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技術壁壘與悄然布局
字數:1212 加入書籤
與伊莎貝拉的合作意向確定後,林風開始著手應對隨之而來的技術升級需求。陳氏財團承諾提供的檢測設備和部分加工技術,雖然先進,但林風知道,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於風園本身獨特的種養殖技術和未來食材的深加工能力。
他加大了與省農科院合作項目的投入,不僅限於引入現有技術,更開始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比如,他根據前世記憶裏關於植物聲頻、微量元素精準調控等尚未普及的農業科技概念,向專家們提出了模糊的設想和可能性探討,引導他們朝著這個方向思考。
起初專家們覺得有些天方夜譚,但在林風“偶然”提供的一些零星“國外期刊信息”(實為未來知識碎片)的啟發下,竟也漸漸覺得其中蘊含深意,開始立項進行初步研究。
在風園內部,林風開始嚐試構建一套屬於自己的“技術壁壘”。他將腦海中有關於有機種植、生態循環、自然農法的知識進行係統性的整理和實踐。
比如,他設計了一套複雜的堆肥配方,利用風園產生的植物殘體、廚餘垃圾,混合特定比例的礦物質和本地采集的土著菌種,發酵出的肥料效果遠超普通有機肥。
他還開始選育和培育更適合本地風土、風味更獨特的蔬菜和水果品種,並記錄了詳細的育種數據。
這些工作繁瑣而漫長,短期內看不到顯著效益,但林風知道,這才是風園能夠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他追求的不僅僅是“有機”或“綠色”的標簽,而是建立起一整套無法被輕易模仿的、從土壤到餐桌的品質控製體係和風味標準。
與此同時,他的“風行投資”也在悄然運作。他通過葉傾雪的介紹,接觸到了一個由天都大學幾名計算機係研究生組成的創業團隊。他們正在開發一款基於網頁的“校友錄”係統,想法在當下很新穎,但融資困難。
林風以匿名的方式,通過一家剛成立的、不起眼的投資殼公司,向他們提供了二十萬元的天使投資,獲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並且沒有過多幹涉他們的運營,隻是“建議”他們可以關注一下即時通訊和網絡社交的可能性。
這筆投資,在當下看來微不足道,團隊本身也前途未卜。但林風記得,這個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在幾年後將會因為另一個項目而聲名鵲起。這筆早期投資,更像是一步閑棋,意在建立聯係,播下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