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蘇月棠再來:聽說你漁鹽做得好?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A+A-


    開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八,未時。
    午後的陽光斜斜灑在津門鹽場,曬鹽的竹匾在空地上排得整整齊齊,雪白的鹽粒反射著光,像撒了一地碎銀。幾個漁民正彎腰把剛剖好的海魚往竹架上掛——這是韓澈教大家做的鹹魚幹,用粗鹽醃過,再掛在通風處晾幹,能存上大半個月,昨天試做的第一批已經有了雛形,聞著滿是鹹鮮。
    韓澈正蹲在竹架旁,調整繩子的鬆緊,確保每片魚都能曬到太陽。
    他指尖沾了點鹽粒,放在嘴裏嚐了嚐——鹹度剛好,沒有苦澀味,心裏鬆了口氣。
    作為穿越者,他知道食品儲存對產業鏈的重要性,鹹魚幹要是成了,就能把漁獲賣到更遠的地方,賺的錢也能更多。
    “哥!蘇姐姐來了!”
    韓婉兒的聲音從鹽場入口傳來,小姑娘手裏還拿著半塊麥餅,看到蘇月棠,眼睛一下子亮了。
    韓澈抬頭望去,隻見蘇月棠提著一個深棕色的藥箱,身上還是那件素色的布裙,裙擺沾了點泥土,顯然是從村裏一路走過來的。
    她頭發用一根木簪挽著,額前垂著幾縷碎發,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看起來比上次冒雨求醫時從容了不少。
    “蘇姑娘,快過來坐。”
    韓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鹽末,順手拿過旁邊的草席鋪在地上,“剛曬的鹽還沒涼透,別沾了灰。”
    蘇月棠走到草席旁坐下,把藥箱放在腿邊,目光掃過鹽場裏的竹匾和魚架,眼裏滿是驚訝:“韓公子,才幾日不見,你這鹽場竟熱鬧成這樣了。我在村裏聽漁民說,你改良的曬鹽法出鹽又快又好,還教大家做能存住的魚幹,果然名不虛傳。”
    韓澈笑了笑,遞給她一碗涼水:“都是鄉鄰們幫忙,我隻是出了點主意。對了,蘇姑娘今天來,是有什麽事嗎?”
    他心裏猜著,蘇月棠是醫女,平時要麽在村裏看病,要麽去縣城采買藥材,這次專門來鹽場,怕是跟漁民的身體有關。
    果然,蘇月棠喝了口涼水,放下碗說道:“我這幾日在村裏給人看病,不少漁民跟我說,自從跟著你曬鹽、捕魚,賺的錢比以前多了,但也總覺得手腳發癢,有的還長了紅斑。我猜是常年泡在海水裏,又常接觸粗鹽,皮膚受了刺激,就想著來跟你說說。”
    韓澈心裏一怔——他倒是忘了這茬。
    現代海邊的漁民也常得這種皮膚病,多是海水裏的鹽分和微生物刺激導致的,隻是他之前一門心思搞漁鹽產業,沒顧上關注漁民的健康問題。
    蘇月棠能注意到這點,確實細心,也難怪村裏人稱她“活菩薩”。
    “蘇姑娘有心了。”
    韓澈的語氣多了幾分鄭重,“這些漁民是鹽場和魚幹生意的根本,要是他們病了,生意再好也做不下去。你看……有沒有什麽辦法能治這種皮膚病?”
    蘇月棠從藥箱裏拿出一個小布包,打開來裏麵是曬幹的艾草和金銀花:“我帶了些藥材,煮水清洗能緩解,但想根治,還得讓他們少直接接觸海水和粗鹽,幹活時最好用布裹住手腳。隻是村裏不少漁民家裏窮,連像樣的布都沒有,這法子也難推廣。”
    韓澈皺了皺眉,腦子裏快速盤算起來。
    他現在賺了些錢,要是能拿出一部分買布和藥材,給漁民免費提供,既能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也能讓大家更願意跟著他幹,還能落下個仁厚的名聲,一舉三得。
    而且蘇月棠醫術好,要是能跟她合作,在鹽場附近設個義診攤,專門給漁民看病,那就更穩妥了。
    “蘇姑娘,我有個想法。”
    韓澈看著蘇月棠,眼神認真,“我出錢買布和藥材,你負責給漁民看病、教他們煮藥清洗,咱們在鹽場旁邊設個免費的義診攤,你看怎麽樣?”
    蘇月棠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韓澈會提出合作。
    她之前隻是想提醒韓澈注意漁民的健康,沒敢想能有這樣的安排——畢竟藥材和布都要花錢,韓澈剛把生意做起來,未必願意往外掏這個錢。
    “韓公子,這……這要花不少錢吧?”
    蘇月棠有些猶豫,“你剛把鹽場和魚幹的事理順,要是再貼錢辦義診,會不會太勉強?”
    “不勉強。”
    韓澈搖了搖頭,語氣篤定,“漁民們跟著我幹活,我不能讓他們吃虧。再說,他們身體好了,幹活才有勁,我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這是長遠的事。”
    他心裏想著,這就是現代企業裏的“員工福利”概念,隻是用唐代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既不突兀,又能讓人接受。
    這時,趙氏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過來,裏麵裝著剛做好的鹹魚幹和麥粥。
    她看到蘇月棠,臉上滿是熱情:“月棠姑娘,可算把你盼來了!上次你救了我,我還沒好好謝謝你呢,今天就在這兒吃飯,嚐嚐咱們新做的鹹魚幹。”
    蘇月棠推辭不過,隻好應下。
    趙氏把鹹魚幹放在草席上,韓澈拿起一塊遞給蘇月棠:“你嚐嚐,用咱們新曬的鹽醃的,比臘肉還香。”
    蘇月棠咬了一口,鹹鮮的味道在嘴裏散開,魚肉緊實有嚼勁,確實比她平時吃的鹹魚好吃多了。
    她眼睛一亮:“韓公子,你這鹹魚幹做得真好,要是賣到縣城,肯定受歡迎。”
    “借你吉言,已經跟縣城的雜貨鋪談好了,過幾日就送第一批過去。”
    韓澈笑了笑,又聊起義診攤的事,“嬸子,我跟月棠姑娘商量著,在鹽場設個義診攤,給漁民免費看病,你覺得怎麽樣?”
    趙氏一聽,立刻點頭:“好啊!這是積德的事,我支持你!家裏還有些布料,先拿去給漁民裹手腳用,不夠再買。”
    韓澈心裏一暖,母親總是這樣,隻要是為了鄉鄰好的事,從來不含糊。
    蘇月棠看著這母子倆的態度,心裏也有了底,放下碗說道:“韓公子,嬸子,既然你們都願意,那我這就回去整理藥材,明天就把義診攤支起來?”
    “不急。”
    韓澈擺擺手,“你先回去列個藥材清單,我明天一早去縣城買,順便再買些粗布,咱們準備周全了再開張,免得手忙腳亂。”
    蘇月棠點點頭,起身收拾藥箱:“那我先回去了,清單明天一早給你送來。對了,韓公子,村裏的老漁民周伯,這幾日腳腫得厲害,走不了路,我晚上得去看看,要是有什麽情況,可能還得跟你商量。”
    韓澈心裏一動,周伯是最早跟著他改良漁船的漁民,幹活最賣力,他的腳要是出了問題,肯定會影響其他漁民的積極性。
    他立刻說道:“晚上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吧,說不定能幫上忙。”
    蘇月棠愣了一下,隨即點頭:“好,那晚上我在村口等你。”
    看著蘇月棠的身影消失在村口,韓澈心裏盤算著晚上去周伯家的事,又低頭看了看手裏的鹹魚幹——漁鹽生意剛有起色,又要辦義診攤,事情越來越多,但他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充滿了幹勁。
    隻是他沒料到,晚上去周伯家時,會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竟會讓他的漁鹽生意,又多了一個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