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揚州孤注

字數:3536   加入書籤

A+A-


    揚州城,這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繁華巨邑,此刻已完全化作一座巨大的軍事堡壘。
    在督師史可法數年如一日的苦心經營下,整座城市早已被打造成銅牆鐵壁。
    城牆被一再加固加高,垛口密布,炮台林立,新鑄的紅衣大炮、佛郎機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城外。
    並且,史可法的準備遠不止於此。他深知清軍火炮犀利,城破可能無法避免,這位文官出身的督師展現了驚人的決絕和遠見。
    他竟不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在原有的城牆之內,利用街巷、房屋,又構築了一道道內牆、柵欄和街壘,將整個揚州城內部分割成無數個獨立的防禦區域。
    他這是打定了主意,即便外城被破,也要逐街逐巷、逐屋逐瓦地與清軍血戰到底,誓要讓揚州城成為埋葬清軍的墳墓。
    城頭之上,“史”字帥旗迎風傲立,守軍將士眼神堅定,同仇敵愾。史可法以身作則,日夜巡防,與士卒同甘共苦,其悲壯決絕之氣感染了全城軍民,人人都存了死戰之心。
    與高昂士氣形成對比的,是部隊戰法和裝備的滯後。
    揚州守軍雖眾,但多以冷兵器為主,火器裝備率低,且多為老舊的火繩槍和劣質火炮,操練亦不甚得法。史可法深知,僅憑血勇,難以持久對抗精銳清軍。
    就在他為此憂心忡忡之際,約兩個月前,一支援助悄然抵達。
    十餘名風塵仆仆的漢子,持著山東總兵劉體純的親筆信和一麵特殊的令牌,繞過了了清軍的封鎖線,來到了揚州城內。
    為首者名叫陳五,自稱原是登萊軍火器營的把總,後投效劉體純,精於火器操練之法。
    他在拜見史可法時,言辭懇切說道:“史督師,劉將軍聞揚州孤忠,力抗暴虜,心甚向往。特遣我等前來,略盡綿薄之力。
    劉將軍言道,江南之地,不習火器久矣,恐為虜賊所乘。我等願將滄州軍操習火銃、布置炮位、製作藥包及臨陣擊敵之淺見,傳授於揚州將士,望能助督師一臂之力,共保江山社稷!”
    史可法聞聽大喜,劉體純在滄州等地力抗清軍之事他可是早有耳聞,欽佩不己。連忙撥給了陳五一營兵馬,命其操練。
    陳五等人立刻展現了他們的專業性。他們並未急於讓士兵練習射擊,而是先從最基礎的保養開始。
    如何保持銃管清潔、如何幹燥火藥、如何定量裝填、如何製作標準化的定量藥包以防士兵緊張時多裝或少裝。
    他們改進了揚州火器作坊的工藝流程,雖然無法短時間內仿製燧發槍,但對現有火繩槍的可靠性和射速有了不小提升。
    更重要的是戰術訓練。陳五等人帶來了滄州軍使用的“三段擊”改良戰術,強調隊列輪替和火力持續性,而非明軍常見的亂放一氣。
    他們還指導炮兵如何更精確地測算距離,如何設置預備炮位,如何集中火力轟擊特定目標。
    短短一個多月,經他們調教的那一營兵馬,精神麵貌和火器操作水平煥然一新,在幾次小規模出擊和守城演練中表現突出。
    史可法目睹成效,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在軍中推廣,請陳五等人為教習,盡量提升全軍火器運用能力。這批滄州來的種子,如同及時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揚州守軍的防禦韌性。
    然而,弘光帝及其小朝廷的倉皇到來,卻像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了剛剛有所起色的揚州城上。
    幾千張需要吃飯的嘴,以及隨之而來的宮廷冗員、宦官、妃嬪以及混亂的指揮體係,瞬間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糧食物資,也讓史可法的指揮調度變得束手束腳。
    這位皇帝除了帶來“正統”的名分和無盡的憂慮、麻煩之外,於事無補。
    城外,平西王吳三桂和總兵劉澤清的大軍營寨相連,旌旗招展,將揚州圍得水泄不通。
    但奇怪的是,圍城雖嚴,攻勢卻遠不如南京那般猛烈。他們每日隻是例行公事般地發炮轟擊幾下,或是派出小股部隊進行無關痛癢的試探,從未組織過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強攻。
    這一切,隻因吳三桂與劉澤清二人,各懷鬼胎。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功勳”王爺,早已看透世事沉浮。他麾下的關寧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豈肯在揚州城下輕易消耗?
    在他看來,南京才是清廷必取之目標,揚州不過是甕中之鱉,遲早會因糧盡而降或內部生變,何必在此損兵折將?
    他甚至私下裏對心腹說:“史可法,忠臣也,然不識時務。強攻揚州,徒損我精銳,為他人作嫁衣耳。”
    劉澤清更是軍閥習氣深重,保存實力是他的第一要務。他之所以投降清廷,無非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軍隊,讓他為清廷賣死力攻打史可法這塊硬骨頭,他是萬萬不肯的。
    他的部隊往往虛張聲勢,遇硬即退,劫掠百姓倒是比攻打城牆積極得多。
    更重要的是,北方的戰報正不斷傳來。滄州的劉體純竟然同時和鼇拜、阿巴泰兩位清軍大將開戰,而且似乎還打得有聲有色,甚至一度圍困了臨清!
    這個消息讓吳三桂和劉澤清的心思都活絡了起來。
    “這劉體純,倒是號人物……”吳三桂在帳中把玩著玉扳指,眼神閃爍,心裏麵暗暗盤算:“且看他能撐多久。若是他能多拖住北邊些時日,甚至……嘿嘿,這天下大勢,或許還有變數。”
    他樂於見到清軍在北方受挫,這能增加他自身談判的籌碼。
    劉澤清也打著同樣的算盤:“讓北邊先拚個你死我活再說。若是劉體純贏了,咱們再‘反正’也不遲;若是清軍贏了,咱們再全力拿下揚州,功勞也跑不了。”
    他打定主意觀望風色,絕不做賠本買賣。
    於是,揚州戰場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城內,是史可法帶領軍民,在滄州軍士幫助下積極改進戰備、悲壯決死的緊張;城外,則是吳、劉二人心照不宣的圍而不攻、靜觀其變。
    陳五等人則抓緊這寶貴的時間,爭分奪秒地訓練著更多的士兵。
    雙方都在等待,等待北方那場大戰的結果。劉體純能否創造奇跡?清軍主力是否會南下?
    這一切,都將決定揚州的命運,決定這座孤注一擲的堅城,最終是成為不屈的豐碑,還是血色的廢墟。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