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誰說病秧子不能反手抽臉?

字數:3706   加入書籤

A+A-


    晨霧未散時,陳嬤嬤的銅盆撞在門框上,發出悶響。
    她端著藥盤的手穩了穩,目光先掃過地上碎成幾瓣的茶碗——昨夜王妃折騰的那些粗鹽、棉條還散在四周,像被風雨打落的殘花。
    再抬眼時,卻見雲知夏倚在床頭,蒼白的臉上浮著層薄汗,偏那雙眼亮得驚人,像淬了星火的黑玉。
    “嬤嬤來診脈?“雲知夏伸出手腕,腕骨突出如瓷,卻不再是昨夜那種青灰。
    陳嬤嬤喉結動了動,指尖搭上脈門的瞬間,瞳孔猛地一縮。
    分明是沉遲如死水的脈象,此刻竟跳得清淺有序,雖弱卻帶著活氣。
    她手指又往寸關尺移了移,越搭越心驚:“這......這不可能!“
    “昨夜我咳血時,嬤嬤說"靜養便是"。“雲知夏抽回手,指了指床頭浸透藥汁的布條,“你們等我咽氣,我卻用溫鹽水逼毒。
    嬤嬤若不信,不妨湊近些。“
    陳嬤嬤捏著帕子的手發顫,湊過去時鼻尖先撞上一股腐臭——像是爛在泥裏的苦楝子,混著點草藥的辛腥。
    她後退半步,帕子捂住口鼻:“這是......體內濁物?“
    “是毒。“雲知夏扯了扯被角,“慢性毒最狠,像蟲子啃骨頭。
    你們守著《千金方》翻頁,我卻知道大血管走毒快,鹽水敷腋下能逼出三分。“她忽然笑了,“嬤嬤說我用邪法?
    那您說說,是讓病人爛在毒裏算正道,還是把毒逼出來算邪道?“
    陳嬤嬤的臉漲成豬肝色,藥盤裏的銀針“叮當“亂響。
    她張了張嘴,終究沒說出話,轉身時撞翻了春桃剛端來的早飯。
    “王妃,早膳。“春桃彎腰拾碗,聲音細得像蚊鳴。
    粗陶碗裏盛著半碗稀粥,清湯能照見人影,連粒鹹菜丁都沒有。
    雲知夏掃了眼,便明白這是柳婉柔的手段——克扣中饋,斷了病弱之人的營養,任誰都得熬不過七日。
    她指尖摩挲著碗沿,抬頭問:“廚房有生薑麽?
    蔥白?
    粗鹽?“
    “沒......沒有。“春桃絞著圍裙角,“側妃說您吃不得油膩,隻許送白粥。“
    “去醃菜壇挖兩勺鹹菜汁。“雲知夏指了指窗台下的陶甕,“再找廚房要碗熱米湯,快。“
    春桃愣在原地,直到雲知夏又重複一遍,才小步跑出去。
    她的鞋跟磕在門檻上,差點栽進廊下的青石板,卻不敢回頭——昨夜王妃用銀簪放血時,那股子鎮定勁兒,倒像廟裏的菩薩開了眼。
    等春桃端著米湯和鹹菜汁回來,雲知夏已拆了床帳的麻繩,在火盆裏燒成炭末。
    她將米湯濾去米渣,加了半勺鹹菜汁攪勻,遞到春桃麵前:“喝,小口喝。“
    “這......“春桃捧著碗,“這是?“
    “鹽水米湯。“雲知夏用銀簪攪了攪,“你們總說"虛不受補",可毒在血裏,沒力氣怎麽排?
    這是補電解質的,能提精神。“她又捏了撮炭灰撒進碗裏,“炭能吸毒,前世我救過吞了砒霜的老農。“
    “您瘋了!“陳嬤嬤不知何時折返,藥盤重重砸在桌上,“炭灰是髒東西,喝下去要腸穿肚爛的!“
    “那嬤嬤是寧願我死,也不願信炭能吸毒?“雲知夏端起碗,當著陳嬤嬤的麵喝了一口。
    米湯混著炭灰,苦得她舌尖發澀,卻仍笑得分明,“要不嬤嬤現在去請柳側妃來?
    就說我喝炭灰自戕,讓她來收屍?“
    陳嬤嬤的嘴唇哆嗦著,看雲知夏又喝了第二口,終於甩袖而去。
    門簾被風掀起,卷進半片枯葉,落在她方才站的位置,像塊被踩碎的膏藥。
    午時的日頭爬上窗欞時,正院的紫檀木門檻被人踢得哐當響。
    “王妃竟坐起來了?“柳婉柔捏著翡翠護甲的手一緊,指甲在案幾上劃出白痕。
    她身邊的紅袖縮著脖子,裙角還沾著藥碗裏的殘汁——方才在偏院,那病秧子竟說“排出三成毒“,嚇得她手一鬆,碗就摔了。
    “回側妃的話,“紅袖跪得筆直,“她......她還說要寫什麽《毒理辨謬錄》,貼滿京城。“
    “反了她!“柳婉柔抄起茶盞砸在地上,青瓷碎片濺到紅袖腳邊,“三年前那碗"補藥"下去,連太醫院的劉醫正都說沒救。
    她一個被賣進府的棄女,怎會......“
    “許是用了邪術。“貼身的周嬤嬤湊過來,壓低聲音,“老奴聽陳嬤嬤說,她用炭灰喝,用鹽水敷,哪是正經醫道?“
    柳婉柔的指尖抵著下巴,眼底陰雲翻湧。
    她忽然笑了,笑得像春末的桃花,卻帶著股子冷:“既是邪術......明日的藥膳,加半錢馬錢子。
    再讓陳嬤嬤盯著,若她還撐著,便請玄真觀的道士來——就說靖王府有妖祟附體。“
    周嬤嬤應了聲,退下時瞥見柳婉柔捏著帕子的手,指節泛白,帕子上浸著點點血痕——她方才捏碎了茶盞的殘片。
    而此時的偏院,雲知夏正借著月光在舊賬本背麵寫字。
    炭灰混著米漿調成的墨水,在粗糙的紙頁上洇開,她寫得極慢:“大胤三年春,毒發於腋,脈沉遲。
    用溫鹽水敷大血管,炭灰吸濁,三日可排毒三成。“
    窗外的月亮爬上屋簷,將她的影子投在牆上,像株倔強的竹。
    她放下炭筆,指尖撫過紙頁上的字跡,輕聲道:“沈未蘇沒死,大胤的醫道,該變了。“
    遠處忽然傳來馬蹄聲,由遠及近,驚飛了簷角的雀兒。
    雲知夏抬頭,透過破窗望見巷口的燈籠晃了晃——是門房的燈籠。
    她眯了眯眼,聽見下人們交頭接耳的碎語:“靖王......快回府了......“
    風掀起她的衣袖,露出腕間淡了些的青痕。
    雲知夏笑了,將賬本收進木箱最底層。
    該來的,終究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