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無聲的漣漪

字數:1913   加入書籤

A+A-


    淩雪的手術非常成功,在縣醫院觀察了幾天後,便被接回了薑家坳休養。這筆突如其來的巨額債務,像一塊更沉的石頭,壓在了淩霜和遠在南方的大哥淩風身上。淩風得知消息後,在信裏沒有多說,隻是下一次寄回的錢又多了一些,字跡也更加潦草疲憊。淩霜知道,大哥一定是在工地上更加拚命了。
    生活的重擔沒有絲毫減輕,但妹妹的轉危為安,讓淩霜緊繃的神經終於可以稍微鬆弛一些。賣血帶來的身體虧空,不是短時間內能恢複的。回到縣一中後,她時常感到頭暈、乏力,臉色也比以前更加蒼白。但她不敢表露,更不敢懈怠。期中考試的成功,既帶來了尊重,也帶來了更高的期望。她像一根被上緊的發條,必須持續地、精準地運轉下去。
    校園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有的軌道,但有些東西,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淩霜不再是那個完全被忽視的透明人。課間,當她獨自在座位上啃著幹硬的窩頭複習功課時,偶爾會有同學主動過來和她討論問題,尤其是數學和物理。起初隻是寥寥幾人,後來漸漸多了起來。淩霜講解題目時耐心、清晰,從不藏私,這讓一些原本對她抱有偏見的同學也漸漸改變了看法。
    趙小梅成了她在宿舍裏唯一能說上幾句話的朋友。她會把自己從家裏帶來的鹹菜分給淩霜,會在淩霜晚上偷偷看書時幫她打掩護,偶爾還會拉著她去操場散步,盡管淩霜大部分時間都更願意留在教室或圖書館。
    就是在一次這樣的課間,淩霜第一次注意到了那個坐在教室前排靠窗位置的男生。他叫陳誌遠,是班上的學習代表,也是這次期中考試的全班第二,年級第五名。他戴著副黑框眼鏡,個子高高瘦瘦的,總是安安靜靜的,不太愛說話,但成績極其優異,尤其是理科,邏輯思維清晰得讓老師都時常稱讚。
    那天,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極具挑戰性的奧數拓展題,很多人都束手無策。淩霜花了整整一個晚自習的時間,嚐試了多種方法,終於找到了一種巧妙的解法。第二天數學課上,老師詢問有誰做出來了,教室裏一片寂靜。淩霜猶豫了一下,還是舉起了手。
    在她站起來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時,聲音清晰,條理分明。她注意到,前排的陳誌遠轉過了頭,鏡片後的目光專注地落在她身上,帶著一絲驚訝和探究。當淩霜流暢地講完,教室裏響起一陣低低的驚歎時,她看到陳誌遠微微點了點頭,嘴角似乎掠過一絲極淡的、表示認可的弧度。
    那隻是一個瞬間的眼神交匯,一個微不可察的表情,卻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淩霜平靜如古井的心湖,漾開了一圈細微的漣漪。她迅速低下頭,感覺臉頰有些微微發燙。那是一種很陌生的感覺,不是因為窘迫,也不是因為緊張,而是一種……被認可、被一個同樣優秀的人所注意到的、微妙的悸動。
    自那以後,淩霜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留意到陳誌遠的存在。早讀時,他清朗的讀書聲;課堂上,他條理清晰的發言;籃球場上,他偶爾矯健的身影(雖然她隻是匆匆一瞥);圖書館裏,他安靜閱讀的側影……這些畫麵,像零散的碎片,無聲地拚湊出一個模糊的印象。
    但她從未想過要去接近,甚至從未有過一次正式的對話。他們就像兩條平行的軌道,各自朝著目標飛速前進,偶爾在學術的領域有片刻的交匯,比如在物理競賽小組的討論中,他們會就某個問題展開簡短的、純粹學術層麵的交流,觀點碰撞,彼此啟發,但僅此而已。交流時,淩霜的目光永遠是專注而平靜的,不會在他身上多停留一秒。
    她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陳誌遠是縣城市區的孩子,父母據說都是機關單位的幹部,家境優渥,前途光明。而她,來自大山深處,背負著整個家庭的債務和期望,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那份因才華而產生的、朦朧的好感,被她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心底最深處,化作一種無聲的激勵。她告訴自己,要像他一樣優秀,甚至比他更優秀。隻有這樣,她才能真正擁有選擇未來的權利。
    這份隱秘的、甚至不能稱之為情感的情愫,成了淩霜枯燥艱難求學生活中,一絲若有若無的、帶著微甜氣息的影子。它不足以影響她的心誌,卻也在某些疲憊不堪的深夜,讓她在題海掙紮時,感受到一絲微弱的光亮。