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灰裏撿字的人

字數:3943   加入書籤

A+A-


    雲知夏指尖在“有德者“三字上頓了頓,窗外報信聲方落,便聽得院外傳來青石板被鞋跟叩響的脆響。
    太醫院掌事周太醫的公鴨嗓先一步飄進來:“雲醫官,陛下在禦書房候著,說是要聽藥隱穀的事。“
    她將殘頁收進妝匣時,指節微微發緊。
    三日前地宮外那衝天火光還在眼前晃,蕭臨淵抱她衝出時玄氅上的焦痕,沈硯最後那句“苦才是醫者的初心“,此刻都隨著這聲宣召翻湧上來。
    “回周大人,我換身素衣便來。“她應得從容,轉身時卻掃見妝鏡裏自己眼底的暗青——這三日她幾乎沒合眼,守著藥隱穀的焦土,看著百姓們自發從灰燼裏扒拉殘頁。
    禦書房的檀香混著墨香湧進鼻端時,雲知夏剛跨過門檻。
    皇帝蕭承煜正伏案批折,抬頭時眉峰微挑:“朕聽說,藥隱穀燒了半本《藥心令》?“
    “是。“她垂眸,袖中殘頁的觸感清晰如昨,“但燒不盡的,是藥道。“
    蕭承煜放下朱筆,目光在她臉上轉了兩轉:“三日前你救沈硯時,蕭臨淵那小子差點把地宮掀了。“他忽然笑了,“不過今日找你來,是想聽你說——這藥隱穀燒了,大胤的醫道,往後怎麽走?“
    雲知夏抬眼,殿外梧桐葉沙沙作響。
    她想起今早離開靖王府時,蕭臨淵站在廊下,玄色披風被晨風吹得翻卷:“我讓人清了藥隱穀的路,你若要建什麽,本王調三千兵丁給你。“
    “回陛下,臣想建一座書院。“她聲音清冽,“名喚殘燭,取"野火燒不盡,殘燭照夜明"之意。
    凡願學醫者,無論男女貴賤,皆可入學。“
    蕭承煜的指節在案上叩了叩:“好個殘燭。“他從案頭取了塊金牌推過來,“這是朕的禦賜腰牌,往後你若要調藥材、征場地,拿這個去。“
    出禦書房時,日頭已爬過宮牆。
    雲知夏攥著腰牌站在階下,看宮簷上的鴿群撲棱棱飛過,忽然想起藥隱穀外那片焦土——此刻該有人在撿殘頁了。
    藥隱穀的風裹著煙火氣撲來,是在她騎馬趕到穀口時。
    遠遠便見白影晃動,白芷正蹲在斷牆下,膝頭攤著半卷燒焦的紙頁,旁邊老農捧著半張“黃連解毒方“,手背上的皺紋裏沾著黑灰:“這字......我能認。“
    “阿翁,您看這。“白芷小心揭起一片殘紙,與自己手中的拚合,“您瞧,"黃連三錢,黃芩二錢",和您手裏的接上了。“她抬頭時,眼角還掛著淚,“他們燒書,卻忘了,藥道在人心。“
    雲知夏下了馬,靴底碾過焦木碎屑。
    小火從穀裏跑出來,臉上沾著黑灰,手裏舉著塊刻刀:“姑娘,碑刻好了!“他身後,新立的青石碑上“殘燭書院“四字剛勁有力,金針翁正撫著碑身歎氣:“三十年前我師父說,醫道將破而後立......今日,火盡,光生。“
    “翁公。“雲知夏走過去,指尖觸到碑上未幹的墨跡,“學生想請您做書院首座。“
    金針翁猛地抬頭,白眉顫動:“你這丫頭......“他忽然笑了,抬手抹了把眼角,“好,我這把老骨頭,便給你守著這書院!“
    山風卷起灰燼,在空穀裏打旋。
    雲知夏站在碑前,望著四周拾撿殘頁的百姓——有農婦抱著孩子,有書生背著書箱,有老醫正顫巍巍扶著拐杖。
    她提高聲音,壓過風聲:“凡願學醫者,無論男女、貴賤、出身,皆可入學!
    學費,隻交一味藥——救一人,記一方!“
    山穀裏忽然靜了一瞬,接著爆發出歡呼。
    老農舉著殘頁喊:“我孫女生痘,我學了方來救她!“農婦抹著淚:“我家那口子被蛇咬,我要學解毒!“
    雲知夏望著他們發亮的眼睛,喉頭發緊。
    前世她困在實驗室裏,總覺得醫道是案頭的瓶瓶罐罐;如今站在這焦土上,才明白真正的醫道,該是能握在百姓手裏的藥方,能塞進農婦圍裙口袋的銀針。
    當夜,她坐在廢墟裏的斷石上,膝頭攤著半本《藥爐經》。
    四周還飄著煙火氣,她咬破指尖,以血為墨——這經被守脈閣藏了百年,今日該見天日了。
    “孩子。“
    藥香忽然漫上來,比任何時候都清冽。
    雲知夏抬頭,火光中浮起個白發老婦,慈和的眼尾帶著笑紋,正是記憶裏藥婆婆的模樣。
    “您......“她手一抖,血珠濺在紙上。
    藥婆婆抬手,指尖拂過她眉心:“你不是第十鼎,你是第一爐。“她攤開手,一枚刻著藥草紋的玉令躺在掌心裏,“守脈閣用活鼎鎮藥,可真正的藥心,該在蒼生手裏。“
    雲知夏接過玉令,觸感溫涼,像浸過晨露的藥葉。
    “婆婆,他們為什麽選我?“
    “因為你燒過一次。“藥婆婆的身影開始消散,“被火煉過的藥,才夠苦,夠透,夠救得了人。“
    晨霧未散時,殘燭書院的第一課開講。
    雲知夏站在臨時搭的木台上,麵前擺著她讓人連夜製的陶瓶——分艙隔離法的模型,還有標注著“尿液色診“的圖譜。
    “疫病流行時,需將患者分三艙:輕症、重症、未染者。“她拿起竹片指點模型,“輕症艙調氣,重症艙攻毒,未染者艙避穢......“
    台下突然舉起一隻手。
    是個穿粗布短打的少年,額角還沾著穀裏的灰:“若權貴再禁此術,如何?“
    雲知夏望著他身後密密麻麻的人群——有昨日還在拾殘頁的老農,有跟著師父來的小藥童,有裹著帷帽的女子。
    她笑了,目光如炬:“那就讓他們看看,千人會診,萬人抄方——藥道一旦入民,誰也奪不走。“
    夜更深時,雲知夏將藥心令供在書院正堂。
    轉身要走時,忽聽穀外山道傳來喧嘩。
    她扶著門框望去,漫山遍野的火把像條火龍,蜿蜒著往穀裏爬。
    最前頭的蒙麵女子走到門前,緩緩摘下麵紗——那分明是年輕版的自己,眉眼間還帶著未脫的青澀。
    “姐姐。“她將一束新鮮的黃連放在石階上,“我來接你的火。“
    雲知夏望著那張與自己相似的臉,終於輕笑出聲。
    她彎腰拾起黃連,指尖觸到葉片上的晨露:“好,這一爐藥,我們燒給天下人看。“
    晨光微露時,藥隱穀的焦土上還飄著淡煙。
    百姓們三五成群,有的蹲在碑前抄藥方,有的圍著火堆聽金針翁講針灸要訣。
    遠處山路上,又有幾撥舉著火把的人趕過來,身影被朝陽拉得老長,像無數支將要點燃的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