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寒了功臣之心,日後邊疆有警,誰還肯為大乾效死?!
字數:3946 加入書籤
京城奉天殿,龍椅上的李長民,麵色帶著明顯的不耐。
十日了,關於陳北麾下主要將領的封賞問題,依舊在無休止的爭論中。
封賞陳北,他乾綱獨斷,無人敢直麵反駁,畢竟功績令人駭然。
但對其麾下那些將領的封賞,卻成了文官集團挽回顏麵、展示存在感,掣肘武將集團的砝碼。
吏部尚書張崇文和中書令趙明宇雖被停職,但文官集團並未潰散。
暫代吏部尚書劉永年,手持奏疏,侃侃而談,語氣恭敬卻寸步不讓:
“陛下,賞功罰過,乃朝廷綱紀。然,賞亦需有度,需合乎規製。
兵部所擬封賞方案,臣等以為,過於優厚,恐開濫賞之端,於國庫有虧,於日後封賞亦立下不良先例。”
武將隊列裏,以定國公南宮羿為首,一眾將領臉色鐵青,怒目而視。
兵部尚書李正治出列反駁:
“周侍郎此言差矣!滄瀾關之功,乃潑天之大功!
鄭光、陳靖、李開年、王景初、陳墨,秦海等將,或陷陣殺敵,或獨當一麵,皆是以性命搏來的功勳!
按《大乾軍功律》,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皆有定例!
兵部所擬,皆是依律而行,何來‘濫賞’之說?”
劉永年不慌不忙,微微一禮:“李尚書,《軍功律》自然要遵。
但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譬如,這鄭光將軍,報功文書稱其‘於萬軍之中陣斬突厥王子拓跋野’……此功固然卓著,
但,誰能證明那確是拓跋野本人?
而非一相貌相似之替身?若輕易封以高爵,日後人人效仿,斬一酋首便稱王子,朝廷何以辨之?
還有戰報說明戰場混亂,是不是鄭光貪他人之功?”
劉永年這話就有些胡攪蠻纏的意思了,這已經不是賞不賞的問題,而是想否掉鄭光的功勞。
鄭家一係的官員怒不可遏的怒視著劉永年。
‘這特娘的劉永年真不是個東西,我鄭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這混賬玩意還想否定,真是特娘的畜生。’
“放屁!” 終於有一名鄭家性如烈火的官員忍不住吼出聲,
“首級、王旗、印信俱在!突厥俘虜亦已指認!這還能有假?戰場之上雖亂,難道那些士兵將領都看不清是誰殺了拓跋野?
還是說,劉侍郎你是在懷疑鎮北公,替鄭將軍虛報戰功,在搶他人功勞不成?”
劉永年眼皮都不抬:“戰場混亂,俘虜之言未必可信。印信王旗,亦可能為誘敵之策。此乃兵家常事,不得不慎。
另外黎澈,黎大人本官可沒說懷疑鎮北公,還有誰不知你是鄭家官員,你是不該避嫌!”
他的話氣的黎澈擼起官服袖子咬牙切齒就要上來抽他,卻被身邊官員緊緊抱住,瘋狂掙紮。
“放開我,我今日非要把他的那張臭嘴撕爛不可!”
“黎大人,這是朝堂,陛下還看著呢,退朝再說可好?”身邊官員勸慰。
反觀劉永年就像沒看到,無事人一樣,其實更像是一個無賴潑皮,自己隻是提出異議而已,朝堂上言論自由,陛下都沒遏製,他又沒攻擊對方,他自覺是對的。
收回目光把話轉移到已經封賞過的劉安民身上。
“劉安民,陛下已破格擢升,賞賜極厚。
然其奪馬之功,雖險奇,但終究是偏師奇襲,非堂堂正正之師。
依律,此類功勞,重賞即可,再加封爵,是否過了?且其率百人驅趕三萬馬匹,途中折損幾何?管理是否得當?這些,都需詳細核驗,方能論功。”
文官集團紛紛附和:
“是啊,還有陳墨守關之功,固然重要,但守關乃其本分……”
“李遠雖然殺敵無數,然其部傷亡不小,功過尚需斟酌……”
“王景初、李開年,一個是京城巡防營都尉,一個是禁軍校尉,未經允許擅離職守私自離開京城,本就是大罪,就算二人在滄瀾關立下大功,是不是算他們戴罪立功!”
這些官員也很聰明,不直接否定功勞,而是從“核實”、“細節”、“規製”、“先例”、“國用”等角度,對每一個封賞提議進行挑剔、質疑和拖延。
目的是將封賞的規格壓下來,延緩封賞的過程,以此打擊武將集團的銳氣,並向皇帝暗示:
朝廷的規矩,最終還是需要他們來維護,他們世家說了算。
南宮羿氣得胡子直翹,但他也明白,跟這些擅長摳字眼的文官在細節上糾纏,隻會落入他們的圈套。
他踏前一步,聲若洪鍾:
“陛下!老臣是個粗人,不懂那麽多彎彎繞!老臣隻知道,滄瀾關的將士們,用命打出大乾威嚴,打出了大乾雄風!
沒有他們在前麵流血拚殺,哪有我等在此安享太平,高談闊論?
今日若因些許瑣碎爭議,寒了功臣之心,日後邊疆有警,誰還肯為大乾效死?!請陛下明斷!”
秦國公,李國公,陳國公,也齊齊怒瞪了那些文官一眼,躬身附和。
這次文官針對的都是他們的兒孫,他們為大乾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現在他們的兒孫上陣,豈能容忍這些隻會上嘴皮子碰下嘴皮的文官說什麽就是什麽?
“陛下定國公所言甚是,將士們舍命拚殺才有了如今的大乾王朝,若是他們得知朝中官員如此猜忌他們,恐會寒了將士們的心,請陛下明斷!”
“請陛下明斷!”一眾武將紛紛附和!
龍椅上的李長民,手指輕輕敲著扶手。
他何嚐不知文官們的心思?他也知道南宮羿說的是對的。
但他作為皇帝,不能完全無視文官集團的意見,尤其是那些看似“持重”的理由。
平衡,永遠是帝王術的核心。
他目光掃過爭得麵紅耳赤的雙方,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決斷:
“夠了。”
“你們也爭了十日,也該有個結果了。”
“諸將之功,朕心中有數。滄瀾關大捷,乃舉國同慶之事,封賞豈能久拖不決,令將士寒心?”
他頓了頓,看向劉永年等文官:“爾等所慮,亦非全無道理。賞功當實,不可虛浮。”
喜歡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滿朝文武愁瘋了請大家收藏:()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滿朝文武愁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