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恩賞驚濤 各懷心思
字數:3232 加入書籤
皇極殿內,金磚映日,蟠龍柱靜默矗立,仿佛也在聆聽這石破天驚的旨意。
萬曆皇帝朱翊鈞那“準在長江口至瓊州沿海自選三處建港,五年專營,稅賦全免”的話語,如同九天驚雷,在每一位朝臣的心頭炸響。
短暫的死寂之後,是壓抑不住的嘩然與騷動。
利益攸關者,如幾位籍貫江浙、與沿海貿易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官員,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眼神中交織著震驚、嫉妒與難以掩飾的憤恨。
那三處港口五年的專營權,無異於一座座尚未開采的金山銀海,如今卻被皇帝輕描淡寫地賜予了一個初來乍到的“商賈”,這讓他們如何能甘心?
首輔申時行率先出列,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臣麵容清臒,眼神深邃如古井,他拱手沉聲道道:“陛下,開拓海疆、設立港口,事關國策,牽涉海防、稅賦、民生乃至邦交,千頭萬緒,非同小可。
豈可因一人進獻奇珍,便如此輕率授予專營之權?
老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交由戶部、工部及沿海督撫詳議後再行定奪。”
他話語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試圖以國策綱常來約束皇帝一時興起的“獨斷”。
兵部尚書石星緊隨其後,他身形魁梧,麵容剛毅,聲若洪鍾道:“陛下,首輔大人所言極是!
如今東南沿海,雖戚繼光將軍餘威尚存,然倭寇、海盜猶如疥癬之疾,時有反複,並未徹底肅清。
驟然開設新港,商船雲集,必引賊人覬覦,若防護不力,恐成倭寇巢穴,動搖海防根本!望陛下三思!”
他搬出了海防安全的大旗,言之鑿鑿。
麵對兩位重臣的質疑,萬曆皇帝那剛剛因玻璃鏡而煥發神采的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耐。
他久不臨朝,最厭煩的便是這般引經據典、看似為國為民實則束縛手腳的諫言。
就在氣氛凝滯之際,一向以穩重持中著稱的吏部尚書宋纁,卻出乎眾人意料地邁出一步。
他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陛下,老臣以為,陛下聖心獨運,慧眼識人。
奕帆此人,雖出身商賈,然觀其獻寶之誠、應對之智、剿匪之勇,兼有惠民濟世之心,確非常人。
陛下授予其港口專營之權,限以五年之期,五年後港口、稅賦盡歸朝廷,此乃‘以私濟公’之妙策。
既可探索海貿之利,又無需朝廷即刻投入巨資承擔風險,若成,則國享其利;若敗,亦無損國體。
陛下此決斷,實為老成謀國之舉。”
宋纁這番話,角度刁鑽,將皇帝的“獨斷”巧妙解釋為“老成謀國”,既維護了皇帝的顏麵,又給了奕帆一個看似合理的台階。
他此舉,固然有回報奕帆之前通過二管家示好之意,更深層也是看出皇帝決心已定,不願在朝堂上再做無謂糾纏,同時或許也存了借此試探、乃至分一杯羹的心思。
宋纁的表態,讓許多原本準備附議申時行的官員頓時躊躇起來。
站在武臣隊列中的寧遠伯李成梁微微頷首,他對這個敢於開拓、武功不凡的年輕人頗有好感,低聲道:“有點意思。”
而站在他旁邊的武定侯則麵露憂色,他與東南沿海的一些豪商大賈素有往來,新港口的開設無疑會觸動現有的利益格局,讓他如何不心急?
鄭貴妃在珠簾後將這些爭論聽在耳中,她輕輕扯了扯皇帝的衣袖,用那嬌柔婉轉、卻能清晰傳入皇帝耳中的聲音說道:“皇上,您聽聽,這些人就是見不得新鮮事兒。
奕先生獻上這般神奇的寶物,解決了宮中用度,他們不說好;您賞罰分明,他們又要阻攔。
臣妾覺得奕先生是個能幹實事的人,既然您已經金口玉言,何必再聽他們囉嗦。
再說了,開港口做生意,賺了錢還不是充盈國庫,到時候皇上您想修個園子,賞賜臣下,不也寬裕些麽?”
這話聲音雖輕,但在寂靜的大殿中卻格外清晰,尤其是最後一句,更是說到了萬曆皇帝的心坎裏。
他近年來為何怠政?一部分原因正是與文官集團在“國本”和“財權”上的爭鬥讓他心力交瘁,內帑空虛更讓他捉襟見肘。
鄭貴妃的話,正好點燃了他內心打破現有格局、開辟新財源的渴望。
“夠了!”
萬曆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道,“朕意已決!
奕帆獻寶有功,忠勇可嘉,更兼胸懷富民強國之誌,朕相信他必能辦好此事!
爾等不必再多言!”
他轉向奕帆,目光中帶著期許,也帶著一絲帝王的警告道:“奕帆,你盡管放手去做!
朕賜你專斷之權,若有難處,可直接奏報於朕!
但切記,莫要辜負朕今日之信任,五年之後,朕要看到的是繁榮昌盛、利國利民之港,而非爛攤子!”
奕帆心潮澎湃,但麵上依舊沉靜如水,他再次深深叩首,聲音堅定如鐵道:“臣,奕帆,領旨謝恩!
定當竭盡全力,開拓海疆,富國強民,絕不辜負陛下信重之恩!
若五年後港口未能達到預期,臣願領受任何責罰!”
退朝的鍾聲悠揚響起,這場波瀾起伏、暗藏機鋒的大朝會終於落下帷幕。
然而,真正的風波,才剛剛開始。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