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閩海立幟

字數:2656   加入書籤

A+A-


    鄭氏府邸內的密議塵埃落定,但引發的波瀾卻剛剛開始席卷東南。
    鄭芝龍絕非優柔寡斷之人,一旦看清形勢、做出決斷,其行動便如海上風暴般迅猛果決。
    數日之後,鄭氏控製下的福州,氣氛陡然一變。往日繁忙的碼頭依舊船隻往來,但空氣中卻彌漫著一股不同尋常的肅殺與躁動。
    這一日,鄭芝龍大會文武官員、地方士紳於福州府衙,其弟鄭芝虎、鄭鴻逵,子鄭森皆披甲按劍,立於兩側,甲胄鮮明,殺氣騰騰。
    鄭芝龍立於堂上,麵容沉毅,再無此前觀望時的曖昧。
    他當眾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檄文,聲音洪亮,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如同驚雷,炸響在眾人耳邊:
    “自虜騎南侵,神州陸沉,君父蒙難,山河破碎!南京弘光朝廷,不思北伐複仇,整軍經武,反而君昏臣聵,黨爭不休,醉生夢死,喪權辱國!江北四鎮,或殉國或降賊,千裏疆土,盡喪其手!此等朝廷,上負太祖太宗開創之基業,下負天下億兆黎民之殷望,可謂朽木為官,禽獸食祿!”
    鄭芝龍痛心疾首,厲聲斥責,將弘光政權批得一無是處。堂下不少原本還對南京存有幻想的官員士紳,聞言皆麵露慚色或驚惶。
    隨即,鄭芝龍話鋒一轉,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一種“舍我其誰”的豪氣與決斷,大聲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今唐王朱聿鍵,乃太祖苗裔,賢明仁德,堪承大統!我鄭芝龍,受國厚恩,鎮守閩海,值此危難之際,豈能坐視國祚傾覆?當恭請唐王殿下監國,正位九五,繼承大明社稷,號召天下忠義,共抗虜醜,光複中原!”
    “擁立唐王!光複大明!”
    鄭芝虎、鄭鴻逵、鄭森及一眾鄭氏將領立刻振臂高呼,聲震屋瓦。
    在場官員士紳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但見鄭氏兵甲環伺,威勢赫赫,想出聲又不敢。
    而且鄭芝龍所言確有一部分實情,唐王血統名正言順,大多數人隻能順勢而下,紛紛跪拜附和。
    幾乎在同一時間,鄭芝龍的軍令已快馬傳出。
    駐紮在浙閩交界處的鄭家精銳陸軍,立刻行動起來,迅速控製了仙霞關、分水關等所有重要關隘和通道。
    通往浙江的官道被粗大的巨木和鹿砦堵塞,山間小徑設下暗哨伏兵。
    更令人心驚的是海上,鄭家龐大的水師艦隊開始巡弋閩浙沿海,大小戰船遊弋不定,徹底封鎖了海路。
    任何試圖從海上通往浙江的船隻,無論是商船還是官船,都必須接受嚴格盤查,甚至直接被勒令返航。
    一道無形的、卻堅不可摧的鐵壁,在極短時間內,於浙閩邊境驟然立起。
    鄭芝龍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與弘光朝廷割裂,並將其勢力範圍牢牢鎖死在了閩地之內。
    浙閩邊境被封鎖的消息,如同又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早已風雨飄搖的南京城。
    弘光帝朱由崧聞訊,嚇得麵無人色,在朝堂上幾乎語無倫次。
    馬士英、阮大铖等人更是驚怒交加,破口大罵鄭芝龍“海盜習性”、“狼子野心”、“形同謀反”!
    然而,罵歸罵,現實卻無比殘酷。鄭芝龍這一手,無異於釜底抽薪。
    南京朝廷本就龜縮一隅,如今通往福建的財賦、物資通道被徹底切斷,且失去了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海上屏障和武裝力量的支持。
    轄區大幅縮水,實際控製範圍幾乎僅限於蘇南一隅和皖南部分地區,且直接暴露在即將南下的清軍兵鋒之下。
    民心瞬間浮動至極點。百姓傳言四起,都說天要變了,連雄踞福建的鄭家都不看好南京朝廷,看來弘光皇帝的氣數真的盡了。
    市麵蕭條,物價飛漲,逃難出城的人流絡繹不絕。
    官員們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有門路的開始暗中尋找退路,或聯係鄭氏,或試探北麵清廷口風;無門路的則如熱鍋上的螞蟻,終日提心吊膽,不知屠刀何時落下。
    朝廷的權威,在這一刻,徹底掃地,政令幾乎不出南京城門。
    鄭芝龍擁立新君並封鎖邊境的舉動,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地震,不僅徹底改變了南明的格局,也將自己推到了曆史舞台的最前沿。
    他憑借強大的武力割據閩海,試圖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更能代表自身利益、也更具有戰鬥力的新政權。
    然而,這一舉動也使得南明本就脆弱的力量更加分散,麵對即將南下的清軍鐵騎,未來的局勢變得更加波譎雲詭,難以預料。
    坐鎮武昌的洪承疇看準時機,連夜上了一份奏疏給多爾袞。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