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章 回溯考核

字數:2577   加入書籤

A+A-


    浩南經開區的轉型升級,雖然開局驚險,但終於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
    於洋飛用他的專業、魄力和背水一戰的決心,初步證明了“揭榜掛帥”的價值。
    那些等著看笑話的人,暫時閉上了嘴。
    就在“揭榜掛帥”吸引全省目光的同時,另一場風暴也在悄然醞釀。
    上官芸領導的紀委專班,與組織部新成立的幹部監督處緊密配合,悄然啟動了對過去幾年提拔幹部情況的“回溯式”評估。
    重點就是那些考察材料光鮮亮麗、但群眾有反映、或者實際工作成效與材料嚴重不符的幹部。
    胡步雲曾在常委會上點過名的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某,首當其衝。
    王某是周偉宏時代提拔起來的幹部,擅長匯報和人際關係,但在副廳長任上分管的幾個領域,工作始終打不開局麵。當初考察時,評價很高,但實際成效寥寥。
    省委組織部幹部監督處處長林致遠調閱了王某分管的全部重大項目檔案,發現疑點:一個獲得巨額政府補貼的新材料產業化項目,投產即虧損,技術來源存疑,且項目評審專家名單與王某過往履曆高度重合。
    上官芸接到線索後,秘密安排人手進行外圍核查。發現該項目所謂的關鍵技術,實則是從國外高價購買的淘汰生產線,而且購買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利益輸送嫌疑,王某的妻弟在該項目代理公司持有幹股。
    證據鏈逐漸清晰。
    上官芸向胡步雲和李國明匯報後,胡步雲隻問了一句:“證據確鑿嗎?”
    “確鑿。”上官芸回答。
    “那就按程序辦。”胡步雲語氣平靜。
    很快,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同時,另一個案例則提供了正麵典型。某省直機關一位處長,因堅持原則,拒絕違規審批一個項目,得罪了上級和某些利益方,多年得不到提拔,考核評價也總是“中遊”。
    回溯考核中,組織部和紀委聯合複核,確認其堅持原則的行為是正確的,且其所在處室的工作實際成效突出。
    李國明力排眾議,經報胡步雲和蘇永強同意,將其破格提拔為副廳長。
    這一反一正兩個案例,在全省幹部隊伍中引發了巨大震動。
    “看來動真格的了!”
    “以後不是材料寫得好、關係處得好就能升官了。”
    “也得小心,別被‘秋後算賬’。”
    “這日子沒法過了,幹事兒怕出錯,不幹事兒怕被查……”
    各種心態交織。確實,一部分幹部開始變得束手束腳,生怕“動輒得咎”,工作中不敢拍板,不敢創新,凡事請示匯報,效率反而有所下降。
    有人私下抱怨:“胡書記這是不是太急了?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甚至有人匿名寫信,指責胡步雲“借改革之名,行排除異己之實”。
    這些反應,自然也傳到了胡步雲耳中。
    他對李國明和上官芸說:“不必理會這些噪音。‘回溯考核’不是為了整人,是為了樹立一個鮮明導向: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現在有些人感到不適應,甚至害怕,正說明以前的標準太鬆、太模糊了。堅持下去,形成常態,大家自然會適應新的規則。對於因為害怕而不作為的,本身就不適合留在重要崗位上。”
    在折騰幹部隊伍的同時,胡步雲也沒忘記另一件關鍵事——人才。
    他讓李國明組織力量,繪製北川省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地圖”,要求精準到具體領域、具體技術方向,甚至具體到能解決什麽卡脖子問題。
    “我們以前引才,就是撒胡椒麵,搞個‘百人計劃’,追求數量和高帽子,效果怎麽樣?引進的院士、長江學者,一年來不了幾天,項目落地轉化率低。以後要改!”胡步雲在專題會上說,“我們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真人才,不在乎他是不是全職、是不是天天坐班。要推行‘周末工程師’、‘候鳥專家’、‘項目製合作’,按需引進,柔性使用。”
    第一個重大嚐試,是針對北川省一家大型國企在新材料研發上的瓶頸。
    這家企業投入巨資研發多年,始終無法突破某項關鍵技術。
    通過“人才地圖”和多方聯絡,省委牽頭,與國內某頂尖材料實驗室達成協議,聘請該實驗室主任、一位院士領銜的團隊,作為“候鳥型”專家,每個季度來北川工作一周到十天,深入企業現場指導攻關。
    喜歡權鬥江湖路請大家收藏:()權鬥江湖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