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韓小子,你這腦子咋長的?

字數:3481   加入書籤

A+A-


    開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五,辰時。
    津門漁港的霧氣還沒完全散透,鹹澀的海風裹著潮氣,撲在人臉上涼絲絲的。
    三艘改良後的漁船並排停在岸邊,船身兩側新釘的防浪板泛著淺棕色的木光,船舷邊的固定樁直直立著,像兩根不起眼的木柱,卻讓圍在岸邊的漁民們眼神裏滿是忐忑。
    韓澈早早來了,穿著一身粗布短打,褲腳挽到膝蓋,露出結實的小腿——他昨晚特意跟陳三郎確認了,今天清晨洋流適合,近海有魚群活動,是試船的好時機。但看著漁民們緊繃的臉,他心裏也難免有點打鼓:雖然理論上改良設計沒問題,但實際出海會不會出岔子,他也沒十足把握。
    “韓公子,這船真能行?”張老栓拄著船槳,眉頭皺得能夾死蚊子,“我活了五十多年,從沒見過船邊釘這玩意兒的,別到了海裏翻了船,咱們連命都沒了!”
    他這話一出,旁邊的漁民也跟著附和。林阿福搓著手,眼神飄向船身:“就是啊韓公子,咱們漁民靠海吃飯,船就是命根子,要是真出點事,家裏老婆孩子可咋活?”
    韓澈理解他們的顧慮——畢竟是改變了祖祖輩輩用慣的漁船樣式,換誰都會擔心。
    他走到船邊,伸手拍了拍防浪板,木板發出沉悶的“咚咚”聲:“張叔、阿福,你們放心,這防浪板是斜著釘的,能把海浪往兩邊擋,船隻會更穩,不會翻。昨天咱們在淺水裏試過,你們也看到了,船晃得比以前少多了。”
    他頓了頓,又指向固定樁:“再說這樁子,你們撒網的時候,把繩子繞在樁上,用木楔子卡住,省力氣還不會滑,一個人就能操作,比以前兩三個人按著強。咱們今天就去近海轉一圈,不往遠走,要是不行,咱們再改回來,怎麽樣?”
    陳三郎從船上跳下來,拍了拍胸脯:“我跟韓公子一起去!我這船改得最早,昨天在淺水裏劃了一圈,確實穩!你們要是怕,就先在岸邊等著,我跟韓公子、周明先去探探路!”
    周明也跟著點頭,扛著漁網往船上跳:“我也去!韓公子的法子準沒錯,上次改良鹽場,不也沒人信,最後還不是成了?”
    有陳三郎和周明帶頭,漁民們的顧慮少了些。張老栓咬了咬牙:“行!我也去!我倒要看看,這新船到底有多厲害!”
    林阿福也跟著上了另一艘船:“我也去!要是真能多捕魚,以後咱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不多時,三艘改良漁船載著漁民,緩緩駛離漁港。
    韓澈在陳三郎的船上,手裏拿著一根細長的木杆,時不時探進水裏——他是在根據水的溫度和渾濁度判斷魚群位置,這是現代海洋知識的基礎,放在唐代卻顯得格外新奇。
    “韓公子,你拿這杆子戳水幹啥?”陳三郎一邊搖櫓,一邊好奇地問,“以前也沒見你這麽找魚啊。”
    韓澈笑了笑,把木杆提起來,杆頭沾著些細碎的浮遊生物:“陳叔,你看這水裏的小蟲子,魚群喜歡跟著它們走。前麵水色有點深,溫度也合適,說不定有魚群。”
    他話音剛落,周明的船就在前麵喊起來:“陳叔!韓公子!這裏有魚跳!”
    陳三郎眼睛一亮,趕緊加快搖櫓的速度。
    靠近了才看到,水麵上時不時有銀色的魚鰭閃過,是近海常見的黃花魚,一群至少有幾十條。
    “快撒網!”陳三郎喊道,以前撒網得他和周明一起按住繩子,今天他試著把漁網繩子繞在固定樁上,用木楔子卡住,輕輕一拉,漁網“嘩啦”一聲撒進水裏,動作比以前快了一半。
    韓澈也上前幫忙,兩人配合著收網。
    繩子繞在固定樁上,不用費力氣按住,收網速度快了不少。
    當漁網露出水麵時,漁民們都驚呼起來——網裏擠滿了黃花魚,銀閃閃的一片,至少有二三十斤,比平時一網多了近一倍!
    “我的娘咧!這麽多魚!”林阿福在另一艘船上看到,嗓門都變尖了,趕緊也在附近撒網,沒多久也拉上來一網魚,數量比平時多了不少。
    張老栓的船也有收獲,他拉著漁網,手都在抖:“真……真多啊!這船不僅穩,還能多捕魚,韓公子,你這腦子咋長的?咋能想出這麽好的法子!”
    韓澈心裏鬆了口氣,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知道,這隻是產業鏈的第一步,但這一步走穩了,後麵的鹹魚幹、銷路就有了基礎。
    “張叔,這都是大家一起琢磨出來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咱們再往前走走,說不定還有魚群。”
    漁船繼續往前,沿著韓澈判斷的洋流方向,又找到了兩處魚群。
    到了巳時,太陽升得高了,霧氣散盡,漁民們開始返航。
    三艘船上都堆滿了魚,有的用竹筐裝著,有的直接鋪在船板上,銀閃閃的魚堆得像小山,引得岸邊等候的漁民們遠遠就圍了上來。
    “咋樣?咋樣?”岸邊的漁民著急地問,看到船上的魚,都驚得張大了嘴巴,“我的天!這麽多魚!比平時多了一倍還不止!”
    陳三郎跳上岸,叉著腰,笑得合不攏嘴:“韓公子的法子太神了!這防浪板讓船穩得很,固定樁撒網省力氣,還能多捕魚,以後咱們再也不用怕風浪小、魚少了!”
    張老栓也跟著上岸,拉著韓澈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韓公子,你真是咱們漁民的救星!以前咱們捕的魚夠吃就不錯了,現在能多賣錢,家裏老婆孩子也能頓頓吃上飽飯了!你這腦子咋長的?咋就這麽聰明呢!”
    周圍的漁民也跟著附和,七嘴八舌地誇韓澈,有的說要跟著改船,有的說以後就跟著韓澈幹,碼頭邊熱鬧得像過節。
    韓澈笑著回應,心裏卻沒完全放鬆——他想起昨天擔心的桐油問題,剛才陳三郎說,改這三艘船用的桐油,是大家從家裏湊出來的,剩下的漁民要改船,桐油肯定不夠,而津門隻有一家桐油鋪,還跟柳存義有關係。
    就在這時,周明匆匆跑過來,臉色有點急:“韓公子,陳叔,剛才我在碼頭邊看到柳存義家的管家了,他跟幾個夥計在那邊轉悠,還問咱們船上的魚咋這麽多,眼神怪怪的,好像沒安好心。”
    韓澈心裏一沉,柳存義果然還是盯上了。
    他抬頭望向碼頭入口的方向,那裏空蕩蕩的,但他仿佛能看到柳存義管家陰惻的眼神。
    試船成功的喜悅瞬間淡了幾分,他知道,真正的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沒有足夠的桐油,其他漁民的船改不了,產業鏈還是沒法推進,而柳存義,絕不會讓他輕易拿到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