盹,直到劉正亮出陝西巡撫的憑證,這些兵士才慌忙整裝肅立,畢恭畢敬地放行,更有眼尖的飛快跑去通報知府。
林員外等人紛紛上前道別:奕公子大恩,來日必當重謝!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見一位身著緋色官袍的中年官員急匆匆趕來,身後還跟著幾個衙役。
這位官員約莫四十上下,麵白無須,舉止文雅,正是漢中知府崔應科。
本官迎接來遲,還望奕先生恕罪!
崔知府拱手施禮,語氣恭敬卻不失分寸。
奕帆連忙還禮道:崔大人客氣了。久聞大人主持編纂《漢中府誌》,文采斐然,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崔知府聞言眼睛一亮,道:奕先生也知道《漢中府誌》?
隨即吩咐巡城營兵士將彭天霸一幹人犯收押大牢,又調派一百兵士護送水泥車隊前往秦王貨鋪。
安排妥當後,他微笑道:今晚下官在府衙設宴,為奕先生接風洗塵,還望賞光。
入夜,知府衙門張燈結彩。
宴席上,崔知府舉杯道:奕先生此次為民除害,生擒彭天霸這個禍害,實乃漢中百姓之福!
更難得的是,先生還帶來了秦王殿下特意研製的水泥,這等利國利民之物,必將造福蒼生。
他舉杯回敬,道:崔大人過譽了。倒是大人主持編纂的《漢中府誌》,考據詳實,文筆優美,實為地方誌中的翹楚。
在下拜讀之後,對漢中曆史風物有了更深了解,這才敢來此地發展。
崔知府聽得眉開眼笑,正要說話,一旁的紹興師爺沈經插話道:奕先生有所不知,我們大人為了編纂府誌,可是親自踏遍了漢中各縣,連最偏遠的山村都去過。
沈師爺過獎了。
崔知府擺擺手,但臉上難掩得意之色,倒是奕先生年輕有為,不但武藝高強,更難得的是精通工匠之術。
長安建築工程行的美名,下官早有耳聞...
沈師爺機敏地接話,道:說來也巧,府衙後院的圍牆正要修繕,若是能用上奕先生的水泥,那就再好不過了。
奕帆笑道:這個容易,明日我就派人送來。不過...
他故意頓了頓,道:沈師爺這般精明,想必已經算過修繕費用了?
沈師爺撚須微笑,道:不瞞先生,確實算過。
若是用傳統材料,需銀八十兩;若用水泥,隻要六十兩,還更加堅固耐用。
眾人聞言都笑了起來。
這時,捕頭易江大步走進來,聲如洪鍾道:大人,那些犯人已經全部收押!
奕先生,佩服佩服!那個彭天霸橫行漢中多年,今日總算栽在您手裏了!
這位易捕頭身材魁梧,說話直來直去,與崔知府的文雅形成鮮明對比。
易江自顧自地倒了碗酒,一飲而盡:奕先生,改日一定要指點在下幾招!那個彭天霸,我跟他交手三次,每次都讓他跑了!
奕帆笑道:易捕頭若是感興趣,明日可來客棧尋我。
宴席在歡快的氣氛中持續到深夜。
崔知府詩興大發,當場賦詩一首;沈師爺妙語連珠,把在場眾人都逗得前仰後合;易江更是豪爽,連著敬了三圈酒。
第二日,奕帆應邀到林員外府上做客。
林府坐落在一片荷塘之畔,府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頗有幾分江南園林的韻味,卻又帶著秦巴建築特有的厚重。
奕公子請看,
林員外指著桌上的地契,這就是老朽答應您的那處旺鋪,位於漢中最繁華的南大街。
他接過地契,微笑道:林員外盛情,在下卻之不恭。
不過在下有個提議:這鋪子今後經營各類新奇貨物,我派一人管賬監理,員外派人打理日常。
所有貨物我們共同定價,出入庫都要雙方共同管理。
每月對賬,所得利潤三七分成,員外占三成,我占七成,如何?
林員外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道:公子如此厚待,老朽...老朽實在不知該如何報答!
不瞞公子,昨日回來後,老朽還擔心公子會要五五分成...
奕帆打趣道:員外把我想成什麽人了?我可是奕善人
林員外破涕為笑道:是是是,是老朽小人之心了。不過公子,這些新奇貨物,具體是指...
比如透明琉璃器皿、高度白酒、還有各種新式家具。
他壓低聲音,不瞞員外,我與秦王府合作,很快還會有更多好東西。
妙啊!
林員外拍案叫絕,光是透明琉璃,就足以轟動整個漢中了!
第三日清晨,他命大隊人馬先行返回西安,隻留下劉正和王六隨行。
臨行前,他特意到知府衙門辭行。
崔知府執意相送,一直送到城外的十裏長亭。
沈師爺悄悄塞給他一份名帖,低聲道:奕先生在漢中若有用得著的地方,盡管吩咐。
易捕頭更是拍著胸脯說:以後您的鏢隊在漢中地界,有我老易在,保管暢通無阻!對了,您答應要指點我武功的...
他笑道:易捕頭放心,待我下次來漢中,一定好好切磋。
離開漢中城,他們一行三人策馬緩行。
劉正忍不住問道:總鏢頭,為何要在漢中多停留兩日?
奕帆望著遠處連綿的青山,笑道:欲成大事,必先知人。
這崔知府雖好虛名,但確實有真才實學;沈師爺精明卻不奸猾;易捕頭粗豪卻重義氣。這些都是可用之才。
王六插話道:那個林員外,聽說在漢中有十幾間鋪子,是本地首富呢。
所以更要誠信相待。
他輕抖韁繩,商人重利,但更重誠信。我們以誠相待,他必以誠相報。
馬蹄聲聲中,漢中城漸漸消失在視野之外。
但他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有了漢中這個據點,他的商業版圖又將拓展一片新天地。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日的觀察,他對漢中的人情世故已了然於胸,這對日後在此地發展大有裨益。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