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歸途聞譽 宏業初成
字數:7742 加入書籤
七月的關中大地,驕陽似火。
奕帆三人辭別司徒雄的山寨,沿著蜿蜒的官道向西安方向行進。
這一路上的景象,讓三人的心情都頗為沉重。
正值盛夏時節,本該是莊稼茂盛、綠意盎然的季節,可沿途所見卻是一片蕭條。
龜裂的田地裏,稀稀拉拉的麥苗枯黃萎靡,偶見幾個麵黃肌瘦的農夫在田間勞作,眼神中滿是茫然與無助。
總鏢頭,今年這旱情可比去年還要嚴重啊。
劉正望著路旁的景象,忍不住搖頭歎息。
王六擦了把汗,接話道:可不是嘛,聽說渭河都快見底了。要不是咱們鏢局時常施粥,這路上還不知道要多出多少餓殍。
奕帆默然不語,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穿越至今已四年有餘,雖然建立了自己的事業,但麵對這天災人禍,仍感力有未逮。
暗下決心,定要加快步伐,讓更多百姓能在這亂世中安居樂業。
第二日傍晚時分,三人終於抵達了扶風縣。
這座位於西安以西的小縣城,城牆斑駁,街道狹窄,卻因地處交通要道,往來商旅絡繹不絕。
醉陽樓作為城中最大的客棧,三層木樓雖然略顯陳舊,但門前車馬川流不息,顯得頗為熱鬧。
三位客官裏麵請!
店小二熱情地迎上來,肩上搭著的白毛巾隨著他的動作一甩一甩的,是用膳還是住店?
要三間上房,再備一桌酒菜。
奕帆吩咐道,隨手拋給小二一塊碎銀,挑些拿手好菜上來。
小二接過銀子,眼睛一亮,連忙躬身道:好嘞!三位客官稍等,馬上給您安排!
在大堂落座後,環顧四周。
這醉陽樓雖然設施簡陋,桌椅都已磨得發亮,卻收拾得幹幹淨淨。
大堂裏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有行商的,有走鏢的,還有一些江湖人士,正高聲談論著近日的見聞,好不熱鬧。
鄰桌幾個商販模樣的漢子正在熱烈討論著什麽。
一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商人說得眉飛色舞:你們是沒瞧見,秦王商行新出的那個水泥,可真是神物!遇水就能凝固,比糯米灰漿還結實!
另一個穿著綢衫的胖商人接話:何止啊!我還特意去看了西安到灞水那段水泥路,現在人都叫混凝土馬路,馬車走在上麵那叫一個平穩,連顛簸都少了許多!
聽說還有大戶人家都在裝什麽自來水,改造廚房和衛生間
一個年輕商人好奇地插話,不過這衛生間到底是個啥?聽著怪新鮮的。
這時一個看似走南闖北的老商販捋著胡子笑道: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據說這些都是一個叫奕善人的年輕人弄出來的。這人年紀輕輕,本事可不小,經常給流民發放糧食,是個大善人!
另一桌的江湖人士也加入了討論:聽說這奕善人武功還特別高強,陝西境內的盜匪都被他收拾得差不多了。連潼關守將杜鬆都跟他稱兄道弟!
我聽說他叫奕帆,師承華山風清揚,會使幾十年前令狐衝掌門用過的獨孤九劍!
一個佩刀的漢子說得興起,還比劃了兩下,這運氣真是太好了,居然能得到這等失傳已久的劍譜!
劉正和王六聞言相視一笑。他們跟隨奕帆,早已見識過獨孤九劍的精妙,自己也已習得前兩式,對這些江湖傳言自然不以為奇。
王六壓低聲音笑道:這些人要是知道總鏢頭連九陽真經都練至大成,怕是要把眼珠子都瞪出來。
劉正也含笑點頭:不過總鏢頭教導有方,咱們雖隻學了前兩層九陽真經和前兩式劍法,卻也受益匪淺。
他輕輕擺手,示意二人不必多說。
三人說笑間,酒菜已經上桌。
一頓飯吃得津津有味,連日奔波的疲憊也消散了不少。
七月廿三,奕帆三人終於回到了西安。
一進城,就感受到與扶風縣截然不同的繁榮景象。
街道上車水馬龍,商鋪林立,往來行人衣著光鮮,處處透著盛世氣象。
更讓人驚喜的是,城中的主要街道都已經鋪上了水泥路麵,馬車行駛其上,平穩非常。
他立即派人前往秦王府通報漢中之事。
不到一個時辰,就得到了回複:秦王明日有事相商,要求奕帆巳時三刻準時到王府議事。
當晚,書房內燭火通明。
他與吳榮相對而坐,細細聽取這段時間的匯報。
二弟,你離開這兩個月,工程行的生意越發紅火了。
吳榮翻開賬本,臉上帶著興奮之色,從去年臘月成立至今,我們接的工程合同總額已達三十五萬六千五百多兩。扣除各項開支,淨賺十九萬三千三百兩!
奕帆滿意地點點頭:看來這改善民生的生意,確實大有可為。
可不是嘛!
吳榮接著說道,語氣中透著自豪,現在西安城內的大小官員和富商基本都改造完了,連周邊幾個縣城都有人來洽談。鹹陽、扶風等地更是直接要求我們在當地開設分行,還要學習我們的技術,購買我們的產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奕帆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著桌麵道:施工技術終究是保不了密的,遲早會被人學去。既然如此,我們不如主動開放。可以讓他們派人來學習,費用自理。學成後可以作為我們的分行,前五年每年交一萬兩,之後每年五千兩。這事你去找馮知府,請他出具官府憑證。改日我再向趙巡撫提議,讓這個憑證在全省都管用。
不過,
他正色道,陶瓷廠、磚窯廠的新技術,特別是水泥的製作方法,在現階段必須嚴格保密。這事關秦王府的利益,也關係到我們今後的發展大計。
吳榮連連點頭道:
二弟考慮得周到。我已跟姚將軍溝通過,已安排兩班護衛輪流值守,凡是可疑人員一律嚴加盤查。
對了,這三個廠近兩個月產出貨物總值二萬八千二百兩,通過秦王商行銷售後為近四萬兩,按契約我們能分得一萬六千多兩利潤。
說到此處,吳榮麵露難色。
奕帆察覺後問道:大哥,可是有什麽難處?
吳榮歎了口氣道:二弟,不瞞你說,現在三個廠和建築工程行的事務實在太繁雜,我一個人實在管不過來,急需增加人手。
光是每天對賬就要花去大半天時間,更別說還要安排工程、調配物資了。
奕帆聞言笑道:這個好辦。我看付剛大哥就很合適,他為人穩重,又通文墨,對西安城內外又靈瓏通達,人脈甚廣。
改日我去向馮知府要人,讓他全權管理工程行的事務,大哥專心管賬就好。
說著,他話鋒一轉,眼中帶著笑意道:不過大哥,我看你年紀也不小了,該給二弟找個嫂子了。
聽說北大街馬行趙員外家的大女兒年方十八,品貌端莊,改日我請馮知府做媒,為你提親如何?
吳榮聞言一愣,隨即麵露窘色,連連擺手,道:這...這怎麽好意思...我現在整天忙著生意上的事,哪有心思想這些...
奕帆繼續道,語氣誠懇道:隔壁那座三進院落現在空著,原是盧員外給他兒子讀書用的。如今他兒子高中進士,下月就要售賣,正好可以買下來。到時把兩家花園的隔牆拆了,來往也方便。聘禮我來出,你再拿一萬兩安家。總不能讓我大哥成親了還住在這小院裏吧?
吳榮聽到這裏,再也忍不住,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哽咽道:二弟...你這般待我,叫我如何報答...
奕帆急忙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大哥說哪裏話,咱們兄弟之間,何必說這些見外的話。這些年要不是大哥幫我打理生意,我哪能安心在外奔波?
吳榮拭了拭眼角,忽然想起一事,語氣變得輕快道:說起這事,二弟你離開這段時間,楊員外家可派人送來不少禮品,說多謝你生意上的照拂。楊姑娘還特意讓丫鬟小靜送來好些葡萄西瓜,說是給你消暑。我看你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就把那些瓜果都分給兄弟們享用了。
奕帆聞言微微一笑,眼前仿佛浮現出楊芳那溫婉可人的模樣。
那姑娘今年才十五歲,正是豆蔻年華,卻已顯露出大家閨秀的風範。
他沉吟片刻,對吳榮說道:楊姑娘一片心意,我們不可辜負。明日你備些回禮,就選些上好的蘇繡和文房四寶送去。再替我帶個話,就說我近日公務繁忙,待得閑時定當登門拜謝。
吳榮會意一笑,壓低聲音道:二弟,我看那楊姑娘著實對你有情。每次送來東西,總要細細打聽你的近況。這般用心,可不是尋常交際往來。
奕帆輕歎一聲,目光望向窗外皎潔的明月,微微說道:楊姑娘蕙質蘭心,我豈會不知?隻是我今年才十六,她更是年僅十五,這般年紀談婚論嫁為時過早。況且如今事業初成,諸多大事待辦,實在不宜過早論及兒女私情。
他頓了頓,語氣溫和卻堅定道:這份情誼我心領了,但還需以禮相待。他日若得機緣,我自會當麵說明心意。如今且維持這般君子之交,既不負人家一片真心,也不誤彼此前程。
吳榮聞言連連點頭道:二弟思慮周全。既然如此,我明日就按你的意思去辦。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燭光將他們的影子在牆上拉得很長。
窗外,西安城的燈火漸次亮起,這座千年古都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次日一早,奕帆準時來到秦王府。
管家引著他穿過重重庭院,來到一處幽靜的書房。
秦王朱誼漶正在書房內等候,見奕帆進來,笑著招呼他坐下。
奕帆啊,這趟漢中之行辛苦了。
秦王示意侍從上茶,聽說你在漢中又做了件大事?
他恭敬地回稟了漢中之行的經過,特別說明了與司徒雄的合作事宜。
秦王聽得頻頻點頭:做得不錯。如今陝西各地盜匪猖獗,你能以德服人,化敵為友,實屬難得。
說到這裏,秦王話鋒一轉,道:今日找你來,主要是想商議一下水泥等產業擴大經營的事。如今西安周邊的需求越來越大,光是現有的產量已經供不應求。你可有什麽想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早有準備,從容答道:殿下明鑒。
在下以為,可以在陝西各府開設分廠,
由王府出麵協調地方,我們負責技術和管理。
這樣既能滿足各地需求,又能為王府增加收入。不過...
不過什麽?
秦王追問道。
在下擔心技術外泄。
奕帆正色道,水泥配方若是流傳出去,恐怕會影響王府的利益。
所以在下建議,核心配方必須嚴格保密,各分廠的關鍵工序都由可靠之人負責。
待與殿下商議妥當後,再逐步推行分廠模式。
秦王滿意地點點頭,道:考慮得很周全。
既然如此,這事就交由你去辦。
需要什麽幫助,盡管開口。
兩人又商議了許久,直到午時方才結束。
離開王府時,他心中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
他深知,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體係,同時也要兼顧各方利益。
回到住處,奕帆立即召集眾人開會。
他將與秦王商議的結果告知大家,並開始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付剛果然如約前來幫忙,他憑借在西安城內外的人脈和玲瓏通達的處事方式,很快就將工程行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接下來的日子裏,奕帆忙得不可開交。
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還要籌劃在各府開設分廠的事宜。
與此同時,吳榮的婚事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在馮知府的撮合下,趙員外很快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婚期定在了八月十五。
這一日,奕帆正在書房審閱各分廠的選址方案,吳榮興衝衝地走了進來,道:二弟,好消息!鹹陽分廠的第一批水泥已經順利產出,品質與西安的毫無二致!
他放下手中的文書,笑道:這可是個好消息。
看來我們的標準化生產流程已經初見成效。
是啊,
吳榮在對麵坐下,按照這個速度,年底前我們就能在陝西各府都建立起分廠。
到時候,光是分廠的利潤就能翻一番。
兄弟二人相視而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對未來的期待。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