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藥是活的,人不能死

字數:4691   加入書籤

A+A-


    守庫老卒的水桶“當啷“砸在青石板上,濃煙裹著焦苦的藥味嗆得他直咳嗽。
    他踉蹌著撲向紫菀陶甕,卻見火星像活物般順著甕口竄到梁上,那梁木本是潮濕的新柏木,竟“轟“地燃成了火把。
    “救火!
    快傳水!“老卒扯著嗓子喊,可太醫院後巷本就偏僻,更夫的梆子聲早被火勢吞了去。
    他抹了把臉上的灰,突然想起什麽似的,跌跌撞撞往藥庫最裏間跑——那裏鎖著三十七種疫病用藥的賬冊,若連賬冊都燒了,這鍋他可背不起。
    可等他撞開裏間木門,卻見鐵櫃上的鎖頭被撬得變形,泛黃的賬頁散了一地。
    最上麵那張“清瘟湯“的配藥記錄上,“紫河車“三個字被紅筆圈了七八個圈,墨跡未幹。
    “藥庫走水了!“
    第一聲驚呼劃破子時的寂靜時,雲知夏正在實證院草廬裏核對《新藥典》目錄。
    她擱下狼毫筆的手頓了頓,窗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是蕭臨淵的暗衛。
    “王妃,太醫院藥庫起火,三十七種疫病用藥被焚。“暗衛單膝跪地,腰間的令牌還沾著火星子,“但清瘟湯主藥紫河車,完好無損。“
    雲知夏的瞳孔驟縮,茶盞在案上磕出一道細痕。
    她抓起搭在椅背上的月白鬥篷,發間的玉簪都顧不上拔:“備車。“
    馬車載著她衝進火場時,火勢已被控製。
    殘垣斷壁間,楚昭南的囚服下擺還沾著草屑——他不知何時被押到了現場,正盯著焦黑的藥甕發怔。
    “楚掌令,這火起得巧啊。“雲知夏踩著碎磚走過去,靴底碾過一片燒卷的陳皮。
    她蹲下身,指尖撥開灰燼,一粒未燃盡的藥渣粘在指腹上——焦黑中泛著詭異的藍光,像極了前世實驗室裏磷火的顏色。
    “霜髓引。“她的聲音冷得像冰錐,“用紫藤香提煉的引火劑,遇藥即燃,專燒藥材。“
    身側突然投下一片陰影。
    蕭臨淵的玄色大氅掃過她發梢,他低頭盯著那粒藥渣,喉結動了動:“北境軍營上月調撥三斤紫藤香,偽裝成藥材。“
    “燒書不成,便燒藥庫。“雲知夏將藥渣碾成齏粉,“他們要讓疫病再起時,百姓無藥可救——好證明我的實證院是笑話。“
    楚昭南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鎖鏈在他腕間哐當作響。
    他望著雲知夏沾灰的指尖,喉間溢出一聲苦笑:“我燒了《太醫典》,他們便燒藥庫......原來這規矩,比我想象的更難破。“
    雲知夏沒接話。
    她望著遠處被抬走的藥甕殘片,突然轉身對暗衛道:“去查查,今日當值的庫丁是誰,家中可有人收到過銀子。“
    暗衛領命而去,蕭臨淵伸手替她攏了攏鬥篷:“明日實證院掛牌,他們急了。“
    “急了才好。“雲知夏拍掉裙角的灰,目光掃過滿地狼藉,“越急,破綻越多。“
    第二日辰時三刻,實證院朱漆大門前擠得水泄不通。
    百姓踮著腳往院裏張望,卻沒一人敢跨進門檻——太醫院的人昨日在街頭喊了半日“開膛破肚是妖術“,此刻還有老婦攥著符紙念叨:“作孽喲,那是要遭天譴的。“
    雲知夏站在石階上,素色襦裙被風掀起一角。
    她轉頭對身後的陳小栓道:“抬上來。“
    兩名學徒抬著蒙著白布的木匣走上前。
    陳小栓的手在發抖,他揭開布的瞬間,圍觀人群爆發出驚呼——匣中是具疫亡者的肺髒,暗紫的表麵布滿灰白結節。
    “這是張阿婆家的小兒子,上月染疫而亡。“雲知夏的聲音清亮如鍾,“他咳血,胸痛,高熱不退。
    太醫院說這是風寒,用清瘟湯溫補。
    可你們看——“她拈起銀針戳向肺葉,“肺裏全是毒結,溫補隻會讓毒火更旺。“
    人群裏擠進來個白胡子老醫工,他扒著欄杆顫聲問:“不用清瘟湯,用什麽?“
    雲知夏伸手接過學徒遞來的玻璃導管,管中液體泛著淡紅:“血清,取自痊愈者的血。“她當眾刺破自己的指尖,將血滴進導管搖勻,“我昨日給三個患者用過,今日已有兩人能喝稀粥了。“
    老醫工瞪圓了眼:“血......血能治病?“
    “能。“雲知夏轉身走向人群,那裏有個咳血的孩童正被母親抱著,“這位妹妹,我給你治,可好?“
    孩童母親渾身發抖,卻還是把孩子遞了過來。
    雲知夏將導管紮進孩子手臂,淡紅液體緩緩注入。
    三刻後,孩子的咳嗽聲漸輕,原本發紫的唇色泛起淡粉。
    “娘!“孩子突然喊了一聲,雖然聲音嘶啞,卻讓圍觀人群炸開了鍋。
    有老婦“撲通“跪在石階下:“王妃,讓我孫子來學藥吧!
    他認字,手也巧!“
    “學可以,但得守規矩。“雲知夏望著人群裏亮起的眼睛,“實證院的規矩隻有一條——凡用藥,必記病狀、藥量、反應。“
    當夜,雲知夏在草廬批改學徒的筆記時,窗外傳來細碎的叩門聲。
    趙典簿抱著個鐵匣站在月光裏,他的官服皺得像鹹菜幹,眼眶青黑:“王妃,我爹臨終前讓我交給您的。“
    鐵匣裏的手稿殘頁散著黴味,墨跡斑駁處赫然寫著:“清瘟湯性溫——據薛太醫夢中神人授方,未驗。“雲知夏的指尖撫過“未驗“二字,那裏有塊褐色的痕跡,像是血漬。
    “當年共十三人編《太醫典》,九人病亡,四人升遷。“趙典簿的聲音發澀,“我爹是病亡者之一,他說要試藥性,被罵作褻瀆祖製......後來他喝了自己配的藥,七竅流血......“
    雲知夏將殘頁鋪在案上,用火漆仔細封存。
    她提筆在《新藥典》首頁寫下第一條院規,墨汁在宣紙上暈開:“凡用藥,必錄三證:病狀、藥量、反應。“
    第三日,實證院的竹棚下支起五張木床。
    五個染疫的患者躺在上麵,陳小栓攥著筆的手直抖:“王妃,這......這要記不好......“
    “你寫的不是字,是活路。“雲知夏按住他的手腕,“低劑量組用兩錢血清,中劑量三錢,高劑量五錢。
    記清每個人的反應。“
    三日後,實驗結果攤在眾人麵前:低劑量組退熱緩慢,高劑量組反現寒戰。
    雲知夏用炭筆在木板上畫出曲線,人群圍得裏三層外三層。
    “看這裏。“她指著曲線的最高點,“三錢是最佳劑量,多一分傷正,少一分無力。“有個賣菜的老漢撓著頭笑:“敢情這藥,也得講個"度"啊!“
    當夜,實證院燈火通明。
    百名學徒伏在案上抄錄《藥理記錄冊》,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
    雲知夏站在窗前,望著城南方向突然閃過的火光——又一處民間藥棚被焚了。
    她摸出一枚新製的銅牌,上麵刻著“藥理實證院“五個字。
    陳小栓捧著藥箱跑過來時,她將銅牌塞進他手裏:“明日帶二十個學徒去城南,搭棚施藥。
    牌子掛高點,就說不收診金。“
    “是!“陳小栓的眼睛亮得像星子。
    北境的雪下得更急了。
    黑甲騎兵裹著狐裘撕開密檔殘卷,為首者的聲音被風雪吞了大半:“霜髓三號,可引燃藥性......“他抬頭望向南方,嘴角扯出冷笑,“等那實證院的藥棚也燒了,看她拿什麽傳火。“
    雲知夏不知道北境的風雪裏藏著什麽。
    她隻看見,實證院的學徒們舉著傳火燈從她窗前走過,燈油在瓷盞裏晃出細碎的光。
    而城南的火光,正像一顆未被踩滅的火星,在暗夜裏明明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